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指导基层须做到三个关注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研指导的低效甚至无效与负效是当前基层学校及其教师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如果教研员的指导能够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后续跟进,关注阵营建设,那么必将极大地提高日常教研指导工作的实效,使教研指导真正服务于基层。
  [关键词] 教研指导;个体差异;后续跟进;阵营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1-0057-0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逐步成为中小学教研热门话题。多年来,广大教研员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管理体制陈旧,事务工作繁琐,责任意识淡薄,一些教研员在校本教研指导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校本教研中,教研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适应学校的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研究,不断提高校本教研指导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
  
  一、教研员指导须关注个体差异
  
  教研员是教师的指导者,教改的引领者。长期以来,教材分析、听课评课、组织公开教学是教研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式。评课是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反思我们的日常教研指导工作,无视教师个体水平差异,喜欢泛泛而谈地指导却相当普遍,这也是当前教研指导工作低效的症结之一。那么教研员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一节课?
  1.评价青年教师须循序渐进。对于新教师,特别是刚上任的教师,教研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应以挖掘其优点和鼓励为主,对新教师的指导要有所保留,一堂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很多,有些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新教师在当前无力改变的,那么在评课时就不一定把所有的不足都提出来,让新教师不知所措,要根据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指出其眼前可以及可能改变的问题,把余下的问题留待半年、一年或若干年后再指出来促使其改进,这也体现了教研人员对新教师培养的计划性、时序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新教师应重在教法上的指导,尽量让其掌握教学的常规,要求其规范而入格,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创新,也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去钻研考纲。尤其是要关注双基,即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正像以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双基一样,如课堂的导入一般有几种方式?课堂的问题应怎样设计?课堂的板书该如何处理?再比如某一文体的教学该遵循哪几个原则?课后的思考练习可以怎样安排?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把握?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研读考纲,抓住考点。说得难听一点他们像出生不久的婴儿还只是在刚刚学走路,可我们却已经在教他们如何走正步如何立马步。这不得要领的指导,虽然苦口婆心但也是枉费唇舌。
  2.评价中年教师须扬长避短。中年教师正处在教学风格基本定型之时,经历了一轮甚至几轮的学段教学,大多任教过毕业班,经历过考前指导的磨练。我们的指导当然是要求他们努力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清各个年段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与教学重点,并且把突破教学难点作为课堂教学衡量的基本要求。同时,尽量从他们的课堂教学发现其教学个性,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形成教学风格,而不应该在评课时或面面俱到或不着边际。
  3.评价老年教师须因势利导。对于有相当长教龄的老教师,他们本身上进意识退化,进取精神淡薄,许多教学行为已经积习难改,我们在评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向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希望他们改头换面,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话,因为事实上由于年龄的关系、生理的因素、心理的问题,他们不可能再痛苦地改变自己了。我们语重心长的指导终究是徒劳无功,因为他们对指导往往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因此对于老教师我们只能量其力而导其行,尽量发现他们课堂教学中的细微亮点与优势,因势利导地进行大化、强化、深化,使他们再接再厉,正像一个年老的人我们不能在期望他返老还童,只能祝愿他永葆青春。
  
  二、教研员指导须关注后续跟进
  
  指导基层学校及教师是各县市教研员的最主要的日常工作,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教研员中便流传下了这样一个不好的传统,即教研员指导学校或教师往往触景生导,人走茶凉,指导工作追求的只是一时之快,缺乏必要的后续跟进。而事实上,教学业务指导重在跟进,而跟进应具有极强的连续性,甚至要保持对同一个问题多次的指导,没有跟进这一环节,前面所有的工作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现在的业务指导,大都是一次性的,从而导致指导工作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为此,希望广大教研员做好以下工作。
  1.记录教研指导日志。为了及时总结教研指导工作的经验,反思教研指导工作的失误,教研员应该养成记录教研指导工作日志的习惯。鉴于教研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较多,不可能每天或每次把指导工作记下来,那也至少一周一次,将一周来几次具有典型意义的记录下来。当然如果能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稍加注意,就是一篇富有价值的教研案例了。每个学期一个教研员如果能认认真真写十篇左右的教研日志,我们的教研指导水平定会与日俱高且有质的飞跃。
  2.建立教师培养档案。现在许多学校虽然纷纷为教师建立了业务工作档案或者电子成长档案,教研员一般也每个学期要求基层学校上报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名单,甚至也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学科教师档案,但这些档案相对侧重于教师各类业务信息的登记,而且各个学科各个学校登记的栏目可能比较统一,且一般由学校教务人员逐年进行填写补充更换,使用频率不高,灵活程度较低,业务色彩不强。为此,作为教研员应该对自己培养的教师单独建立培养档案。一是做到档案按培养人员分类,如按教师的荣誉称号,或者按教师的技术职称分类;二是重点记录培养过程,记录教师参加相关活动的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指导内容;三是经常进行动态使用,前后对比研究记录内容,分析教师的发展,进而调整指导对策。
  3.推介学校教研成果。多年跟教研员接触,我发现许多教研员虽然有较强的教研指导能力,但对于自己发现的基层学校及其教师的教学改革中的成功做法、教学科研中的有益经验,不善于帮助他们进行提炼总结,更不善于帮助进行推荐宣传,因此树不起样板搞不出典型,让学校及其教师体会不到教改成功的快乐,体验不到教研进步的喜悦。比如帮助教师发表论文、指导教师课题获奖,这些理论研究方面的指导,我们许多教研员就有点先天不足,身为教研员却不会研究,不善研究,缺乏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很多教研人员只停留在听课、评课的夸夸其谈上。这不能不说是教研队伍的一大悲哀。
  
