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这些面孔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h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川之上,国有殇!
  如同每一次发生自然灾害一样,当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袭来时,子弟兵们又一次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挽救人民生命的特殊战场。
  在地震灾区的—个个城市街区,一处处房倒屋塌的废墟,一座座乡镇村寨,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仍然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顽强,他们的坚忍,全国人民终究会牢记于心。
  此刻,我们选取了一些救灾现场E军人的典型面孔向你呈现。他们或许是个人,或许是群体,他们的身影或明或暗,他们的面容也或许清晰,或许模糊。他们可能是位高权重的将军,也可能是刚刚入伍的90后新兵。
  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报以最热烈的掌声。2008,让我们记住这些军人的面孔。
  (本组稿件综合高杰、曾庆、王冬生、李昊霖、张云生、李传永、钱坤、李泽江、邢珊瑚、王林松等来稿以及国内媒体公开报道,图片除署名外由乔天富、刘海山、谭超、刘应华、江山、李昊霖、张建刚等提供)
  
  15空降勇士:首批高原地震山区“三无伞兵”
  他们,被网友们夸张地称作实施“自杀式空降”的勇士。
  他们,有的人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主动要求参加首批跳伞任务,有的人正在家中休假,却在第一时间赶回部队,有的人甚至在登机前就向战友交代了“如果不幸牺牲,就把我的存款13429元全部捐献给灾区”。
  他们,写下遗书,登上飞机,身背小型卫星通信站、超短波电台和夜视仪,勇敢地从5000米高空跃出飞机舱门,跳向那片急待救援的土地。
  他们,创造了世界军事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没有准确气象资料,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的情况下,不顾地形复杂,高原缺氧,空降震中汶川。也因此,他们被誉为首批高原地震山区的“三无空降伞兵”。
  他们,冒着多次余震,在7天7夜里徒步220公里,先后在2个县7个乡55个村庄侦查灾情,第一次传回了已成“孤岛”的茂县灾情,所开辟的空降场让大批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天而降,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依据,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嘉勉。
  他们,用自己的身躯,骄傲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人、中国伞兵”的分量与尊严。
  此刻,让 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空降研究所所长大校李振波,少校王君伟、于亚宾,四级士官雷志胜,三级士官刘志宝、殷远、王磊、任涛,二级士官郭龙帅、李亚军、赵四方、刘文辉、李玉山,一级士官向海波、赵海东。
  
  救災中的四川兵:大禹式英雄豪情的诠释者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中,重灾区区北川就是大禹的故乡。
  面对这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参与救援的不少官兵家就在灾区。一边是被埋废墟中生死未卜的亲人,另外一边是更多的期待救援的百姓,两难的选择之下,子弟兵们没有犹豫,也没有哭泣,更没有失魂落魄。他们把失去亲人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时刻奋战在救援的第一现场。
  在这些令人心碎的日子里,我们看到,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抗震救灾斗争先进个人”郑强,强忍亲属中13人遇难、16人下落不明的悲痛,组织带领民兵到重灾区北川县奋勇救灾;
  某团“黄继光连”战士陈健,是四川绵竹人,妹妹在地震中遇难。当父母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一边压抑着失去妹妹的悲痛,一边劝慰父母说,你们要多保重自己。转过身来,他又融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里;
  每天24小时超负荷运转,整整6个昼夜没好好合过眼的绵阳籍武警战士陆苇,面对表妹声嘶力竭“你为什么不救自己的亲人”的质问时,只能不断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
  武警凉山森林支队的何健,痛失8位亲人,泪水让这位年轻的战士模糊了双眼,但他始终控制着自己,主动要求到灾区一线参加战斗,与战友们共搜救出2名遇险者,5名遇难者,转移贵重物品100余件;
  成空某综合仓库的新兵何修锐、兰空某场站战士陈国将,在家人音讯全无的情况下,仍在运转救灾物资过程中尽心尽力;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以至于我们无法一一罗列。
  有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盐者,岩也,是人类的根,做天下的盐,就是做社会栋粱,就是扛得住;盐者,言也,它还是一利,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巴蛮子割头不割城的英勇大义,就是豁得出去。
  同样,来自四川的兵绝对是响当当的兵,是过得硬的兵。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们勇于放弃自己的小家。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展现了人性中最坚强的一面。在此,让我们向这些大禹式英雄豪情的当代诠释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对他们说:“四川兵,雄起!”
  
