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4月,对于婚庆行业来说等于进入了“黄金月”,一对对准备在“五一”期间举行婚礼的准新人不惜花费数千元乃至数万元购买婚庆用品,婚纱礼服市场由此迎来新一轮挑战。]
新娘钟爱定制婚纱
婚纱被誉为“时装之王”。现今,在婚纱影楼付高额的费用拍照后,婚纱影楼免费租借婚纱给新人用于婚礼当天,一套婚纱很多人穿,卫生状况没有保障。虽然各地的影楼老板都会换一批新颖的婚纱,但是一件婚纱千元的价格还是让老板们心疼不已,于是购买上海、浙江等地的婚纱店“退役”下来的婚纱,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而且本店的婚纱“退役”后,还可以卖到县城、农村,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已经成了影楼里公开的秘密。
年初,几家专业的婚纱礼服设计的工作室在北京成立,着实让京城的新人们高兴了一把。据北京婚纱名店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较好,而且准新娘们更追求时尚、注重个性,愿意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婚纱作为永久留念。一位选购婚纱的小姐认为,婚纱是一生中只穿一次的隆重礼服,因此选择婚纱最忌“千人一面,万人一色”,所以她特别希望能有人帮她设计一款独特的适合她自己的婚纱。
备战结婚潮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亚洲国家(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例),大部分结婚者仍然愿意选择婚纱租赁形式,而选择购买形式的人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而就三个国家进行比较而言,中国购买比例最高占总比例的40%,而韩国仅为20%,日本居中。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远远大于日本、韩国,而平均每年就有340万对登记结婚的城镇居民,这样计算40%的购买率也是相当可观的,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出我国婚纱礼服的消费需求空间到达了370万套以上(按每对新人1套婚纱、2套男女礼服计)。而韩国每年的婚纱零售量只有4到5万套,与中国的市场空间相差甚远。随着中国婚纱礼服市场日趋完善,更多的外商把目光投入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上,近些年来一些具有敏锐眼光的亚洲知名婚纱礼服品牌也都陆续亮相中国市场(以日本婚纱女王桂由美为代表)加入到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无形中也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而据统计,在中国的婚纱礼服销售领域中,批量生产的企业,其60%以上的婚纱主要通过从事婚纱摄影的影楼等处进行批量销售,大部分也即是留入到了租赁环节。所以可见,以上所提到的60%租赁份额,并不代表市场缺失,而是蕴涵着更大的市场潜力,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买家。当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级定制的概念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虽然其在整体市场份额上的比重较小,但也不可忽视。
根据2007年第一季度,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婚纱礼服市场购买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区别。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抽样调查显示,以百分数计算,在2007年1到3月期间广州的婚纱礼服市场需求量远远大于,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分别是70%、12%、12%、6%)。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广州作为沿海发达城市,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庸质疑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其市场的必然活跃。但从另一反面看,我们又不难发现内陆婚纱礼服市场确实存在着不活跃现象,可开发的余地还很大,在产业集群地的开发和整体市场的规划上应下苦功。
每年一亿元的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广东、厦门、苏州以及台湾四大婚纱设计、生产、出口基地,具备高、中、低档不同特色,全球90%以上的婚纱都是“中国制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上海新娘有了买一套属于自己的、终生拥有的婚纱的想法。据统计,去年上海办理国内结婚登记86000多对,涉外结婚登记3000多对。如果将来绝大部分都市女青年打算像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年轻女性一样,开始购买婚纱而不是租借婚纱,以每件中档婚纱300-800元计算,加上饰品等相关产业,就是一个每年近亿元的内需市场!业内人士建议,在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中,上海完全可以依托轻纺工业的优势,瞄准高附加值的婚纱产业,建设全国乃至全世界集婚纱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