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及配置效率的个案调查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河南省郭村为个案,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和配置效率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迫切需要令人满意且支付得起的学前教育。政府现有教育投入、社会新增的教育资源和外部现有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都不高,以致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并存着稀缺与浪费两种现象。研究者据此建议,要基于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提高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包括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指导与监督,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等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4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之后,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的要求,陆续制定和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再次“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那么,截至目前,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政府的投入是否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资源在农村的配置效率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农村进行了田野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河南省郭村地处四个县的交接地带,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村间有一条公路由北至南穿过,将村子与南北两端的两个乡镇联系起来。春节期间村里共有3500多人,平时主要是老人、孩子以及少量妇女留守在家。郭村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缩影。
  春节期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借读的儿童大多会返回家乡。研究者选择这个时间进行调查,能获得相对完整的信息。
  在郭村,相对宽阔的马路两边是村民闲聊和儿童游戏的地方。研究者每天在这里观察儿童的游戏内容与游戏表现,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或入户访谈,以了解儿童目前的受教育状况以及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调查期间郭村一所私立幼儿园正在招生,研究者借机调查了村民对这所幼儿园的看法,并对幼儿园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村民不满意学前班的教育质量,政府的教育投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学前班是一种为入学前(5~6岁)儿童提供入学准备教育的独特教育组织形式,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以来,已普遍成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郭村的学前班已有20多年的历史,附设在村小,是村里唯一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调查发现,村民们并不认可学前班的教育质量,因为在他们看来,“教师不行”“教学条件不好”。有的村民这样评价学前班教师:“自己中学都没毕业,怎么能教好孩儿呢?”也有村民反映。孩子在学前班“啥都学不到,教师也不管”。
  研究者观察发现,郭村学前班的活动室与小学教室在建筑设计上没有区别,谈不上符合幼儿的活动需要,校园里也没有任何可供儿童游戏的器材与设备。不少村民表示,“凡有点办法的人家都不会把孩子送到学前班”。还有村民提到,“邻村的学前班现在只有两三个孩子,活动室都空着”。
  由此可见,政府投入建设的学前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郭村存在着村民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强烈需求而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现象。
  2.村民倾向于选择幼儿园,但需求定位存在偏差
  尽管郭村没有幼儿园,但村民对幼儿园这一教育机构并不陌生。他们明确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就读幼儿园,并且最好是优质的公办幼儿园。
  调查发现,最近两年在郭村附近的镇上出现了多家私营的家庭式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说明当地有这方面相关的需求。然而。在村民眼中,它们并不是“真的”幼儿园。“真的”幼儿园是“城里孩子上的那种,不花太多钱,教师又教得好”。
  在郭村北端那所私立幼儿园招生现场,研究者发现,前来咨询的家长很多。咨询的内容一是问教育成本问题,比如“一个月多少钱”“能否再便宜点”。二是问有关儿童保育问题,比如“有没有车接送”“饭菜怎么样”。三是问教育质量问题,如“教师怎样”“教什么”。从比例上看,关心教育质量的家长最少。该幼儿园负责人说:“现在农村有钱的家长不少,但他们找不到好的幼儿园让孩子入学,所以我们才开办了这所幼儿园。不过,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好坏就是孩子吃的用的好坏。当然.还是有不少家庭出不起钱让孩子上我们这样的幼儿园的,一学期600元对他们来说还是很贵的。”
  综合起来看,农村家庭对学前教育有着很大的需求,但需求定位存在偏差。一是很多家长简单地认为“城市的幼儿园就是好的幼儿园”,二是大多数家长不关心幼儿园教育的质量等本质性问题,三是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还受制于费用。
  3.本地办园者的教育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新增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由于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成了郭村学前教育的主要提供者。研究者调查发现,这些民办园虽能满足部分农村家庭的学前教育需求,但办园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还不是很高。
