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晚期胃癌患者发生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晚期胃癌患者开展PICC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接受PICC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为27例,研究组采取循证护理,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对比术后前两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导管脱落,且静脉炎、感染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术后第2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在实施PICC术后实行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重大。
  【关键词】 循证护理 PICC术后并发症 预防
  所谓PICC术,就是通过外周穿刺的中小静脉导管,其经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置入,沿着血管进入到上腔静脉[1]。该法可将药物直送至中心静脉,避免长期输液对血管造成损害。但是,PICC术后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到临床疗效,还增加了患者痛苦[2]。本文通过探讨54例接受PICC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护理情况,了解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54例接受PICC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4例患者均符合晚期胃癌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27例。常规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2到71岁,平均(53.1±2.2)岁;研究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3到72岁,平均年龄(53.6±2.4)岁。两组患者的化疗药物基本一致,并无严重并发症、血管窄小及材料过敏等情况。两组患者一般特征、病情病程无显著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管针实施PICC术。
  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具体包括:在穿刺后的1d内需要更换一次敷贴,并叮嘱患者不可触摸敷贴下的皮肤;每天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向情况,并进行评估;每天在输液前、后均应用15ml左右的生理盐水来脉冲置留管,同时在输液之后再应用肝素液来封管;每周需要更换敷贴2次,如敷贴出现污染或渗液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更换,每7到10d更换一次输液头。
  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操作:(1)明确问题,即有效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2)积极找寻相关依据,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循证护理的方案。(3)严格按照制定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首先选择肘正中静脉,在进行送管时应告知患者放松,护理人员需要沿导管向给予适当按摩,同时调整肢体,在上肢伸展不同向同时进行导管输送。其次在正式置管前需要严密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降低压迫面,及时进行持续性压迫。另外,应严密观察并给予患者预防性药物,即给予患者适量金黄散均匀涂抹在静脉向和红肿皮肤出,一次一天。最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来擦洗皮肤,并应用无菌纱布来固定,每2d换药一次。如果患者有化疗,则可在穿刺点涂抹2.5mg地塞米松,等干后给予敷料全面覆盖。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应用消毒药物和敷料。
  1.3 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静脉炎、感染、皮肤过敏及导管脱落等。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2.5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X2对统计数据进行验证,以P<0.05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1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第一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导管脱落,且静脉炎、感染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术后2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第二个月,研究组出现3例静脉炎、2例感染、2例皮肤过敏及1例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29.6%;常规组出现4例静脉炎、2例感染、3例皮肤过敏及1例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40.7%,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的、可靠的以往报道或经验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4]。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应充分重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以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性的护理措施,以便使患者的身心处于较为稳定和良好的状态。本研究中,晚期胃癌患者因病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同时他们需要长期进行输液和化疗,对血管造成巨大伤害,不利于导管穿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发展,PICC导管应用日益广泛,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较长及减轻患者穿刺疼痛的特点。但是,PICC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静脉炎、感染、皮肤过敏等。因而,需要根据问题找寻针对性解决对策,实现循证护理。本研究中,根据患者的情况,从导管调整、患者肢体调整、皮肤擦洗等方面开展循证护理,术后2月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可以看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晓.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32(1):68-69
  [2]许妍.循证护理对减少肿瘤病人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4,40(6):1472-1473
  [3]郑洁芸,洪娟,朱美玲.循证护理在PICC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1(12):131-132
其他文献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的嘉日姆几(汉名杨洪林)副教授所著的《尊严,利益?——云南小凉山彝汉纠纷解决方式的人类学研究》,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本书是《云南民族文化
【摘 要】 目的:分析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控制方法中医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骨科急性损伤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70例患者均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损伤控制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补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天、20天时检测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检测
通过对六神曲和辣蓼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六神曲中辣蓼的基原,理清六神曲组方中辣蓼的正品来源,以利于保证中药六神曲的药用质量。考查古今文献涉及神曲组方和辣蓼的形态特点和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纳洛酮的临床安全性效果。方法: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急救中心过去时期内院前救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5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分别经静脉滴注可刹米与纳洛酮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施药急救后其症状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病24h之内的死亡率为665,且出现并发症的例数
目的:建立食品中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3种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仪器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进行气相色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过氧化苯甲酰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空气中过氧化苯甲酰用微孔滤膜采集,乙醚洗脱,经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1.0μg/ml,最
社会结构中的“宗教支柱化”倾向是西南藏区的鲜明社会现象之一,当地民众受到藏传佛教的密切影响,这种局面长期延续,至今未有多少改观。原因诸多,主次分明,而“整体稀缺”是
目的:建立了检测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准确方法。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教液相色谱法进行毒素的定性和定量。玉米样品采用乙腈-水(9+1)提取,将提取液用水稀释后过Vicam Z
目的:探讨杨梅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通过H2O2诱导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噻唑蓝(M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相对简便的HIV流行毒株基因分型新技术。方法:从HIV-1抗体阳性标本中提取HIV前病毒DNA。使用HIV-1型共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设计一条型特异性的探针,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