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企业能够持续存活下去,就必须回答凭什么活下去这个问题。事实上,企业规模大小、赚多少钱、解决多少就业、是否具备品牌等,都是企业经营的结果,是企业运营的外化表现。所以,当人们认为企业不够大而无法抵抗风险的时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这是一道无解的命题。
因此还是要回到企业凭什么存活下去这个基本问题上来思考,而这个层面就是战略的思考了。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脆弱的原因是不会做战略的思考,或者仅仅是做了管理的思考。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所作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战略的努力。这些企业所追求的是解决问题,比如遇到原材料涨价如何办?劳动力成本增长怎么办?面对竞争变化该如何办?等等。
的确,这些都是企业运营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解决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第一位应该是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就是回答战略的问题,先回到战略思维方式上,之后再落到管理理念上解决问题。
因为企业要面对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而面对问题本身就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企业是否能够生存的关键是如何做出战略的选择。所谓战略决定命运。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戰略思维与管理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简言之,战略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选择那些有利的事情;而管理则是那些你不必做选择也必须面对的事情,它事关各种业务的处理方式。
概括之,所谓“战略思维”就是:
问题1:你想做什么?
问题2:所想做的事情凭什么条件可以做?
问题3:你有什么?
问题4:你缺什么?
而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做些什么?战略思维就是做出选择。
与此相应,所谓“管理理念”就是:
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战略思维要求首先问自己:“我想做什么?”而不是问自己:“我如何解决问题?”后者是属于管理理念的问题。
战略思维会让企业关心企业存活的根本依据,会清楚地界定赢利的来源,会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战略并不是一个以赢利作为选择依据的行动,而是以持续发展为选择依据的行动。赢利仅仅是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并不是依据。
当我们看到矿井陆续出事,在谴责那些昧着良心赚钱的矿主和经营者的时候,也应该清醒地知道,不能把这些人称为“企业家”,因为这样看他们是违背企业战略思维逻辑的。
作为企业,如果仅仅能看到面对的问题,只知道解决问题,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企业所努力的方向就是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那么你就是只顾管理理念的人。
如果人人都想竭力解决问题,那就必然导致企业只会量能定产—根据现有的能力决定产品方向。在过去的几年,技术发展已经带来各个行业的格局调整,我们也看到那些曾经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被淘汰,这其实就是只顾管理忽略战略的结果。
所以,企业一定要明白,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彼得·德鲁克先生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从法律上和财政上的意义(不是从公司结构及经济上)来说,现在有120年历史的公司将活不过25年。”
我理解大师是在告诉我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保证的,即法律保守、财务保守。这是做企业的两个基本前提,如果违背了这两个前提,已经活了120年的大公司也不会再活多久,更何况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活到120年的呢?
德鲁克明确表达的就是:战略是在法律、规则保守和财务保守的前提下的选择,换个角度说就是战略要求不做违背法律和规则的事情,不做财务冒进的事情,这是战略思维的首要选择。如果你具备战略思维的能力,就应该具备这样的自我约束能力,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也就强化了。
不要急着解决问题,而应该先回答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发展不可谓不神速,可正是这样的高速增长,掩盖了中国企业战略能力缺失这样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我想说的是,高速的市场发展所带来的一切好处,我们都该抛开,然后沉静下来思考,在战略上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没有做什么?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企业没有管理理念怎么能行?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但是我更强调,企业首先要有战略思维,其次才是管理理念。不妨再强调一次: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先思考要选择做什么,再思考解决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
超越时代的领先者,一定是顾客导向
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那就是没有哪一项有效的公司战略不是顾客导向,不是最终要遵循下面这条永恒的规则: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德鲁克先生这样告诫我们,市场中卓越领先的企业也是这样告诉我们。
宜家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公司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战略的焦点,公司所有的资源围绕着为顾客创造价值展开,从CEO到仓储人员,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清楚顾客的需求,也了解自己能在服务顾客上所扮演的角色,这样宜家公司能够在全球各地取得成功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什么需要顾客导向的公司战略而不是其他战略?原因是今天商业运作技术突飞猛进的变化,目前产品生产更加快速,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如今正改变着数以千计的公司,信息技术带来数百种市场形态,新的技术能够帮助顾客越过中介,直接上网取得商品,节省了许多时间和金钱。
这一切都是事实,同时活生生的案例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领先的公司超越了这一切—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技术只是部分要素,不断改变的状况促成更多的变化。对顾客而言,所有的转变,都意味着会有更多新选择;而对于经理人来说,则需要学会不要被技术和变化所迷惑,要运用顾客的标准来进行调整。
所以,顾客价值的实现才是关键,仅仅拥有技术和产品,是无法真正拥有顾客的,只有洞悉顾客需求,持续地创新投入,尽全力实现顾客价值,才可以持久地拥有顾客。记住这句我们已经熟稔于心但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的话:顾客是唯一能够解雇我们所有人的人。
因此还是要回到企业凭什么存活下去这个基本问题上来思考,而这个层面就是战略的思考了。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脆弱的原因是不会做战略的思考,或者仅仅是做了管理的思考。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所作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战略的努力。这些企业所追求的是解决问题,比如遇到原材料涨价如何办?劳动力成本增长怎么办?面对竞争变化该如何办?等等。
的确,这些都是企业运营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解决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第一位应该是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就是回答战略的问题,先回到战略思维方式上,之后再落到管理理念上解决问题。
因为企业要面对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而面对问题本身就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企业是否能够生存的关键是如何做出战略的选择。所谓战略决定命运。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戰略思维与管理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简言之,战略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选择那些有利的事情;而管理则是那些你不必做选择也必须面对的事情,它事关各种业务的处理方式。
概括之,所谓“战略思维”就是:
问题1:你想做什么?
