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重权催生新型腐败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存在贪污未遂
  
  检察机关认为刘林祥利用职务便利,将3.96亿元巨款借给朋友公司,从中赚取私利,故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责。根据法律规定,犯挪用公款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机关对刘林祥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没有问题,但是否考虑过挪用如此巨额公款私自外借,一旦无法归还时,国家损失的将是几个亿,而仅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否存在罪行与处罚严重不相当的问题?是否会被人钻法律空子?
  目前,当贪贿、挪用数字成几何级数字不断攀升时,法律量刑是否跟上了形势发展?也许今天的挪用巨额的惊天数字绝非当初法律制订者所能想象得到的?法律量刑是否应该与时俱进?
  既然司法机关也认为刘林祥将巨款借给朋友公司,从中赚取私利,那么,那已发生的3100万元利息是否应追加贪污罪(贪污未遂)?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法律追究不是等于“放大抓小”了吗?
  梁某公司一价值30万元尼桑轿车“借”给刘林祥,为什么不借给利益无关联的人?司法机关对此莫非真的就大意地定性为“借”了吗?
  人们更应清楚,刘林祥与借款企业老总保持良好关系,希望能利于自己孩子将来出国留学。这一切都是一种贪贿预期或者叫期权腐败,这是新形势下新特点。我们的司法人员明白吧?
  监管不力,致使近4亿国有资产处于险些流失的境地,是否存在官员的渎职问题?假如没有严厉追究渎职,假如没有官员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就不会有制度完善?
  
  何谓政绩?政绩何出?
  
  “刘林祥案”和其他挪用公款案的最大不同,不在于其金额巨大,而在于当事人“不拿一分钱”。一个官员私自动用近4亿元,居然没有从中牟取任何经济利益,这是何等的与“众”不同?一个官员甘冒锒铛入狱的风险,非要去做一件别人不肯做、不愿做的事情,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其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奥秘,“不拿一分钱”下面,按照刘林祥的解释——真正的原因是“只求出政绩”。
  在刘林祥眼里,政绩不一定需要真抓实干干出来,还可以用违法违纪手段“求”出来。他的这一想法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体力行”,无疑暴露了政绩评价的巨大缺陷。刘林祥借出将近4亿元资金,目的是让单位收获高于银行的利息,假如他真的干成了,得到的政绩无非是获得领导的满意而已。这样的“满意”足以让他为之疯狂;至于这种用违法违纪手段获取的所谓政绩,是否能让同事心服,是否过得了群众眼中、心中的关卡,那是不必考虑的。
  关于领导干部施政业绩的评价体系早已有之。然而,评价体系中的“民意含量”不足,却是其中的一个大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刻意追求GDP,不惜伤害青山绿水,地方官“政绩突出”升官走人,却留下满目疮痍的环境,“天灾”屡借人祸肆虐,癌症村不断出现,相关官员的“政绩”何尝经过了民意这一关?同样的,野蛮拆迁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创建文明城”下令沿街铺面集体关门迎检,城管和商贩屡生暴力冲突……个中原因,都是“政绩”重“官意”轻民意、媚上欺下惹的祸。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正确政绩观需要制度引导,而政绩终归需要过民意这一关,那么,何不在政绩评价这一层面早些、足额引入民意分量?当民意分量足够大的时候,许多官员在追求政绩时,自然会少走弯路、不走邪路,像“刘林祥案”那样“不拿一分钱,只求出政绩”的官场奇闻,也就不会出现了。
  