  调查发现,郭村北端的这家私立幼儿园是由多人集资兴建的,包括当地在外发展较好想回报家乡的人、认为幼儿园发展有前景的高中教师、在县城幼儿园里工作的教师等。他们办园是因为觉得“农村的孩子也应该上幼儿园,城里孩子能享受的,农村孩子也要享受”。所以,他们尽可能地参照城市幼儿园的做法来建设这所幼儿园,比如,把幼儿园里的户外场地全部做成水泥地,以免孩子“一走一脚灰”;在活动室里安装抽水马桶和盥洗池,以让农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学会讲卫生。然而,事实上,由于缺少污水处理系统,抽水马桶和盥洗池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研究者发现,该幼儿园的招生宣传资料上写着本园有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珠心算等教育特色,但问及这些课程是如何实施的,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还希望研究者介绍一套比较好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显然,办园者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虽说“有总比无强”,但这种较为“盲目”的办园,不得不让人担忧,教育目的是否能实现,教育资源是否被浪费了。   4.寄宿就读城里幼儿园并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外部教育资源如何利用是个问题
  调查发现,郭村有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城里亲戚家寄宿,以便于就读城里的幼儿园。他们认为,“不管怎样,总比上村里的幼儿园好~孩子在城里还能见见电梯,知道科技馆是啥”。
  我们知道,寄宿对幼儿安全依恋感的形成有一定负面影响。有家长对此已有体会,例如,郭村有一对姐弟寄宿在县城亲戚家,就读县城的公立幼儿园,只能周末回家。他们的母亲觉得“孩子跟自己越来越生疏了”。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外部教育资源其效率如何值得研究。
  5.缺乏家庭教育指导,隐性教育需求未得到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培植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调查发现,郭村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低,并且还将自己不高的教育期望完全寄托在了教育机构身上。
  研究者观察发现,郭村儿童玩的游戏大多是没有分工与合作的机能游戏。孩子们玩耍时,家长会聚在马路边闲聊。中途有孩子跑向家长面前索要零食或零花钱,家长大多是简单拒绝。很多时候,这种场景是以孩子哭闹、其他家长看“热闹”收尾的。观察还发现,郭村的孩子家长极少对孩子的游戏和哭闹进行有效干预。
  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上负有主要责任,也几乎不考虑自己的“管教”是否恰当、怎样管教才能更有利于子女成长。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三、相关建议与思考
  当前,农村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有效地满足这种需求,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应是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需着力解决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继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
  根据河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要实现“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少举办2所、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至少举办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提出,要在“大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实行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或建分园,投入以省辖市、县(市、区)为主实施”。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农村家庭并没有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这就意味着,在某些地区,政府推行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尚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努力做到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管理网络。对已经设立幼儿园的农村,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幼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对尚未开办幼儿园的“大村和新型农村社区”。政府应尽早开设幼儿园或举办分园,以满足当地居民对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
  2.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的指导和监督
  民办园是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园的指导与监督。
  首先,政府应当对民办园举办者进行培训。使其在规划与设计园所时能依据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做到因地制宜。其次,政府应采用多种措施对民办园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导,以保障其教育教学的基本质量。再次,政府应制订规范的办园标准,并严格执行。对已有和新建、改扩建的幼儿园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不符合办园标准的幼儿园采取相应的整改或撤并措施。
  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政府还应建立过程性监管机制,做到随时动态地监控民办园的办园行为。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3.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应当通盘考虑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问题。首先,充分认识到家长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还要加强对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要派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深入农村家庭,以改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尽可能提高教育投入的整体效率。