问题2:所想做的事情凭什么条件可以做?
问题3:你有什么?
问题4:你缺什么?
而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做些什么?战略思维就是做出选择。
与此相应,所谓“管理理念”就是:
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战略思维要求首先问自己:“我想做什么?”而不是问自己:“我如何解决问题?”后者是属于管理理念的问题。
战略思维会让企业关心企业存活的根本依据,会清楚地界定赢利的来源,会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战略并不是一个以赢利作为选择依据的行动,而是以持续发展为选择依据的行动。赢利仅仅是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并不是依据。
当我们看到矿井陆续出事,在谴责那些昧着良心赚钱的矿主和经营者的时候,也应该清醒地知道,不能把这些人称为“企业家”,因为这样看他们是违背企业战略思维逻辑的。
作为企业,如果仅仅能看到面对的问题,只知道解决问题,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企业所努力的方向就是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那么你就是只顾管理理念的人。
如果人人都想竭力解决问题,那就必然导致企业只会量能定产—根据现有的能力决定产品方向。在过去的几年,技术发展已经带来各个行业的格局调整,我们也看到那些曾经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被淘汰,这其实就是只顾管理忽略战略的结果。
所以,企业一定要明白,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彼得·德鲁克先生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从法律上和财政上的意义(不是从公司结构及经济上)来说,现在有120年历史的公司将活不过25年。”
我理解大师是在告诉我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保证的,即法律保守、财务保守。这是做企业的两个基本前提,如果违背了这两个前提,已经活了120年的大公司也不会再活多久,更何况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活到120年的呢?
德鲁克明确表达的就是:战略是在法律、规则保守和财务保守的前提下的选择,换个角度说就是战略要求不做违背法律和规则的事情,不做财务冒进的事情,这是战略思维的首要选择。如果你具备战略思维的能力,就应该具备这样的自我约束能力,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也就强化了。
不要急着解决问题,而应该先回答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发展不可谓不神速,可正是这样的高速增长,掩盖了中国企业战略能力缺失这样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我想说的是,高速的市场发展所带来的一切好处,我们都该抛开,然后沉静下来思考,在战略上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没有做什么?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企业没有管理理念怎么能行?我不反对这个说法,但是我更强调,企业首先要有战略思维,其次才是管理理念。不妨再强调一次: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先思考要选择做什么,再思考解决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
超越时代的领先者,一定是顾客导向
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那就是没有哪一项有效的公司战略不是顾客导向,不是最终要遵循下面这条永恒的规则: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德鲁克先生这样告诫我们,市场中卓越领先的企业也是这样告诉我们。
宜家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公司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战略的焦点,公司所有的资源围绕着为顾客创造价值展开,从CEO到仓储人员,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清楚顾客的需求,也了解自己能在服务顾客上所扮演的角色,这样宜家公司能够在全球各地取得成功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什么需要顾客导向的公司战略而不是其他战略?原因是今天商业运作技术突飞猛进的变化,目前产品生产更加快速,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如今正改变着数以千计的公司,信息技术带来数百种市场形态,新的技术能够帮助顾客越过中介,直接上网取得商品,节省了许多时间和金钱。
这一切都是事实,同时活生生的案例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领先的公司超越了这一切—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技术只是部分要素,不断改变的状况促成更多的变化。对顾客而言,所有的转变,都意味着会有更多新选择;而对于经理人来说,则需要学会不要被技术和变化所迷惑,要运用顾客的标准来进行调整。
所以,顾客价值的实现才是关键,仅仅拥有技术和产品,是无法真正拥有顾客的,只有洞悉顾客需求,持续地创新投入,尽全力实现顾客价值,才可以持久地拥有顾客。记住这句我们已经熟稔于心但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的话:顾客是唯一能够解雇我们所有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