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地下金库探秘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大西洋岸边的纽约,不仅是美国最大最时尚的城市,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商贸金融中心。在纽约曼哈顿岛南端24米深的坚硬岩床地下,有一个世界上最奢华最富有的“大房间”,里面存放着8300多吨黄金,按目前的市值计算,总额超过2340亿美元——这就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由于这个超级“藏宝洞”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家银行每年都吸引数万游客前来参观。前不久,笔者有幸深入到这座地下金殿一探究竟。
  
  藏金之多世界第一
  
  在毗邻华尔街的自由大街3号,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意大利式建筑,整座大楼高14层,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石建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这家银行的金库——全球最大的黄金储备库就在它的地下。
  经过一道安检门,笔者来到银行大厅,银行大厅那厚重典雅的新古典主义装饰依然保留着上个世纪20年代的最初风格。大厅工作人员一再重申,地下金库里绝对禁止拍照,连笔和纸都不允许带进。大厅老式的电梯最多只能载10人,我乘电梯直接下到地下5层,一出电梯赫然发现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它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原来,这就是外界传说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地下金库。
  整个金库距地面80英尺,被分隔开的122间储藏室全部建立在曼哈顿坚硬的花岗岩地基上。有一部美国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伙歹徒通过纽约地铁系统试图进入纽约金库盗取黄金的故事,但内行一看就知纯属虚构,因为从地下接近金库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当然,将金库建立在花岗岩地基上,除了安全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这里的地基必须能承受金库的巨大压力。
  进入纽约金库的正常通道实际上只有一条,这就是重达90吨、厚度超过10英尺的钢门,这座全钢结构的门可能是全世界最结实的门了。钢门承重支架重量超过140吨,比目前美国的作战坦克还重好几倍。每间储藏室都有一把挂锁、两把密码锁,还必须加上管理人员封印,最大的储藏室可以存放大约10.7万块金锭,堆起来有3米高、3米宽、5米多长,市场价值150多亿美元。提取黄金必须由一个三人小组监督,这3个人分属会计、管理和保卫部门。
  每个隔间里的金砖,每块重量一般为27磅,大约12公斤,像砌墙一般码放着。金砖有两种形状,长方形的“砖块”是1986年以前铸造的,1986年以后铸造的金砖呈梯形,便于搬运和码放。金砖上刻有铸造地点、编号和纯度,所有金砖的纯度都控制在99.9%的范围之内,没有百分百的纯金,主要是因为纯金太软,不利于保存和运输。为了增加硬度,金砖内添加了铜、银等金属,因此并不都是纯黄色,显得有点泛红或者泛白。笔者好奇地将手指伸进铁栅栏,试图找到点石成金的感觉。冷冰冰的金子同其他金属没什么区别,但它们的表面却泛着灿烂的光芒,颇能让人产生头晕目眩的感觉。
  “纽约地下金库”存放的黄金总量8300多吨,价值2340多亿美元,占全球官方黄金储量的30%,堪称世界第一。
  