  小官重权:催生新型腐败多发群体
  
  3.96亿元,这是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处长刘林祥的涉案数额。刘林祥也创下了小官犯大案的新纪录。在此之前,“纪录”保持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中,他贪污、挪用公款的数额是2亿余元。
  刘林祥和卞中颇有相似之处。后者的作案时间是2002年和2003年,当时卞中多次采取伪造银行对账单、进账单,编造支票配售记录的手段,先后8次将公款共计19993.3万元挪出,转入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女友柴某家人开办的公司账内,用于上述两家公司的营利活动。
  据检方指控,刘林祥的作案时间是2001年12月至2004年7月,他利用担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处长,负责管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财务处、结算中心工作的職务便利,私自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结算中心的名义,与北京丰银集团签订借款《协议书》,采取不记账及伪造银行对账单、资金报表的手段,先后将其管理的公款共计人民币3.96亿元借给北京丰银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用于上述公司经营。
  如此“小官大案”的案例在我国并不是只有这两例。而现实中一定也不止一个像刘林祥这样的人。
  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统计,3年来,21件“小官员大腐败案”涉及26名被告人,已超过该院所审理的一审职务犯罪案件的三分之一。这26名被告人中,处级干部11人,占42.3%,处级以下15人,占57.7%。可以说这些被告的级别都不高,但犯案数额却高得惊人。
  处级、科级干部,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小官,但个别小官,家财少则千万元,多则数亿元,“小官大贪”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掌握实权的“小官”,权力被数倍、数十倍数地放大,成为一个新型的腐败多发群体。
  反观“小官大案”的案例,无一例外都存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责、权、利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加之他们大多熟知本单位工作运行程序,正如刘林祥可以清晰地一一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一样,对单位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漏洞也清清楚楚,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很容易迷失方向,身陷不法之境。
  纵观刘林祥的作案过程,权力集中、侥幸心理、缺乏监管贯穿始末,“刚开始拆借挪钱的时候只是想做小一些,资金量并不是很大,想着补上就可以。后来资金量越来越大,一时补不上”。说到案发,刘林祥并没有叹息,也没有追悔莫及。他心平气和,仿佛一切都已看透,“当时有一定的权力,领导也比较信任,所以过分自大”,“连自己也没料到最后会挪这么多”。■
  编辑:卢劲杉lusiping1@gmail.com
其他文献
眼看到了小学新生入学的时间,可儿子狄波拉怎么也不愿去上学。尽管父亲穆斯卡斯费尽口舌,但是,只要一提上学,狄波拉就不寒而栗,表现出极强的畏惧情绪。    在乌克兰军方任职的穆斯卡斯很清楚,狄波拉从小患有轻度的社交恐惧和焦虑症,当初上幼儿园,也是在断断续续中勉强完成的。帮助儿子克服心理障碍,学会正常与人打交道,显然是当务之急。心理医生建议,唯有特殊而新奇的手段,才能让儿子变得勇敢和开朗起来。因为从小生
不宽恕众生,不解救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文人大都爱书如命,虽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却都不大愿意将自己的珍藏轻易外借。沈从文却不同,他愿意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藏书。尽管如此,借出去的书当然也是希望按时归还的,沈先生在每本书前都写上“此书可借,使用后盼能见还,望莫冻结在私人手中,便于供大家使用。”  姚雪垠为创作《李自成》,通过好友徐盈向沈从文借了“东北博影印”旧图《满洲实录》四大册还有其他一些资料。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游客的涌入,让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游客就是威尼斯最宝贵的资源。  作为威尼斯一位普通居民,朱塞佩也从旅游业中得到了很多好处,他开了家店铺,卖旅游用品。庞大的客流量,让他的店铺顾客盈门。  但源源不断的游客,也给朱塞佩的生活带来了烦恼。有时候,他劳累了一天,正想好好睡一觉,却有咣咣咣的声音传入耳中,搅得人心烦意乱。有时候,坐在阳光下,打
我对我家女仆遭受的家庭暴力一直熟视无睹——直到我自己的女儿也遭遇了类似的虐待……  我和我的丈夫基山原本住在德里。当他任职于一家银行的资深管理人士之后,需要每三年派到另一座城市工作,所以我们在2006年来到了班加罗尔。我们刚移居那里之后,就雇了一个名叫吉塔的女仆。  尽管吉塔很羞怯,但还是在来到我家不久就与我谈起了她的私生活 —— 倾诉一个遭受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心声。她的丈夫几乎每个晚上都殴打她,并
正本清源,学问自来  林顺权是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院长。1988年,林顺权作为公派留学生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发现家乡的枇杷被叫作“日本山楂”,更令他震惊的是,这一名字不光被国际学术界认可,国际上还一致认为枇杷原产地就是日本。作为从小吃着枇杷长大的福建人,作为福建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高材生,林顺权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枇杷正名。  为了证明枇杷原产于中国,林顺权先后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典籍,最
那年,余世维到日本奈良市旅游,住在一家酒店里。每年春天,大量燕子飞回这里繁衍生息,几乎每一家酒店都会出现很多燕子巢,它们的粪便落得满地都是,游客们怨言不断,这让老板非常无奈。  当天中午,余世维在街上散步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手中捧着刚买的寿司,不料在路过燕子巢下的时候,正好一滴燕子粪落进了他的寿司盒里,气得小男孩子大声嚷嚷:“可恶的小燕子,快向我道歉!”余世维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立刻
风过无痕,花谢留香  一  他是我曾经的一个邻居。刚搬到我家隔壁住的时候,村里人就发现了他们一家有顺手牵羊的习惯。大到农具,小到针头线脑,他们都拿。有一次,他的小儿子把我刚洗的一双湿袜子,藏在了自家的席予底下,结果被村里的小伙伴发现了。打那之后,我便不怎么理他们一家人了。最气的一次,是我家的两只生蛋母鸡平白无故地丢了。母亲找到他家,看到一地鸡毛,十分痛心地和他吵了一架。后来虽然他买鸡赔了我们,但“
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时,一次回京述职,得空微服逛街,信步走进一家古玩店,店主见其气度不凡,便殷勤地跟在后边,忙不迭地介绍着店内的商品。当他看上了一个看似年代久远,上面还镌刻着兴许是甲骨文之类难以辨认的古文字的罐子时,顿时爱不释手。然而,店主却坚定地告诉他,说此物为镇店之宝,恕不买卖。  悻悻而归的张之洞心有不甘,次日再次登门,可店主坚持说不能卖,无奈张之洞执拗地掏出二百两银子,店主才极不情愿地忍痛
2021年3月27日,97岁的中科院院士、药物化学家谢毓元不幸逝世。  谢毓元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工作。有一天,在读报时,他读到一则误食砒霜的人因无药可解最终死亡的消息,不由得生出揭开这个剧毒药物神秘面纱的想法。他将这个想法分享给大家,却引起大家的反对。当时,国际上权威的科学家对砒霜解毒都束手无策,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怎么能破解这道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呢?谢毓元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立即集中精力搜集资料,并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吃了一种治疗脂肪肝的假药,现在的高敬德绝对是另一种人生。七年前,他是上海丽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采购部经理,年薪20万,有房有家。如今的他,既没了工作,又离了婚,孜然一身辗转于长三角各个城市打假药。  消费者赞赏他的举动,经网友票选,高敬德入围2008中国十大法制人物,也成为央视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在人们眼里,他是草根英雄,也有人将他比之堂·吉诃德,但他同时又是各地售假者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