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对中国文化的最大曲解,是刻意窄化和盲目自大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听完了,往往不知道在说什么。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文化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
  第三,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对此,我们现在需要理性地、历史地、自觉地认识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够和各种民族、各种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与平等的态度。

中国文化的五种特质


  我希望能够讲清楚的是,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即中国文化的特点。但是,我这里还要作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汉字思维。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
  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在古代中国,汉字这种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延续到现在,它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我上课的时候,尤其是给外国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出一个题,这个题就是,贾宝玉应该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总搞不清楚,他们说sister。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
  简单地说,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另一个就是“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
  而中国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西方不论是counc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偏偏有“国家”和“家国”,因为在中国观念世界里面,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第三个,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即“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其實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
  第四个,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阴阳不说了,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有一个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想象在北极。古人认为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阳是大地的中心。这是因为这套观念形成的时候,大概是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
  但是,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即“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观念”,即以我为中心想象世界。这个想象和观念逐渐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民族志、地理志里面的文化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
  这五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可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就连汉族本身,也是五方杂糅的。从秦汉到隋唐,其实不断有外族进来,汉族也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
  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

不同以往的文化转型


  历史上,中国在很长时间,总是“在传统内变”,主流文化始终还是在汉族文化传统系统里面作调整,这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无论是佛教、三夷教、伊斯兰教,还是明清天主教,始终没有任何文化可以挑战和改变这个汉族中国文化,所以,变化都是在传统内部的调整、适应、改革、变化。但是,到了晚清,由于坚船利炮、西力东渐的原因,中国不得不“在传统外变”,不得不越出传统,文化就面临危机。   从1895年到1919年,这是中国思想和文化转型最重要的时段。面对西洋和东洋列强,中国人处于一种焦虑和紧张的心态中。以前那种很自信、很安定的样子已经很难看到了,优雅、宽宏和从容,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相应地,刚刚我们讲的汉族中国的文化的五方面也出现了变化。
  第一个是汉字。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提倡白话文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要普及识字率,提高国民的文化程度。但是,也出现了一个新旧文化断裂的问题。以前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它代表典雅、礼貌和尊严,也代表着有教养、有文化。当以前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言之后,使得雅言和俗语失去等秩,同时也使雅、俗不再有分别。如今,简体字虽然方便学习,但是离开原来的“形”,越来越像抽象符号,传统汉文化里面,通过形象的文字思考、书写和表达的这个因素,就发生了问题。
  第二個,家、家族、家国,以及儒家学说,也出现了问题。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小家庭化、人口流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密切的、彼此依赖的邻里、乡党、家族关系,已经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因此,儒家家族伦理与国家学说,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基础。
  第三个是信仰世界。自从晚清以来,儒家在西洋民主思想的冲击下,渐渐不再能够承担政治意识形态的重任,佛教与道教也在西洋科学思想的冲击下,受到“破除迷信”的牵累,逐渐退出真正的精神、知识和信仰世界,越来越世俗化、体制化和旅游化。因此,传统的信仰世界也在危机之中。
  第四个是阴阳五行,在科学的冲击下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它在现在已经不能完整地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阴阳五行学说,现在基本只在中医、风水、食补等领域里面还保存着。在整个现代的知识系统里面,它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
  第五个是“从天下到万国”,基本的世界观念变了。随着晚清以后西洋进入东方,不仅摧毁了原来中国的天下观念和朝贡体制,也重新界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古代传统里面的宇宙观、世界观、朝贡或册封体系,已完全不现实了。