  两国交易不出金库
  
  有趣的是虽然金库在美国,但库内大部分的黄金却属于全球6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这里每个铁门上面都有一个编号,代表存放金砖的国家或机构。哪些国家在这里存有黄金,这属于最高机密,除了极少数银行高管外无人知晓,他们也绝不会向包括媒体在内的任何人透露。
  随行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外国政府将黄金储备存放在这里完全是免费的,只有在黄金转移交割或运出银行时,我们才象征性地收取少量费用。我们不靠存放黄金赚钱,美联储每年靠买卖美国政府债券的公开市场交易收益就高达18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只替这些国家保存黄金。”
  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之所以选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官方黄金储藏地,除这家银行的地位在美国首屈一指外,主要是考虑到交易方便。因为纽约是全球金融交易中心,国与国之间在这里进行大宗黄金买卖十分便利。
  由于都是“大客户”,这就要求该行提供超高质量的服务,所以金库的管理非常细致。当黄金运抵银行后,首先被装在木质托盘上,然后再被装入一座由武装警卫监控的安全电梯运往地下5层的金库存放区。一旦进入金库区,这些金砖都由银行的控制小组负责,其成员包括:审计人员、金库服务人员和看守人员。对于库内黄金的任何移动,都必须在控制小组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所有进入库内的黄金都会被仔细地检查和称重。这些步骤非常严格,因为黄金的纯度和重量直接影响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金条将被电动起降机吊入一座老式、但非常精准的秤内确定重量。然后库内控制小组核对货单上的金条重量、序列号是否正确。
  黄金转移交割是美联储金库的主要功能。据银行工作人员讲,通常国与国之间上亿美元的黄金储备交易,交割时只需将黄金从一个储藏室移到另一个储藏室即可完成。
  有趣的是每次打开金砖隔间,必须有3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场开锁。搬运工的劳动没有任何高科技手段,他们使用的是普通的平板推车,将每块重约12公斤的金砖小心翼翼地搬到车上。为了防止金砖滑落砸到脚,工人的鞋子前端套着一个镁制鞋套,看起来傻大笨粗,但却非常轻巧,强度比钢铁还硬,每只鞋套价值500美元。
  每次金砖转移都必须过磅,在金库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天平,模样虽然老式,但精度却能达到千分之一盎司。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的电子秤,用于称量不足整块金砖的分量,精度之高甚至能够称出空气的重量,因此每次使用前,都必须把金库内的空调关掉,以避免空气流动产生误差。
  
