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提供栖息之地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u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多尼斯在写爱德华·萨义德的简短评论中写道,萨义德思想的独特性不在于他忠实于自己的巴勒斯坦属性,而首先在于他的世界性。这个观点其实并不稀奇,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但如果把这个常识性的论断搁置在具体的语境下,就知道阿多尼斯的意涵与所指了。在一种伊斯兰教文化背景下,这个常识就变成了大逆不道之语。萨义德在西方,阿多尼斯在东方—他们两人构成了阿拉伯文化世界的两极,一个身处西方世界,向人们呼吁对东方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而不是用想象建构一个异域的东方,一个妖魔化的伊斯兰世界;阿多尼斯身处这种漩涡似的伊斯兰教文化内部,更多的是呼吁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和解与沟通,渴望这个一神教的国家能够吸纳现代化过程中的理性与开放、平等与自由。
  读阿多尼斯的文选《在意义天际的写作》的间隙,经常会把他和萨义德联系到一起。从世俗层面上,萨义德移居美国,终生在大学任教著述,一手写专业的文学与文化评论,一手写政论文章,成为了他笔下的那种有机知识分子(organic intellectuals)的代表。而阿多尼斯首先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著名诗人,然后才是写作《稳定与变化》的思想家,他不断地在西方游历、讲学,但是写作与思考的重心仍然是他念兹在兹的阿拉伯世界。如果说阿多尼斯与萨义德具有某种形式上的共通性,那就是他們对“流亡”这一人类之始的生存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苦涩体验。阿多尼斯在《在意义天际的写作》的前言中提到说,就本质而言,移居他乡,并非流亡,因为移居者受到了内心愿望的驱使,想从“集体人”的阶段转向“个体人”的阶段,是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这是特指阿拉伯世界的移民者,正好萨义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阿多尼斯更多的指向是后一种方式的流亡:那种生来就是一个流亡者,在自己生长的国家内部流亡。
  如果我们了解阿多尼斯的生平,也许更有利于我们理解他的话语所指。1930年出生在叙利亚一个海滨村庄的阿多尼斯,自幼对阿拉伯诗歌充满了热爱,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十二岁背诵《古兰经》,小小年纪通读许多阿拉伯大诗人的诗集。但是谁曾想到,如此聪慧的阿多尼斯,因为家庭贫困,十三岁还没有进入学校读书。1944年,叙利亚刚获独立,首任总统巡视叙利亚各地区时,来到他们村。阿多尼斯突发奇想制定了一个白日梦般的计划,他会在总统来到他们村庄时,给总统写一首诗,在他面前朗诵,并且博得他的赞扬。这个白日梦竟然实现了,总统对他大为赏识,而且允诺他去城里的法国学校读书。从此他从村庄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他毕生深受困扰、开始他的流亡生涯的世界。因为从阿拉伯语到法语,这种语言之间的分裂与对峙,正是流亡最为集中的体现;而由此引发的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流亡,让他意识到流亡不仅仅是被驱逐到远方、找不到家的凄惶,而是一种在家也会想念远方的流亡。
  在阿多尼斯的写作语境中,诗歌作为他精神写作的原型,是支撑他走出流亡之地的动力。所以他说,“你的诗歌,只能始于你感到自己被放逐的那个瞬间”,或者“决意走出流亡地—这是阿拉伯主流写作的第一个特征。这是一种实现就已耗空的写作”。诗歌写作可以为他提供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可以暂时逃离那种嚣张的、独一的、不可侵犯和质疑的阿拉伯文化的束缚。他说,诗歌的意义在于“撄犯”,因为在诗歌面前只有两条道路,要么作为消费品(Consomation)而写,要么作为撄犯者(Transgression)而写。选择前者,诗歌一降生即是死亡;选择后者,诗歌一降生便是被遗弃,沦为边缘。
  正是在写作的普遍意义上,他和萨义德达致了一种共识,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别无选择,他只能选择沦为边缘的写作,沦为撄犯者的写作。写作成为了他者,他者提供栖息之地。这个他者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文化—不是单一民族的文化,而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世界性的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动与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纷纷涌现而出,而情境教学与益智教学作为其中的两种,现已被逐渐的应用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并成为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其今后及将来的英语学习有着较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益智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探析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她们是00后,2011年是她们新一个10年的起点,也是青春期的开端。现在的她们相似、抱团,但又不同。对于自己的生活和这个世界,她们各有各的观点:既是成人世界的投射,又有着她们这一代独特的关注。    安妮、赵星言和杨斯琪是小学五年级女生,她们都出生于2000年。  她们都爱打篮球,认为学校一年一次篮球比赛实在不够;她们都会弹钢琴,同时也都在她们所热爱的校管乐团任长笛手,认为演奏能“释放情绪,表达很