  其次,除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政府也可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以提高原有学前班的教育质量,或在此基础上改建幼儿园,满足农村幼儿的入园需求。
  再次。政府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调查发现,农村有部分妇女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如果能够对这部分妇女进行培训,组织她们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这对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来讲是一个新的方式。
其他文献
我们班有一个人特别不讲究卫生,他叫王小五,(保护隐私,不署真名)这里我们就暂且称呼他为“不讲究”吧!   说起“不讲究”,还真不讲究。平日里总是邋里邋遢,埋汰极了!上学时,我总是看见他把上身的纽扣“张三”系在“李四”上,我提醒他,他却是不屑一顾;“不讲究”感冒时,鼻涕水都出来见人了,我掏出卫生纸递给他,他却是“嘿嘿”笑一笑……就这么一个“不讲究”,老师竟然把他和我分在一个位上,你说晦气不晦气。 
阳春三月,奶奶带我去她的乡下宝地看花海。  远远地,就看见一片嫩黄;走近一看,“哇!”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片油菜花。春风姑娘轻轻一吹,油菜花好像金色的浪涛向我们涌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飘进我的鼻孔,进而遍布全身,我情不自禁地眯起眼睛,陶醉其中,我大声赞叹道:“哇,太香了,连蜜蜂都来为奶奶的劳动成果点赞呢!”  你看,油菜花仿佛在呼朋引伴,一大群蜜蜂和蝴蝶争先恐后地占据着这一大片的油菜花,拼命地吸收着花
【摘要】对辽宁省98名幼儿园男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调查发现,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幼儿园男教师对工作本身、发展、工资、奖励、管理者、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对男教师对工作本身、发展及工资的满意程度有显著影响。据此,研究者建议,家庭、朋友、幼儿园等方面应给予幼儿园男教师更多支持,以提高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幼儿园男教师;工作满意度;
题记:  2011年初,和中山大学的一位老师聊天,他说:“你爸爸的每一句话我们都想听,你们要是能写出来,就太好了。”  恰巧我陆陆续续记了许多爸爸日常谈话,随后,我就慢慢把日记整理出来。从父亲谈的各项内容可看出家中大致氛围,他对问题的思考、评论,写的过程中,我又回到从前,又能听见有桐城口音的父亲的亲切声音和笑声,这真是另一种形式的亲人重逢,只可惜,这些日记断续不连贯,时详时简,但即使简单的几句,也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独特的熊孩子,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亲自上手试一试。普通的熊孩子是破坏身边的事物,而这种熊孩子最后往往是伤害了自己。  最近有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名这样的熊孩子。他趁大人不注意,把脑袋塞到了痰盂里,结果却拔不出来了。最后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消防站,将痰盂切开,这才将孩子救出。  生活中,不仅是孩子,很多大人都信奉这样一个观点:能进去,就一定能
我是一个幸运的一零后,从出生就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听爷爷说,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住的都是草房、土房。一到下雨天,屋顶就会漏雨;那时的路是泥土路或石子路,虽然学费便宜得只要九毛钱,但还是有很多人上不起学。   如今,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高高的大厦高耸云间;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现代化的企业蒸蒸日上;真是今非昔比。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民素质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
读者:刘杰  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纪实文学大家,邓贤的新作不负众望。作者秉承大处立意小处立言的一贯风格,把一生精彩迭出的张大千描绘得棱角分明、血肉丰满、形神兼备,对其过人之处没有刻意神化,对其凡人之举没有人为俗化,难能可贵。另,“陈忠实纪念专辑”质朴厚重、情真意切,非常值得一读。《当代》不吝篇幅推出这个专辑,彰显了对现实主义经典创作的推崇和对陈忠实先生的敬重,令人肃然起敬。  读者:傅志栋  第四期
【摘要】从1903年第一所幼稚园诞生以来,中国的幼教课程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中国幼教课程的发生发展脉络可划分为最初诞生、现代发展和当代改革三个密切相关的历史阶段,研究者在对这百余年幼教课程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与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中国、面向现实、面向文化、面向自己”的未来幼教课程发展的四条建议。  【关键词】中国;幼教课程;改革;历史;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研究者根据范里尔的支架教学理论,并结合新加坡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华语的实例,深入分析了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运用的支架式教学方式(包括心理支持、重复语言示范和情境创设等)及其对幼儿第二语言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幼儿;第二语言学习;支架式教学;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4-0021-04  一、新
一条黄昏小路   走着我和一只蚂蚁   我停下,蚂蚁也停下   熟人一般禮貌地让路   绕道而行      走在同一条路上的   不是好朋好友   就是难兄难弟   我们心有灵犀地互望一眼   没说话   然后我走蚂蚁也走      当我回过头去再看时   蚂蚁的黑   早已融入了   无边无际的  黑夜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