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分多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来源 :红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zh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多模卫星”)投入使用仪式,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高分多模卫星投入使用证书.
其他文献
以取代率、养护龄期为变化参数,以再生微粉砂浆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韧性作为评判指标,探究了再生微粉砂浆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砂浆的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均随水泥取代率的增加而下降;韧性受水泥取代率的影响较小;养护龄期越长,抗折、抗压强度越大,韧性反而越小.
活性炭法凭借能同时脱除多种大气污染物,无二次污染,且可循环利用的优势逐渐用于烟气的净化.对于活性炭脱除过程存在反应方向和限度不清楚等问题,本文基于活性炭脱硫脱硝的机理,针对德龙钢铁公司烧结厂的逆流式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采用热力学方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脱硫、脱硝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分别为-161.29 kJ/mol和.-413.86 kJ/mol,结果表明脱硫脱硝反应可自发进行.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和现场运行统计,制定了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表,以及脱硫脱硝过程质量和热量流向图,为后续工艺改进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大壁厚X80管件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淬火温度从880℃提高至920℃,试验钢强度呈上升趋势,冲击韧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回火温度从620℃提高至700℃,试验钢回火软化增加,强度呈下降趋势,但组织均匀性得到改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试验钢900 ℃淬火及660℃回火工艺条件下,获得均匀细小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其屈服强度650 MPa以上,抗拉强度为730 MPa以上,屈强比0.91以内,-45℃冲击功200J以上,实现强韧性良好匹配,综合性能较佳.
本文通过多弧离子镀在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ZrN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镀层截面形貌,WS-2005型划痕仪来测试结合力大小,采用M-2000型磨损试验机分析镀层磨损性能,从多角度研究了在离子镀过程中改变Ar和N2气体流量比对ZrN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氮气百分比的增大,氮化锆薄膜的膜厚、表面硬度及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当氮氩比为7∶3时薄膜厚度、表面硬度及结合力最大;当氮氩比为7∶3时薄膜的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好.
本文以轴承钢热连轧生产线上GCr15钢的热连轧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MSC.MARC构建了坯型断面为250×300的GCr15钢五连轧过程中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控制初轧温度以及初轧速度的变化来研究轧件在热连轧过程中的等效塑性应变以及轧制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轧件的开轧温度为1050℃、初轧速度为0.19 m/s时,轧制坯料的金属流动较为均匀、等效应变分布较为均匀,并且轧制力较小;在此轧制工艺下可以有效改善产品的组织性能,提高成品质量,而且能够延长轧机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近红外波段的高灵敏度传感,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子晶体光纤(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Photonic Crystal Fiber,SPR-PCF)折射率传感器.该光纤横截面的空气孔排列方式是圆形晶格,呈现出向 日葵形状.光纤包层的外壁淀积了氧化锡铟(Indium Tin Oxide,ITO)纳米薄膜,通过圆形光子晶格的缺陷模与表面等离子体模的耦合感知周围环境折射率的变化.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对这种传感器的光学性质和传感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
第二代“猎鹰”高超声速技术飞行器(Falcon Hypersonic Technology Vehicle 2,HTV-2)长时间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气动热是导致本体光辐射特性的主要原因.气动热预测和复杂结构传热温度求解是本体光辐射特性研究的关键.基于类HTV-2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结构以及飞行弹道特点,建立了适用于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气动热、三维有限元传热和本体光辐射耦合计算方法.在算法验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获得了类HTV-2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沿假定弹道飞行的本体光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红外探测器从地面70
小间距红外探测器目前已成为红外探测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用于连接探测器芯片与读出电路芯片的铟柱的制备工艺水平成为影响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介绍了一种10μm间距红外探测器铟柱的制备工艺.新工艺采用多次铟柱生长结合离子刻蚀的手段,最终剥离和制备出高度为8 μm、非均匀性小于5%的10μm间距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铟柱,解决了用传统工艺制备小间距铟柱时高度不够的问题.该工艺的优势是无需进行两芯片端的铟柱制备,简化了工艺流程,为以后更小间距红外探测器铟柱的制备提供了思路.
为了评估反舰导弹喷管和尾流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以“雄风3”反舰弹的尾喷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二维仿真计算模型.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凝相颗粒对尾喷流的流场特性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纯气相,加入凝相颗粒后喷流轴向高温区长度明显增加,马赫数下降更快.红外辐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及尾流的红外辐射特征表现出强对称性,最大辐射强度出现在偏航角60°时,辐射强度达到103.68 W/sr.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的超大规模拼接类红外探测器的空间应用需求加大.但此类探测器组件的制冷机在工作时扰动明显,这会影响探测器的成像质量,因此需对该扰动进行抑制,以保证探测器组件的在轨工作状态.介绍了一种首次为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组件引入自身减振设计结构并验证有效的研究成果.项目根据获得的制冷机扰动测试结果,设计了不同扰动传递路径的隔振结构.通过仿真分析和校核修正,最终完成地面试验验证.该设计可满足探测器组件自身实现超高分辨率扰动抑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