“1+N”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实施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1+N”群文阅读范式的策略,分别以文章题材为主、以文体特征为主、以表达方式为主、以人物形象为主、以抒发情感为主构建组文范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内阅读效率。
  【关键词】“1+N”群文阅读 操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31-03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阅读课堂教学容量小。不少语文教师认为“教语文”就是教课文,即把一篇课文揉碎了讲,讲内容理解、讲修辞运用、重品词析句、重朗读感悟等,但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大量阅读”的课程标准要求。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我校开展了“1+N”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探索根据不同的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寻找破解阅读教学效率低、语文课堂容量少的方法。
  一、“1+N”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解读
  部编版语文教材倡导“大量阅读,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我校紧扣课标要求,开展“1+N”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提炼出“1+N”群文阅读教学范式,这与现行教材的编写理念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先要确立议题,即“1”,再围绕议题选择群文。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组合或叠加,而是根据议题将群文建立起某种联系,再通过比较群文之间的异同整合成一个阅读整体,从而建构群文阅读教学范式。具体教学范式如下图所示。
  群文阅读教学范式具有开放性,“1”是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确定的某一个议题,议题的选择可以是多角度的,由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来定;“N”是围绕议题组成的若干个文本或是整本书,组群文的方式较为灵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群文进行阅读,梳理出这些文章的异同,完成集体建构,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1+N”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实施策略
  (一)以文章题材为主的组文范式
  传统语文教学多采用单篇教学的形式,学生很难通过单篇文章阅读发现一类文章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将题材相同或是写法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便于学生在同一阅读主题的引领之下,发现这一类文章共同的特点,并且通过阅读实践掌握写作技巧。
  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繁星》都是写景的文章,有记叙文、诗歌、散文等,语文要素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设计的核心问题为:这几篇文章是怎样将自然之美进行生动表达的?通过抓词品句探讨,得出要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前后对比等表达方法,写出景观的自然之美;再引入相同写景题材的文章,如《五彩池》《迷人的张家界》以及课本最后一部分自读文章的相应篇目,学生画出含有以上表达方法的句、段,通过反复品读感受景观的奇特,进一步学习、巩固这类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
  又如学习第七单元第21课《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这三首战争题材的诗词,学生先反复诵读学习诗词中的典故,了解写作背景,确立议题为“诗中故事”。教师继而引入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课文写法的共同之处:诗中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浓缩在一行行诗句中。学生可以结合写作背景,发挥想象将其中一个故事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以上两组群文教学分别将同一题材、同一表达特点的文章放在一起,通过“1+N”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找到同一类文章的表达特点或规律,并通过言语实践、练笔等方式,习得各种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以文体特征为主的组文范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选文之前要仔细研读教材,确定科学合理的议题。有的文学作品题材相同,但语言风格不一,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围绕着文体特征这个“1”,把“N”篇文章放在一起教学,不仅有相同点,也有互补之处,让议题真正实现了“议”,使学生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个概念有较全面的认知或理解,真正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落实语文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地運用文本”的理念。
  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紧扣语文要素,笔者在教学第8课《去年的树》时,引导学生读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如《开花的树》《白蝴蝶》《小狐狸阿权》等,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简单而深远的文体语言风格。接着,引入“快乐读书吧”中的名著《安徒生童话》(节选)、叶圣陶的《稻草人》(节选),体会这些文章与《去年的树》不一样的语言风格,发现童话语言的夸张、优美及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到不同的环境、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多元表达的同时,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找到童话这一文体的特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为高年段进一步学习复述神话故事、创编童话做好知识积累。教师选取国外童话故事时,要注意挑选翻译准确、不随意删减、语言生动的版本,尽可能让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
  (三)以表达方法为主的组文范式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语言表达的实践积累。只有关注语言表达的方法、进行语言表达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质兼美,布局谋篇讲究,语言文字表达很有特色,这些写作与表达的方法值得学生学习掌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目标指向语言表达方法,选取有相同表达方法的文章组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方法、语言表达方法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母鸡》《白鹅》这组课文,采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将学习这一表达方法作为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在单元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本组课文画出明贬实褒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生活中明贬实褒的事例,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教学第二课时,笔者推荐学生读这类写法的文章,如丰子恺的《猫伯伯》、柏杨的《写给我们家猫咪的四封信》等,进一步感受明贬实褒的妙处;最后让学生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一种小动物的特点,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群文阅读指向描写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内容的理解转移到明贬实褒的描写方法上来,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又如第17课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时,以游览顺序(移步换景)作为群文教学的议题。学生学会找出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句后,教师即可引入《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进行“1+N”群文教学,引导学生找出两篇文章里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这样教学,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除了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通过阅读多篇游记,找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对比去掉这些词语后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而感受其用词的准确、丰富。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语言的习得只有走向实践才得以落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游览南宁市的著名景点,如青秀山等,并进行仿写,这就将知识的掌握推进到能力习得的层面,有效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指向“语言文字运用”、关注“表达方法”的群文阅读,真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以人物形象为主的组文范式