“文化”与“文明”有何区别


  我这里想引用一位德国学者伊里亚斯的见解,他在《文明的进程》这本书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个界定和区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接下来伊里亚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而“文明”则常常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有规则”等词语相连。虽然“文化”是让你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特色的,但“文明”是给你一些限制和规则的。如果这样理解“文明”和“文化”,我们就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秩序恐惧,也不必担心我们的文化会被侵蚀掉,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再接下去,我还必须说明,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我们今天讲汉族中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普遍文明规则下,能够保存好特别的文化,同时在现代文明的时代,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在历史中的合理性。
  我本人是研究历史的,一直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我们必须要在历史当中看,我们承认历史是变动不居的,回过头去看文化,面向未来看文明,对两者都要有同情。
  摘编自《文化纵横》
其他文献
在他看来,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时间的付出、方法论的改变和建立批判性思维。我的成长之路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非常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发展该怎么办?  其实,二十几年前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好,也非常迷茫。这种迷茫一直延续到1995年,博士后完成之后我才隐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当时的迷茫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学选择专业。我当时保送大学,报名清华的机
期刊
7月7日,海地总统遇刺身亡的新闻,带出了另一个事实——莫伊兹政府治理之下的人民,因为贫穷而长期靠泥土充饥。  悲惨处境,令人同情,对比之下,也让许多中国人直呼“我爱中国”。  中国政府,不会允许它的任何一个公民沦入海地那种悲惨境地。  而就在人们为海地人民痛惜之时,人们还注意到另一个事实:7月6日0-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5例,均为境外输入,其中22例来自7月2日阿富汗—武汉MF80
期刊
近年来,汽车营销专业逐步发展为技工院校中的一个热门专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曰益凸显,迫切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加以研究解决。文章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汽车营销专业技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积极性、专业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小学科学课后作业是探究性学习的延伸,文章作者统计苏教版小学科学课后作业数量后发现课后作业在课程中占43.4%,但是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率低的现状。文章以苏教版六年级“做酸奶”一课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作业完成率低的原因,提出激发兴趣,活动延续;精心设计,细心指导;关注过程,培养“二心”;多元评价,多维发展;家校配合,共育未来五个解决措施。以期为广大科学教师纠正学生科学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解决课后作业完成率低的现状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与信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文章探讨了在新工科建设目标下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实践,即以“反馈”思想贯穿教学改革全流程,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于课堂教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线上视频、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运用“雨课堂”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随堂测、实时测,实现学习过程全程跟踪评估;以本专业毕业要求中相应的目标为依据,通过期末考试验证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对下一学年的教学提出改进措施,落实并持续改进。以上措施为将工程教育落实到具体课程中提供了实施路径,也为其
一 社区银行的潮起潮落  “社区银行”这一概念来自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在美国,社区银行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存贷汇业务等传统业务为主,服务中小企业和中小个人客户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富国银行为样板
期刊
2020年9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吹响了新发展阶段深化国企改革的号角。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国资委党委紧紧围绕十个方面50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大统筹协调、政策创新、督促引导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推动改革落实落地。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各
期刊
刘美红,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湖南省湘潭市一中教育集团益智中学(以下简称“益智中学”)校长,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物理学院兼职教师,荣获“湘潭市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湘潭市首批教学名师”“湘潭市物理骨干教师”“湘潭市名校长工作室导师”“湘潭市物理名师工作室导师”“湘潭市优秀班主任”“湘潭市优秀竞赛教练”等称号。
它超越了类型剧的窠臼  《叛逆者》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一名出身贫寒、有上进心和朴素情感的青年林楠笙,在抗战大背景下,为了报国,进入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成为一名特务。他原以为,通过培训,他会被派到与侵略者斗争的第一线,却意外被选中,专门对付中共地下党。  刚开始,林楠笙将这视为正常的工作安排,全身心投入。可随着对现实认识的逐渐深入,他发现,所谓复兴社,不过是以个人崇拜为原则成立起来的特务组织,从上
期刊
“王权至上”使中国产生修史的传统  人类早期开始记录历史的目的是相似的,在葛剑雄看来,起初是有少数人出于好奇,要把自己经历的事让后人知道,以此慢慢形成自觉。但比之记录给后人,更为重要的是向神灵、向天报告。做了好事,告诉上天祈求继续受到庇佑,如果做了不好的事情,也要上告神灵,祈求谅解。  因此最早的史官是巫,他不但要记录历史,更要承担与天、神沟通的重任,当时的记录也并不区分“史”和“神话”,后来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