  80颗闪耀将星:救灾现场的主心骨
  救灾现场,将星闪耀。他们与年轻的士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成为激励灾区军民顽强奋战的强大动力。
  哪里最危险,他们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我们看到,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少将,带领33名突击队员,冒着被巨浪掀翻、滚石砸中、滑落悬崖的危险,率先徒步挺进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包扎伤口、扛扶担架,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及时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场合。他领导下的第三军医大学第一医疗队率先奔赴灾区、昼夜连续施救,震后5天接诊救治1300多名危重受伤群众。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崔昌军、张贡献两位少将,翻山越岭徒步行军60公里,途中遭遇数十次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率先进入受灾严重的茂县县城展开救援。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叶爱群中将,是最早投入抗震救灾的将军之一。严重的灾情,令这位性情耿直、曾勇斗歹徒受群众称赞的将军着急上火,牙床肿胀,连续4天不能吃饭。官兵们劝他去看医生,他却说:“灾区几十万群众在等着我们。我这点病,算得了什么!”
  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群众所想,将军们始终和灾区群众心连心。5月13日下午,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冒雨来到都江堰市区一座倒塌了的6层楼房废墟上,指挥部队的营救工作。年过六旬的他,不顾余震中正纷纷落下的碎石,俯下身子大声鼓励被埋在里面的20岁女孩贾正娇:“孩子,坚持住l你一定不会有事的!”
  将军们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们成为了救灾现场的主心骨。据在灾区各地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全军和武臀部队的将军达80名。
  
  荆利杰: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这句普通消防战士的话穿透灵魂、穿透时空,犹如一颗重磅催泪弹,让无数人的眼眶湿润。无数网站将它放到首页,网友们将这位战士称作“大英雄”。
  一位记者在自己的博客中动情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在抢救绵竹一所学校的关键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刚有可能 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消防指挥下达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情况稳定后再进入。
  然而此时,几个剛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立刻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正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
  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战士由于体力透支,双腿一软,跪下来大哭:“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英勇的名字——荆利杰。
  
  王毅和他的突击队:冒死率先挺进汶川
  5月13日23时15分,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和他率领的突击队,冒着危险历时21小时,徒步强行军90公里进入震中汶川县城,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队。
  16日,武警部队党委发出记功通令,给最先带领200名官兵突入汶川县城的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记二等功一次。19日,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发出通报,表彰王毅为“抗震救灾斗争先进个人”,他所在的武警8740部队为“抗震救灾斗争先进单位”。
  12日16时30分,汶川大地震发生122分钟之后,正在阿坝州马尔康执行任务的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奉命带领官兵立即向汶川县城进发。
  路上余震不断,五六百米高的山上,不时有巨石、树木轰然滚下,有的砸在路上,有的直接坠入路边水深流急的江中。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加之连续的大雨,救援人员迎着狂风,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5月13日晚23时15分,经过21小时,徒步强行军90公里,王毅终于带领突击部队进入与世隔绝了30多个小时的汶川县城。通过海事卫星,他们将汶川的灾情报告了出去。从此:全国人民的心开始与汶川一起跳动。
  
  李亚洲:没人给我任务,我觉得应该去
  51岁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300余名官兵徒步强行军,率先进入理县组织指导救灾工作。
  他的双腿布满一排排触目惊心的伤痕,他说“当时连疼的感觉都没有了,只想着赶路”,他甚至固执地不愿意记者给他双腿拍照。
  他靠着微弱的手机光亮,在持续的余震中前行。左侧是悬崖,悬崖下方是咆哮的岷江水,右侧是不断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和泥石流。他摔倒了七八次,摔了,爬起来又走,衣裤上血迹斑斑。
  13日凌晨3时到达理县县城,他顾不得换下透湿的衣服,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泥水,立即召集军地领导了解理县受灾情况,安排部署当地民兵投入救灾工作。直到凌晨5时多天色微亮,他坐进车,身旁的干事却发现他端着方便面就睡着了。
  《南方都市》记者问他是不是有人下死命令让他徒步进入,他的回答非常干脆——“当时没人给我任务,但我觉得应该去”。
  19日,他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抗震救灾斗争先进个人”,他的名字非常大气,他就是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
  