  在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不少以人物形象作为人文主题的单元,如毛泽东、鲁迅等。采用单元整体与群文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从不同的文章中更客观、全面地去认识、了解这个人物。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懂得整合信息并多维度地把握人物形象,还培养了阅读归纳能力和思辨能力。教材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鲜明的,通过补充相关材料,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推动主题的传递与挖掘。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周恩来总理的志向远大。以“走近周恩来”为议题,教师可以补充旧中国政府昏庸无能,中国割地赔款,外国人践踏中国土地、蹂躏中国人的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中华不振”;教师再补充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让学生多角度阅读,理解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使周总理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立体。此时的学生与当时的周恩来年纪相仿,学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思考“读书为了什么”,能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组文教学,不仅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而且利用文本进行相互补充、相互解读、相互印证,也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及思辨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以抒发情感为主的组文范式
  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文字表面,而要“入乎其中出乎其外”,通过文字去品味其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愉悦。因此,以抒发情感为议题组文教学,不能止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品味组文抒发情感的方法、精妙的语言和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抒发情感的意愿。
  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舔犊之情”(父母之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选编课文主要表现了父母之爱,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和吴冠中的《父爱之舟》,课文题目已经告诉读者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学生对比、体会父母对爱的不同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多朗读、对比阅读每篇文章等方式,去体会父母之爱,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体会到的父母之爱。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拓展开去,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朱自清的《背影》等,开展“话说父母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将契合学生切身体会的话题与语文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深切体验。
  总之,“1+N”群文阅读教学范式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阅读教学费时低效、课内阅读量少的问题。较之单篇阅读从头到尾线性阅读的方式,群文阅读需要阅读者围绕议题,运用提取、甄别、分析、整合等阅读方法,既有纵深的线性阅读,还需要横向对比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所需找到课文与补充读物的结合点,整合课文教学内容、补充课外阅读读物,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其思维品质,同时提高了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明娇.关注选材:“1+X”群文阅读教学“无米之炊”的解决之道[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6).
  [2]王林波.指向语用,让群文阅读走向深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3).
  [3]朱建军.国外读写结合研究的历程与发展[J].江苏教育,2013(45).
  【作者简介】李雪贞(1974— ),女,汉,广西梧州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职于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蒙海莎(1981— )女,汉族,广西贵港人,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科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責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石油石化领域频频发生突发事件,尤其是各种灾难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无疑会给企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会造成较高的经济损失,并且会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改善这一现象,多个石油企业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争取制定更符合石油企业特殊性质的新型管理方法。应急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应急事件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具有管理规范性、流程性与科学性特点。本文主要阐述石油石化的应急管理创新。
本文以《光的折射》为例,阐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利用预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利用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借助实验加深学生自主探究体验、通过延伸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像刚踏入初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出于青春期叛逆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生数学讲演追辨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的目标、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等关键性问题,论述“问题导学,能动交互,成功激励”的教学策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中多数学生对活动方案设计理解不到位、团队合作融合不够、过程单一、有效性不高等常见问题,建议教师强化对探究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指导,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有效性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41-02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
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整个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持续提高工程管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应该考虑项目连动的全部项目费用管理.将整个过程管理应用于工程的方方
为了保障石油能够被顺利地开采,需要加强采油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保障采油单位具有良好的采油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从党建文化、思想建设、生产关系、先锋模范、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信息化运用、监督管理八个方面对采油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从而保障采油单位党建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设备装置在新时期油库生产中不可获缺,正常运行的油库设备将影响企业生产活动,若发生设备故障,将产生严重危害,主要原因是石油业属高危行业。基于此应对油库设备安全管理提高重视,加强保养及检维修,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提高油库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推动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后勤管理理念,加强对该项工作的优化和创新,为院校其他管理工作的有序
在我国当前的国民教育体系中,高职有着科学、系统、完整的教育模式,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