她是经营精品的董事长,打扮贵气逼人,但外界却不知道,她曾经以摆地摊谋生,甚至穷到必须辍学去赚生活费。  2005年7月,标榜台湾第一家精品Outlet的礼客时尚馆,在台北市内湖COSTCO大卖场旁开始营业,经营5年后,内湖单馆年营收达5.5亿元(新台币,下同),董事长翁素蕙手上戴着欧米茄钻表,耳戴闪亮的钻饰,又骄傲又贵气。  拼命存钱“存了不拿出”  翁素蕙出身嘉义义竹的一户农家。小时候,她必须在
一边是,中国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包括人口红利耗尽,性别比骤升,老龄社会提早来临;另一边是,实行了三十余年的计划生育终于作出调整—— 允许“单独家庭”生育第二胎。尽管如此,对于许多梦想着生第二个孩子的都市年轻人,二胎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  许多人因为不是“单独家庭”,不合政策条件,被拦在“单独二胎”新政的大门口之外。他们要么不顾政策,顶着一切困难把二胎生下来,而面临着被政策惩罚的风险,要么屈服现有制度
走山路,访柚木庙    飞机降落在缅甸掸邦(Shan State)高原东枝的黑河(Heho)机场,手推板车上旅客的行李,被堆在机场外任君挑寻,几名红发碧眼外国游客看得瞠目摇头苦笑,黑河机场乡村原始得让人傻眼。东枝意为“大山”,到东枝的游客都是为了要一探茵莱湖(Inle Lake)的秀水风情。机场距离位于良瑞(Nyaung Shwe)镇的茵莱湖,约有20公里,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离开机场后车子一直在
前段时间,《伽百农》(又名《何以为家》)在国内上映,海报上的介绍简洁又带着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吸引力——“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孩子的生育问题、家庭责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被搬上大银幕以一种真实到残酷的方式,放在了大众面前。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表达了自己想要“丁克”的生活态度,知乎上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获得了上千数的回答。不免会有人疑惑,年轻人都怎么了,
埃及革命后,继续爆发出一连串的抗议示威。反政府的、争取自由的、要涨工资的、不满官僚的,诉求多种多样。在首都开罗,抗议示威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我要每天去看一起抗议示威!”话音刚落地,我就后悔了。  第一天,我们听说在举世闻名的“埃及博物馆”外会有一起抗议活动。但是,穿过开罗拥堵的车流,总算赶到现场,一看,抗议已经结束了。  我心想,完了。项目刚一开头,看来就要落空。  但是在开罗,我真
雪花飘飘,香气氤氲,春节又快到来了。恐怕很多人都在思考,现在这年到底该怎么过?  笔者就“过年”这个话题询问过很多人,其中一个是企业的干部,参加工作二十几年,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拿过,数千元的工资也拿过,生活比较舒适。对于过年,她很感慨:“现在过年真没意思,真无聊。”而有此感慨的不仅仅是她。这是否说明,现在的年确实是很没意思、很无聊了呢?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成年人只要一提起小时候的过年就马上来了
石田衣良  日本作家,本名石平壮一。1960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成蹊大学经济系。作品题材广泛,包括青少年犯罪小说、经济犯罪悬疑小说、情欲小说、爱情小说等。  池袋“小宇宙”  这是东京的一个另类街区。动漫或色情电玩招贴塞满了街道两旁的店铺橱窗;伸出房檐的中文店招,不到午饭时分就排起长龙;太阳晒屁股才苏醒过来的年轻人,散落在市政公园里,呆望着循环落下的喷水池水珠,一股青春火焰难觅出口。  这就是池袋
凯特·贝琴萨(Kate Beckinsale)1973年7月2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代表作品有《珍珠港》、《决战异世界》、《凡赫辛》、《命运好好玩》、以及《真相至上》。她在2012年1月推出两部新作《决战异世界:未来复苏》、以及《禁运品》。   凯特·贝琴萨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演艺世家,父亲是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李察·贝琴萨,自小受艺术薰陶而显出表演天赋。凯特在牛津大学就读时曾被发掘在改编自莎翁名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