  钟旺:救援一线的“钢铁战士”
  作为一名军人,空降兵某部一级士官钟旺有着令人羡慕的资本。2003年12月入伍,先后两次在军以上组织的专业训练比武中夺冠,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不幸的是,他被济南军区总医院确诊为恶性胃淋巴肿瘤。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坦然面对,一边积极接受治疗,一边参加正常工作。
  当得知部队受命即将赴灾区抗灾时,他积极争取,坚决要和部队一起抗灾救灾。领导劝他留守,他却早早地准备好背囊,等在了集结地。
  在救援现场,钟旺始终冲锋在前。为了搜寻幸存者,他在狭窄的断裂楼层间穿梭,用肩扛,用手挖,左肩膀肿了,就用右肩膀;指甲破了流血,就简单包扎继续干。
  战友们说,“他总是第一个干,带着我们干。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病人,和平常人一样”。也因此,大家送给了他一个名号——“钢铁战士”。
  
  话语 行动迅速的尖刀与主力——全球媒体视野中的人民解放军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冲到了最前线。他们空投伞降,在灾区建立通信联络,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废墟中拯救出来。
  从专业角度讲,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灾害发生后实施大跨度机动部署,迅速投人10多万兵力,不亚于进行一场中等规模的地区性战争。但灾难救援要比战争更紧急,提前一分一秒就意味着一朵生命之花能够重新绽放。此次灾难救援14现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更令全球媒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超强的动员能力和战斗能力感到震撼。
  
  卢世璧:第四次踏上抗震救灾路的院士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教授卢世璧一直将“天职所在,职责所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79岁了还主动请战去灾区,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实在不放心,专门到机场为他送行,并不断地叮嘱“保重身体”。
  50年的从军路,他已经历过3次抗震救灾——1966年邢台大地震,他立刻停止休假,返回医院,和医疗队开赴邢台救灾前线;1975年辽宁营口大地震,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队长,他带领20余名医护人员于当天出发,一直在震区工作了两个月;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所在的骨科收治了被转移来的严重骨折伤员就达100多人。
  到达成都军区总医院后,卢世璧一刻不停地在病房问奔走,但他还总埋怨自己行动太慢:“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
  成为病人愿意托付生命的人,这是出身医学世家、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卢世璧毕生的信念。跟随他来到灾区的秘书许文静说,在一次更大的余震发生时,被人们架出房间的卢世璧带出的唯一东西,是他从报纸上搜集的地震病例。
  
  救援现场的女兵:拒绝照顾
  女兵、女军人,她们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而看轻自己。也许,她们本来就不想让别人注意自己的性别。
  捋起袖子,抬着担架,海军陆战队的女兵们就和男兵一起,从金鱼嘴抬下80多名受伤群众。女兵陈丽亮踏着锋利的山石,4次往返20多公里,从死亡线上抬下4名重症伤员,男队员啧啧称道:“铁姑娘!铁姑娘!”“讨厌照顾”是置身灾区的陆战队两栖女队员们的流行语,“拒绝照顾”是她们在救灾中的一贯作风。同样,武警某师最先突入汶川县城的先遭突击队中也有3名女军医、7名女战士。她们冒着危险历时21小时,徒步强行军90公里进入震中汶川县城。
  身为一名女性,直面地震灾难,救援现场的女兵们可能更容易动情,但丝毫不减少战胜灾难的信心;触摸地震创伤,她们可能更容易落泪,但丝毫不动摇抚平创伤的决心。她们与她们的男性战友们一起冲在了最前线,因为她们觉得自己首先是一名军人,不需要照顾。
  