  荷枪实弹戒备森严
  
  地下金库的安全设施堪称杰作,金库大门可在28秒钟内关闭,里面的空气只够一个人存活7—8小时。这个90吨重的实心钢门全部采用手工机械操纵,即使碰到停电等紧急情况,也不会影响开闭。从1924年使用到现在,没有出过一次故障。作为金库的最核心机密,工作人员不愿过多谈论它更多的细节,但他们透露,碰到紧急情况,两道门能够在7秒钟内彻底关闭,连只蚂蚁都别想爬出去。
  此外,整个银行和金库都由美国最顶级的私人保卫公司看护,楼内有“数目不详”的警卫人员。这些人都接受过特种训练,手持半自动武器,时刻监视着大楼内外的每一个角落。据知情人透露,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跆拳道和空手道之类的功夫高手,70%以上的警卫通晓各种武器,都是“百步穿杨”的狙击神枪手!不仅如此,金库内设有闭路电视监控和电子警报系统,一旦金库的门被打开,中央警卫室将立即接到警报。
  “9·11”事件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已部分对外界关闭,参观大楼必须预先约定并经过严格审查,而且参观项目也被削减,每次参观人数限在15人左右,时间不超过30分钟。最重要的是,就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外也是戒备森严,特种警察日夜守护。
其他文献
朱小如(以下简称“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林斤澜说》,反响很大。这书最初我推荐给别人读,后来有不少朋友向我推荐,这书卖得相当好。北京作协最近授予林老终身成就奖。其实,这几年一直有人提议要给林老一个类似诺贝尔奖的中国文学奖,我听说还曾与你们温州作家一起策划过。你认为林斤澜的意义是什么?  程绍国(以下简称“程”):《林斤澜说》反响还可以,何立伟、阿成、刘庆邦、李国涛、陈忠、王手等专门写了评论
期刊
木雕、石雕、竹雕、根雕等等,人们已经知道得很多,然而雕刻师郑剑夫用埋藏于水底千百年的乌木作为雕刻材质,却显得别出心栽,他用这种独特的材质和独特的雕刻艺术所雕刻出来的作品,成了人们收藏的珍品,以致许多收藏界人士对古沉木雕刻品作出这样的评价:“家有珠宝一筐,不如乌木一方”。  乌木就是古沉木,又称炭化木,是千百年前深埋在江河湖泊底层的枯木残根。随着岁月的逝去,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经浸泡和磨压,便逐渐改
期刊
4月2日,在中国美院80周年华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中国美术学院80年的发展历程,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80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了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艺术的创新和拓展形成重要的影响。”    名师辈出的美育中心    80年前的1928年4月9日,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日
期刊
女作家范小青是个写作上的“拼命三郎”,传说她十几天能写出一部20万字的长篇,一个月能写十几个中篇!她在写作时简直“不食人间烟火”,只认得一个“写”字,一直就这么写、写、写……  在江南一个阴雨霏霏的午日,被颈椎病折磨着的范小青写下了她的一个随笔《快不过命运之手》,她在这个随笔里坦言她写作时的一些感受:“其实,我常常觉得头脑里只有一个‘写’字,只知道自己在不停地拼命地写,但心里常常很茫然,在人生的路
期刊
编者按:9月20日,日本著名女书法家南鹤溪率领百余人的大型书法访华团,在西湖美术馆举行“西泠印社、日本天溪会书法交流展”,梁平波、沈祖伦、陆国灏、马以芝、郭仲选、刘江等领导和书法名家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应本刊约请,著名作家叶文玲写了这篇文章。    金秋的西子湖畔,万物葳蕤,活色生香;笼罩在湖光山色中的西湖美术馆,因有西泠印社与日本天溪会在此举办书法交流展的盛会美事,更倍添风华。  西泠印社是
期刊
清脆的铜锣响起来,悠扬的二胡拉起来,一声“开茶园喽!”台上走出了一位胭脂粉面的采茶妹子。只见她抖抖手帕,扭扭腰身,便开唱了:“正月采茶是新年,今年小姐点茶园,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劝姐还茶钱……”霎时间,一群美丽的采茶姑娘从后台依次而出。她们手上提着个茶篮、头上戴着朵鲜花,哼唱着,舞动着,那充满江南韵味的腔调、婀娜多姿的台步让人仿佛看到了那翠绿茶山上如花似玉的采茶女,她们灵巧的手指在碧绿的茶树梢轻盈
期刊
朱阿婆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一位普通老妇,她种了30多年的地,生有两儿一女,晚年生活平静安逸。可是,周围邻居却发现,朱阿婆身边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孙子,这小家伙皮肤墨黑,头发蜷曲,一眼看上去像个非洲人。这个长相特别的孙子,给朱阿婆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朱阿婆的像非洲人的这个孙子名叫朱军龙,小名宝宝,今年8岁。他黑黑的皮肤,卷卷的头发,厚厚的嘴唇,虽然很多邻居都是看着这个黑宝宝一点点长大的,但
期刊
戴小华的名字在马来西亚几乎无人不晓,她不仅是海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更是被公认的马来西亚与中国两岸文化交流使者。她祖籍在河北沧州,生长于台湾,婚后定居马来西亚。她常说自己生活在“三度空间”:在思想上大陆是我的祖先,宝岛台湾是我的父母,马来西亚是我丈夫。她大学新闻系毕业,当过空姐,后在美国旧金山大学获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从戴小华几十年来的生活经历中,可以让人感悟她的不同凡响。她在《何处是家园》的散文中
期刊
我案头放着厚厚两卷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尤文贵剧作选》:第一卷出版于1996年12月,第二卷出版于2007年7月。两卷收入剧本23个,约100万字。作者以其精妙娴熟的戏曲艺术技巧,为昆剧、徽剧、瓯剧、越剧、木偶剧等不同剧种,写出了历史剧、传奇剧、现代剧的多个剧本,其中既有正剧、悲剧,也有喜剧。  戏剧创作是一项综合艺术,尤文贵从事多剧种、多功能的戏曲创作实践能取得如此硕果,实在难能可贵。他对人说
期刊
说起柏林的艺术景观,人们就想起它那些世界级的国家美术馆,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私人画廊。然而,柏林不仅是静止艺术品的陈列馆,更是艺术家的实验地。这些年,无数年轻的艺术家聚集到这里,他们不为一举成名,而是为了找到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为此,他们常常占领破旧空房作为创作室,特别是占领位于柏林市中心的一些建筑物,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TACHELES(即擅自占用与艺术)。  如果你在柏林中心看到这样一幢房子,你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