  三、教研员指导须关注阵营建设
  
  教研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学科教研员只是一个光杆司令,下面不可能有正式编制的管理与指导团队,没有像行政单位那样局长下面还有许多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等,因此,客观上造成了许多教研人员习惯于孤军奋战,单打独斗。同时,基层教研人员的工作多数是贯彻执行市一级及省一级下达的任务,缺乏自己的工作主线,从而导致教研员对于自身指导工作的阵营建设意识淡薄。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教研人员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1.确立一个指导重点。制定计划是每个教研员的工作惯例,但计划制定得如何则千差万别,从各县市教研机构的现状来看,各教研员制定的计划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明确的指导重点,没有明确的指导目标,大多是根据省、市教育部门下达的各项教研工作任务,再结合自己本学科本县市的实际,制定出一个条块状的工作计划,也不善于设计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各项活动的安排只有地点、时间、人员的大致考虑,而没有操作要领的规范,工作成绩的预测,活动结果的反馈,或者说习惯于走过场,比如说,组织了一次教师业务竞赛,召开了一次学科教学研讨,开展了一次区域学科抽测,一旦工作总结起来,多数教研员不能如实地汇报自己指导了哪几个教师?为什么要对这几个教师进行指导?是怎样开展具体指导?指导之后目前的情况如何?接下去又有什么指导的打算?
  2.建立一个指导团队。一个县市区一般一个学科配备一名教研员,但如果人口多的县市,则可能有上千名学科教师,如果让教研员以一当千来指导显然势单力薄,对广大教师来说教研员的指导犹如杯水车薪,就算有些学科只有上百个教师,那也是僧多粥少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为此,教研员必须建立一个金字塔型的指导团队,把本县市的特级教师、市县名师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成为自己下属的第二梯队的指导人员,围绕本县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等,提供决策方案和建议;着力培育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协同教研员指导中小学教科研活动;撰写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调研报告等。同时再下伸组建由部分学科骨干组成的第三梯队的指导人员,深入研究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合力推进区域学科的强势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指导团队组建后,一是必须做到思想统一,真正让教研员自身成为指导团队的核心,不要让基层受指导的教师无所适从;二是尽量做到领域明确,连同自己在内的三个指导团队任务明确,努力不出现指导的空白地带;三是努力做到导学同步,充分让指导人员在指导别人中与受指导者同步成长。教研员还要经常地对自己下属的两个指导梯队进行指导者的指导,从而使这个指导团队在既导又学中树立品牌。
  3.建设一个指导阵地。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要有自己的阵地,或一本杂志、或一份简报、或一个沙龙,而就目前来看,教研指导最流行的最有效的莫过于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网络教研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的教研方式,网络教研可以实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角落的学校都能全天候地与教研员、优秀教师对话,与同行交流。专家答疑、评课和各项指导活动在网络条件下,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可以突破教研员、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放大了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的交流成了现实。网络教研可以引领教研深入。网络教研能与教学同步,教研员、优秀教师与教师经常在线接触,具备对教学深度引领的基本条件。
  教研指导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作为教研人员必须精心、细心、耐心地经营,才能使我们的指导工作事半功倍,惠及教师,但要提高教研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关键还在于广大基层的教研员必须转变以教研员为中心的工作作风,真正关注学校,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务必纠正教研活动我们组织过了、教师上课我们指导过了,至于教师们收获了多少明白了多少不关我们的事,诸如此类指导责任淡薄的错误认识。让我们的教研指导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 浙江省象山县教科研中心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史德志,曾任西城区教育局副科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校长、书记,怡海教育集团理事会理事;兼任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北京教科院基教教学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应更多地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向教育对象生命个体的“内向发展”。什么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界流行着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借助语文学科帮助学生建立起他们的精神家园。当教育的行为使学生的生命得以润泽,进而达到了应然状态时,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它的终极目标。生命的应然状态是指生命的最高质量状态,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内涵。  
专利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科技含金量的标志。专利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利用和挖掘专利经济信息,可以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
研究黄淮海平原旱灾监测中作物缺水指数模型实现的方法 ,特别是以与遥感图象相同的分辨率来计算作物缺水指数采取的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以及在 GIS的支持下 ,对矢量格式的地形图及遥感图象的不同处理 ,以实现图象、图形、数据的一体化。从而得到所需的研究区旱情分布图等不同形式的结果。实时监测表明 :本方法精度高 ,可靠性强 ,基本上达到了准确、实时监测干旱的目的
在西藏高原田间的测定表明,高原冬小麦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函数,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平均为0.034μmolCO2/m^2s(μmol photons/m^2s),只有内陆平原地区的约2/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CO2密度为平原地区的
因经费短缺,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学尝试将上课天数缩短为每周四天。许多教师担心教学质量会因此下降,不少家长也为照顾孩子发愁。据统计,目前全美至少有17个州超过100个学区的中小学每周上四天课,另有数十所其他学区的学校也正在考虑下学年采用每周四天制。近期,一些州议会和地方教育理事会还在设定课程上给予学校更大的空间,使一周上课四天成为现实。乔治亚州最近颁布的一项新法案允许学校自由选择一年内的课时数量,明尼
晋冀鲁豫接壤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而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主要因素之一则是生态灾害,通过对自然灾害类型的划分及其成因的分析,进行灾情评估与
研究鼎湖山演替毓中代表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阔叶林)、针地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针叶林(或马尾松林)的调落物产量、组成特征和季节动态变化及其分解速率,结果表明:其年均调落物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供铁与铁与缺铁条件下小麦对不同镉化合物和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吸收和转移,同时不他陪伴阴离子对小麦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培养小麦植株地上部
借鉴C、T.de Wit和F.W.T.Pennign de Vries的建模思想和MACROS中L1D、TIL的基本框架,通过田间试验和文献资料的收集,级建;了适合本地土壤条件、气候状况和品种特性的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实时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