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能够使他们成为改变现状的力量,影响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状况。我国自1979年以来开展了5次综合性、大规模的学生体质调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而体育是最有效的思想品质教育手段之一,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观念尚存在一些问题。它的教育范畴更应拓展,其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途径更有待挖掘、探讨,使其思想教育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德育教育目标,使我们广开教育思路,不断更新思想品质教育的观念,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笔者仅就实施新课标中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与同行们商榷。
1对新课标中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再认识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对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以往我国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可归纳为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自身意志品质教育。其教育内容不外乎是通过体育教材,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如武术教材和传统体育项目)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如中华体育史、球类项目等);通过体育教材培养学生勇敢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肯定这些思想品质教育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思想教育的目标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现代社会对人的思想品质要求,除了具有传统美德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时代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正是顺应这一要求,重新确立了体育教育的新目标。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责任感,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脑力活动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而必须调整的思想教育目标。这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必要的教育途径。因此,对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也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育精神的鼓舞下,积极进取,以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去生活、学习、步入社会,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无疑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我们在认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思想教育问题时,一定要更新观念,开拓思想教育的视野,既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思想教育,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教育,并以此目标为切入点,探讨思想教育的新内容和教育途径。
2对新课标中思想教育原则的认识与理解
思想教育原则,是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对其再认识和深刻理解,对明确思想教育的方向、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2.1教育性和健康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达到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的方向,即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除考虑健身和掌握技能外,还应兼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遵守纪律和法规,合作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坚强和意志品质等。
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思想教育应遵循健康性原则,即身心健康原则。这里我们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又与道德情感等同出一辙,对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修改特征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合作、谦让、进取、诚实、友好、自信、公平的心理品质,消除孤僻、自卑、不合群的心理问题。
2.2成功性原则与差异性原则的理解: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一大源泉。因此,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每做一项运动都有成功的体验,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间存在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序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心理差异也各不同。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步骤的安排思想教育内容,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2.3系统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中,老师要有长远计划,将思想品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课与课之间、教材之间、年级之间都要紧密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受到牢固、深刻的思想品质教育,体会健康成长的乐趣。
3在新课标中实施思想品质教育的途径
依据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原则,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教材的内容,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培养。
3.1结合窒内体育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竞技体育成就、30届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中国取得的辉煌战绩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
(1)介绍我国悠久的体育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用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斗志。
(3)详尽介绍奥运会特别是残奥会的动人场面及发展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综合国力的提高,才能有如此强大的阵容,才能取得如此骄傲的成绩!(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直观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未来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3.2结合新课标的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法规法纪教育、挫折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
(1)运用篮、排、足球等集体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2)运用各种跑的练习、体操等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吃苦品质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正视挫折、调整心态,从而塑造豁达、开朗、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
(3)学习掌握现代新兴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让学生创编简易健身操、自编动作组合、自我组织比赛等,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体会运动的成功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4)通过带有规则和要求制约人的项目,培养学生群体意识,教导社会规范,养成文明行为,为自然人、社会人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4在实施新课标、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终身教育理论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也要加入这一“终身理念”。即我们的思想品质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切实达到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旧的教学观念必然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中,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平等关系,互相促进,调整“命令式”的语言,建立师生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益处,定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通过对上述诸多问题的思考与再认识,我们开拓了思想教育的视野,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标准》大纲.
[2]《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章节.
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观念尚存在一些问题。它的教育范畴更应拓展,其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途径更有待挖掘、探讨,使其思想教育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德育教育目标,使我们广开教育思路,不断更新思想品质教育的观念,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此,笔者仅就实施新课标中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与同行们商榷。
1对新课标中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再认识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对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以往我国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可归纳为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自身意志品质教育。其教育内容不外乎是通过体育教材,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如武术教材和传统体育项目)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如中华体育史、球类项目等);通过体育教材培养学生勇敢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肯定这些思想品质教育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思想教育的目标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现代社会对人的思想品质要求,除了具有传统美德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时代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正是顺应这一要求,重新确立了体育教育的新目标。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责任感,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脑力活动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而必须调整的思想教育目标。这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必要的教育途径。因此,对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也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体育精神的鼓舞下,积极进取,以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去生活、学习、步入社会,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无疑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我们在认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思想教育问题时,一定要更新观念,开拓思想教育的视野,既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思想教育,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教育,并以此目标为切入点,探讨思想教育的新内容和教育途径。
2对新课标中思想教育原则的认识与理解
思想教育原则,是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对其再认识和深刻理解,对明确思想教育的方向、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2.1教育性和健康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达到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的方向,即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除考虑健身和掌握技能外,还应兼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遵守纪律和法规,合作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坚强和意志品质等。
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思想教育应遵循健康性原则,即身心健康原则。这里我们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又与道德情感等同出一辙,对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修改特征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合作、谦让、进取、诚实、友好、自信、公平的心理品质,消除孤僻、自卑、不合群的心理问题。
2.2成功性原则与差异性原则的理解: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一大源泉。因此,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每做一项运动都有成功的体验,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间存在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序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心理差异也各不同。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步骤的安排思想教育内容,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2.3系统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中,老师要有长远计划,将思想品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课与课之间、教材之间、年级之间都要紧密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受到牢固、深刻的思想品质教育,体会健康成长的乐趣。
3在新课标中实施思想品质教育的途径
依据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原则,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教材的内容,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培养。
3.1结合窒内体育教学,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竞技体育成就、30届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中国取得的辉煌战绩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
(1)介绍我国悠久的体育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用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斗志。
(3)详尽介绍奥运会特别是残奥会的动人场面及发展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综合国力的提高,才能有如此强大的阵容,才能取得如此骄傲的成绩!(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直观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未来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3.2结合新课标的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法规法纪教育、挫折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
(1)运用篮、排、足球等集体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2)运用各种跑的练习、体操等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吃苦品质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正视挫折、调整心态,从而塑造豁达、开朗、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
(3)学习掌握现代新兴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让学生创编简易健身操、自编动作组合、自我组织比赛等,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体会运动的成功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4)通过带有规则和要求制约人的项目,培养学生群体意识,教导社会规范,养成文明行为,为自然人、社会人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4在实施新课标、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终身教育理论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也要加入这一“终身理念”。即我们的思想品质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切实达到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旧的教学观念必然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中,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平等关系,互相促进,调整“命令式”的语言,建立师生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益处,定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通过对上述诸多问题的思考与再认识,我们开拓了思想教育的视野,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标准》大纲.
[2]《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