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首富之后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_8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传福身上始终流露着一种浓厚的书生本色,三个月前,当友人短信报告他名列《福布斯》2009中国富豪榜首富时,王传福正与同事在公司食堂里吃廉价的快餐。
  虽然榜单公布当天首富即已易主,他396亿元人民币的身家就被刚刚上市的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夫妇(422亿元人民币)超越。但相比锒铛入狱的黄光裕、其他经营网络游戏或房地产的富豪,王传福符合了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社会各界对于新首富的全部想象:
  他主攻的电动汽车,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他的企业奉行“小米加步枪”式人海战术,雇佣了大约15万名员工,成为眼下中国员工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是当前就业危机中最好的缓冲器。
  在国际上,王传福得到巴菲特的力挺,他的一半市值几乎源于股神在公开场合对他的称赞,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公开吹捧说:“王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可以解决技术问题,又在企业管理上表现得非常卓越。”
  
  王传福素来低调,当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相继冠之以首富时,他保持缄默,谢绝了众多媒体的采访。但当他登上2009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时,终于开腔:“我的梦想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财富只是顺带的,绝不是我的追求!”
  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之谙熟,使王传福应对自如地经营自己“健康首富”的公共形象。同事说传福非常节俭,只要在公司的日子里,他照常打卡上下班,很少迟到,穿着比亚迪工作服,与员工一起在食堂排队吃饭,出门极少坐头等舱,他和妻子以及年幼的孩子也一直住在比亚迪的宿舍里。
  
  透明地创富
  
  王传福回到位于深圳龙岗的公司总部时,喜欢自己开车上下班,往返于总部大楼和约七公里之外的亚迪村之间,座驾是一辆比亚迪F3DM。
  他的办公室就在集团大厦的二楼,是透明的,茶几上堆满了中外汽车杂志和电池、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学报。这幢楼几乎所有办公室都是透明的,部门经理和几十个员工在一间大的办公室办公,安静而有一种内在的张力。
  《福布斯》记者这样描述与王传福的“面对面”:“每当向来人展示产品时,王传福最喜欢强调的是比亚迪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这个身量不高的安徽人,脸上总挂着谦逊的微笑,依然保持着科研人员的温文含蓄,但说到技术,便格外挺直了身子,滔滔不绝,把所有人卷进他对技术的深深迷恋和自信。”
  公司的老臣说:“他喜欢广泛阅读,1993年的一天,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简报上读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他感到自己的创业机会来了。随后几年,他利用日本企业撤出留下的市场空隙,加之自己原先在电池行业多年的技术和人脉基础,做得顺风顺水,2002年进入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王传福1966年生于安徽无为县一个小山村,父母早逝,靠姐姐跟哥哥的接济,艰难地完成湖南中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学业。1987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
  对于自己的起步,王传福毫不隐瞒:是向从事金融投资业务的表哥借来250万元资金,1995年辞职创建了比亚迪,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211.HK,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2007年12月分拆从事手机模具业务的比亚迪电子(0285.HK)。
  与一些企业家经常话题不断相比,王传福显得更加实用主义,他很少在一些论坛、会议中抛头露面。他最得意的是自己独到的用人术,“我不迷信海归、不迷信华尔街,我用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常和他们一起吃5块钱的食堂大锅饭。”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住在一套老式的两室一厅房子里,开一辆开了很久的“凌志”,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阿迪达斯”运动表,因为它能够显示全球的分支机构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三个首富的“死磕”
  
  众多上市公司中,比亚迪能脱颖而出,曾获美国首富头衔的巴菲特功不可没。王传福坦言:“巴菲特找到比亚迪(简称BYD)让我们也很诧异。”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王传福从未亲睹过股神的庐山真面目,谈判一直是由巴菲特的副手索科尔完成。2008年7月索科尔在BYD考察了4天。两个月后,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入股BYD,以每股8港元认购2.25亿股,交易价格总金额约为港币18亿元。一年后,其市值增长超过500%。
  今年1月,比亚迪出席美国底特律车展,王传福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表示非常欣赏王传福和他的团队,并主动佩戴上“BYD”LOGO,表示自己是BYD一分子,还赠送王传福钱包以增财气,而王传福则回赠股神“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
  在众多中国内地民营科技企业中,巴菲特独独青睐王传福,据说是因为王做事非常专注。股神本身是个专注的人,“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投资激情。”王传福被风险投资人士誉为“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从大学到创业,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坚持。”
  台湾首富郭台铭对王传福是“恨之入骨”。今年5月,郭台铭曾经隔空“三问巴菲特”:“为何投资偷窃商业机密的公司?巴菲特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巴菲特用何种专业判断比亚迪的潜力?”老郭还嘲讽道:“世界没有什么股神,也请小股东们相信,不要听到巴菲特的名字,就吓呆了。”
  郭台铭与王传福的宿怨由来已久,王传福2002年末曾受邀去台湾拜访郭台铭时,其时比亚迪只是一家做手机电池的小企业,而富士康是手握几十亿美元订单的世界级代工航母。但仅仅几年时间,王传福迅速“克隆”出与自己近乎相同的手机代工产业链,并成为最难缠之敌。“几年前,王传福来找我,希望鸿海帮他做电池壳,我还带他参观富士康的工厂,结果他看到我们赚钱,就挖走我400多个干部,偷走上万份文件”,郭台铭为当时的热情深感后悔,认为正是这次机会才让王传福起了“歹意”。
  2005年富士康向比亚迪索赔50亿元,并将从富士康跳槽到比亚迪的柳相军和司少青告上法庭,二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一年零四个月。2006年,郭台铭再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再度将对方告上法庭。交锋至今3年,一场看似胜负鲜明的官司,除比亚迪几位员工入狱,最终定论无果。而且每到重要关头,比亚迪总能化险为夷,从容脱身,并于去年底对富士康展开了反击。
  
