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条件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裂隙发育规律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耕地、果园、林地土壤模拟干湿交替试验,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面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随干湿交替的进行,裂隙平均宽度以快-缓-慢的速率不断减小,在相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呈现石灰岩>白云岩,在成土母岩相同的条件下呈现果园>耕地>林地土壤的规律;2)总体裂隙率呈下降趋势。前4次干湿交替,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破碎化程度、连通度高于石灰岩,裂隙发育玫瑰图存在显著差异;在后续循环中,大部分土样破碎化程度均增加,以母岩主导的差异逐渐减小,裂隙发育玫瑰图趋近,连通度呈现林地>果园>耕地的规律;3)在第4次循环后干湿交替使土体结构严重破坏,在这之前以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等理化性质主导裂隙发育,之后裂隙发育更多取决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砂粒组成。
其他文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今社会,科学知识飞速更新与换代,如果不能坚持持续不断地学习,就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落伍.物理核心素养中关于终身发展的论述,也表明了终身学习在人一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地位.而要真的达到终身学习,就要获取学习之“渔”,阅读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众多学习之“渔”中必备的“渔”.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问题越发受到重视。文章以江苏省里下河川东港工程为例,基于河道设计特点,识别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川东港整治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对涉及湿地的类似河道治理和保护珍稀动物具有借鉴意义。
为解决传统建筑暖通设计耗能过高,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问题,在引入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对暖通设计方案的研究。在明确建筑设计领域当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应当遵循的具体原则基础上,通过基于变频调速技术的暖通风水能耗控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地热泵运行设计、基于通风技术的暖通设计深度优化,提出一种全新的暖通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证明,新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内暖通结构不必要的耗能,从而
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构造之一,它质量的优劣程度关系着人们对于房屋的喜好程度。据研究表明,在建筑总能耗中,暖通系统的能耗超过35%,怎样在维持居民生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问题,逐渐变成现代化建筑行业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对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处理方案。
自工业文明开始,人类在掠夺式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排放了大量污染物,致使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反噬于人类自身,从此人类开启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征程。本文以国内外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典型案例——莱茵河、淮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两条河流污染时期、污染治理时期、生态修复时期、生态韧性强化时期的特征,总结得到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经验。将河南省水环境现状与国内外先进的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经验相结合
通过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正>面对海量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池,当务之急是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的金融体系,实现产融结合。面对当前和未来巨大的新能源资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怎样做好融资,如何使资产流动起来,并实现保值增值,是当前新能源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022年11月28日,由《风能》杂志主办的首届新能源资产管理大会上,来自新能源、金融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代表,共同研讨交流了世界前沿新能源资产管理理念与技术、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更
期刊
目的 观察芎芷地龙汤联合局部电针刺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4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西比灵预防性治疗,观察组以芎芷地龙汤联合局部电针刺激疗法为主。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观
为研究干湿作用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开闭演化特征,通过重塑埂坎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提取裂隙图像并计算其特征参数指标,探究干湿作用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开闭演化过程和规律,为紫色土埂坎的建设与维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脱湿过程中,裂隙强度(面密度和面积-周长比)与复杂度(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先迅速增加(1~9 d)后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9~15 d),裂隙强度和复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增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快速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既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