  “小米加步枪”精神
  
  王传福短短数年能够在手机代工和电动汽车研制领域迅速崛起,与他巧用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有关。记者曾在比亚迪的车间里看到,十几条生产线一字排开,每条生产线都有六七十米长,前面坐着四五十名熟练的工人进行流水线作业。比亚迪有上百个这样的生产车间。来参观的人都感到震惊,他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三洋,索尼来参观后,更是 感到恐惧。
  这些“工人”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成本替代了原本需要高达几千万元的设备投入。王传福以低于40%的成本把索尼、三洋打了下去。
  王传福旗下现有1万多名工程师,10万多名工人,他表示:“今后工程师数量要达到3万以上,工人数量要达到30~40万。2025年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就是我的资本!”
  王传福毫不避讳自己的赢利模式:运用海量廉价劳动力进行高技术产品的制造,首先从仿制着手。有人戏称他为“山寨大王”:比亚迪的F3在外观上与丰田花冠同出一辙,中级车F6酷似广本雅阁和丰田凯美瑞;F8高仿奔驰C级和雷诺梅甘娜CC……他跟富士康,索尼、三洋纠缠于法庭,他甚至成立了一个100多人的“知识产权团队”,专门对付这类诉讼官司。
  对于这些恩怨,留着毛泽东式的大背头的王传福总是从容地应答“我们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在管理上,王传福同样不随波逐流,他公开表示对任何管理书籍都不感兴趣,认为管理书籍难以解答各个企业所面临的独特问题。即便是中央电视台请他与被许多中国企业家奉若神明的迈克尔·波特和杰克·韦尔奇同台对话,他也懒得理会,“迈克尔·波特是谁啊?”“杰克·韦尔奇是谁啊?”“我知道我的企业是什么样子,我知道该如何领导比亚迪。”相比专家,王传福更相信自己。
  
  足球前锋的“袋鼠理论”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从实业转向投资,争当“地王”、“油王”、“股王”时,“技术狂人”王传福对“中国制造”的执著让人感动。他的商业气质更像最早那批做实业出身的富豪,他花很多精力在看各种技术书上,要亲自搞懂它们才心里踏实。他让手下的1万多名科研人员“做电池就研究所有的电池,做汽车就把所有的车买回来研究,然后向我汇报。”手下的行政人员很少有机会与他对话,但他却经常到实验室找普通科研人员聊天,探讨公司的战略。
  他象诸葛亮一样事无巨细地带领已经成为巨轮的比亚迪前行。他不算名牌大学出身,所以也不看重科班或者海归,而是注重下属的努力和认真劲,希望员工对工作抱以极度投入,最好走路都是小跑。他不会打高尔夫,他喜欢和自己的工程师们一块踢足球、飙车。在比亚迪内部的足球赛上,他总是打前锋。他享受这个位置,勤于奔跑,喜欢进攻。与前锋角色不同的是,王传福是比亚迪战略的唯一设计师。14年来,他始终是这个王国唯一的决策者。
  在员工眼里,他是一个随和的老板,不愿欢穿西服,认为那样会增加与工程师、现场工人的距离感。日常他爱穿深色纯棉夹克,搭配竖条休闲衬衫,脖子上挂着工号牌。这种纯棉夹克式的工程师打扮和对技术的投入与偏好,在比亚迪20多个事业部的负责人身上一以贯之。
  对于自己创业的成功,王传福表示,“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他还总结了一套“袋鼠理论”作为企业文化,因为袋鼠有三个特征长腿、育袋和自我奔跑。
  “比亚迪学习了华为的狼文化,但又比狼文化温和。稳健,比亚迪一贯打造技术长腿,每年的专利创新都排在国内前沿,迄今为止,比亚迪已经累计申请专利1500多项,比亚迪还在上海设立了检测中心,确保所生产汽车品质过硬,比亚迪还拥有强大的培育新产业的‘育袋能力’,多个产业链互相支持,袋鼠理论的最后一个要点就是自我奔跑,在实际市场打拼中,奔跑速度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不是频繁地进攻。通过自我的奔跑,不损失‘一兵一卒’就可以甩掉、打击竞争对手,这才是战略的上策。”
其他文献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我国古人根据长年生活的经验,把一年365天区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表示气候的变化与季节的轮替。  夏至也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旧时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祭祖、祀神,祈求趋吉避邪、作物丰收。夏至这天,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古时又称“夏节”。它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早在周朝时,夏至祭祀天地是皇帝的特权,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
期刊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头脑风暴》、《波博士堂》等财经电视节目主持人,北京大学社会博士。  做一个小岛的国王;将零点带领成为跨国咨询公司;生三个孩子同时领养三个孩子——是袁岳的三个梦想。有十年骑马历史的他,自如地驾驭着丰富多彩的人生角色频道:集团公司老板、管理咨询师、写书人、财经电视节目主持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美食和烹饪爱好者……问及哪个身份给他带来的回报最丰厚?他不加思索地说:“生意
期刊
策划、执行/孙佳辉 摄影/姚磊、夏寅(万象时尚) 摄影助理/张庆斌 化妆/沈威 模特/DANIEL T(爵代国际)  有一种感觉叫随意。即使走在街头,依然将这份只属于自己的心情肆意表露。绅士、过客,角色不断更迭却将一种随意的心情尽情绽放。
期刊
策划、文/孙佳辉 摄影/梁玉林(万象时尚) 摄影助理/耿玉涛 服装助理/李冠廷 场地/灰石摄影基地6号影棚    “修饰也是一种揭示……为了证明个体的存在与价值,我们通过各种行为揭示自己……每个人读到的只是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和评价也还是一种揭示……既然都在各自的揭示中得到了满足,又何必计较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呢?”——王菲。  这是在柳岩博客上看到的一句话,忽然很有感觉,于是就拿来做了这篇文章的导
期刊
和曹榆的专访约在了他们家 住宅的楼下,气氛相当轻松,没有专门的记录,也没有紧张的随从,曹榆所体现出的儒雅气质将宝马的雍容华贵体现的淋漓尽致。既然身处轻松的环境,我们的专访也就从一个“快乐”开始谈起。    成功是一种状态,而快乐是一种心态。一个人的财富不是看你占有多少的财富,而是看你能支配多少财富,更重要的,不在于你拥有或支配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你从中获得了多少快乐。古人有许多快乐的天才,大文豪苏东
期刊
讲述 牛新辉  人生就如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你永远不知道它将在何时转弯:那些上帝的宠儿,拥有过人的脑力和天赋,使得他们能玩转一台台看似毫不相关的游戏;同时,他还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无论登上哪座巅峰,他始终对世界投去充满好奇而关注的目光。    我从小就是个脑子很好用的孩子。无论学校里还是其他方面,我都不大让大人操心。那时高考理科生还需要考7门,当时我想,如果加上文科那两门历史地理,一共考9门的话,
期刊
策划/张奕樊 吴相  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单位虽然是个体,但个体的总和并不能构成这个世界。人们在语言、文字、观念、利益以及共享的时间与空间体系之内结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圈层,这些圈层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有时相交、有时相离、有时相包含,以非常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把这些圈层加在一起就是社会。很难想象一个不属于任何圈层的个体在面对这个庞大而纷乱的世界时,是何等孤独和恐惧。圈层有生命周期,有它的生
期刊
策划、执行/孙佳辉 摄影/姚磊(万象时尚) 摄影助理/张庆斌 化妆、造型/沈威 服装助理/李冠廷 模特/高健(南洋国际)GINAWANG(RHM红马华艺) 场地提供/后海烟袋斜街原创设计概念馆  高高盘起的发髻,她的眼中,是无限浮华。厚重的古门外,他们是深沉对望的痴情眷侣。尘世的情缘,像一缕缕青烟,虚无缥缈却又蕴含了无限的感情。道不尽其中原委,只因身在尘世中。
期刊
自古以来,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权力地位和富贵的象征。而如今私人邮轮、私人飞机早已成为富人们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汽车?还是财富象征吗?不,它现在只不过是富人们的玩具而已!尤其对于一些限量版的豪车而言。    最慷慨的限量版  宾利Brooklands限量版  限量指数:550辆 售价:约668万元人民币  对于大多数汽车厂商而言,宾利这款Brooklands的限量数550辆已经显得极为“慷慨”
期刊
私家酒窖的概念起源于法国。与酒庄级的天然酒窖不同,私家酒窖是专业配置与艺术设计合一的空间,将储藏美酒的功能性机智地融入起居环境,并充分体现酒窖主人的个人风格,成为一个独立而又不觉突兀的所在,它可能位于客厅、餐厅,既可以是地下室,甚至一个角落,成为酒客们不可或缺的家居空间。    私人酒窖能够在财富阶层迅速走红,并非偶然,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尊贵意义是高尔夫、游艇、豪车所无法企及的。正如《福布斯》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