  肖和:为了一句诺言
  “叔叔,救我……”5月13日零时,当成都公安消防支队七中队四级士官肖和,途经第二个垮塌楼房救援点时,脚下微弱的呼救让他停下了脚步。斜倒的预制板和残楼的缝隙里,有一名小女孩。
  “叔叔一定救你!”肖和握着小女孩的小手,许下诺言。开始动手的肖和发现:女孩身上的预制板上面,还堆着3块大预制板,以及最大的杂石。
  雨越下越大,怕雨水呛着小女孩,肖伟赶紧找来几根术棍,然后脱下作训服,撑起一个小小的帐篷。怕小女孩“睡着”,肖和在搬石头过程中,不断和她说话。
  “你快不行了,快回去休息吧!”凌晨4时,新赶到的救援人员见肖和已经体力不支连忙劝道。 “不!我答应了她,就一定要把她救出来!”肖和与新赶到的救援人员一起加快了救援速度。
  1个小时后,小女孩被救了出来。送上救护车时,小女孩对肖和大声喊道:“叔叔,别忘了!冰激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句诺言,人民子弟兵们可以奋不顾身,一句诺言,人民子弟兵可以合身忘我。
  
  责任编辑 高 杰
其他文献
经过两年半的基础教育及航理学习,2007年12月27日,我国第八批29名女飞行学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军、政、文、体及心理品质等5大课系,近100门课程的综合检验,取得了飞向蓝天的通行证,从空军航空大学转入空军第一飞行学院,开始进入紧张的飞行训练阶段,即将翱翔蓝天。    飞翔之梦    “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
期刊
一个个的红十字方舱,就像是一间间坚固的房子,在灾区为群众搭建了一艘“生命方舟”。在地震中受伤的汉旺镇村民王宏民激动地说:“看到了解放军的红十字野战医院,我们就看到了希望。”  绵竹市距震中汶川仅60公里,所在的德阳地区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5月19日晚18时05分,北京军区第255医院派出的由16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野战医疗所,携带12个野战医疗方舱,经过50多个小时3100多公里的铁路长途输送,
期刊
艺术简历:张升民,祖籍陕西。历任战士、干事、兰州军区政治部政研室副主任、总政治部办公厅政研室主任兼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政治工作分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基地政治邗主任,少将军衔。  少受家祖书香熏陶,传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诸帖。后在政务之余,研修书道,-临池不辍,遍临孙过庭、怀素、米芾、王铎、于右任等大家名帖及历代碑刻。书作成羲献之秀逸,取怀素之狂放,借王铎之苍道,含右任之内敛,博采众长
期刊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其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坚守国门、恪尽职守的边防检查员,又是服务无微不至的中韩使者。  他们工作的投诉率为零,满意度为100%。韩国大韩航空公司为此在亚洲地区首次赠送了“感谢牌”。上面写着:边防站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作风,深深感动着每一位乘客,使得搭乘我公司航班的旅客得到亲切周到的服务……  他们就是武警
期刊
“铁橇”是一个战士的笔名。  我负责编辑副刊关于对生命感悟一类的随笔,铁橇是我调到报社来当编辑后认识的第一位通讯员。那天我正在赶编八一节的专版,正埋头改稿,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来——十分地轻,像是怕吓着了我。我说:“进来。”门就被推动,但显然不敢用劲推,所以门外的人推了好几下,都没有推开。  办公室的门有些紧。我大声说:“使劲推!”  门外的人就使劲推,门被推开了,站着一个胖乎乎、黑虎虎的小伙子,
期刊
她站在那十五张奖状面前,哭了……    时间回溯到2003年的冬天。1月9日,二炮总医院来了一对农村夫妻,他们是河南周口市商水县巴村镇董村的农民。故事也随着他们的到来迅速在全院传来:丈夫党兵来要把自己的肾捐献给妻子!他们已经去过好几家医院,没有钱,被拒绝入院。之所以到二炮总医院来,是因为,党兵来是个转业军人。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党兵来想找部队的医院试试。  当党兵来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站在二炮
期刊
林海雪原的牡丹江,曾经的边塞重地,建国以后,一座座由作战部队和野战仓库统驭的营盘,在深山老林之中悄然建起。时至今日,散布于山野丛林中的杀伐之气已不再,部队数次精简整编空闲下来的营盘,已经被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名词代替:军队储备房地产。沈阳军区房管局下设的牡丹江办事处,是接管这些“房地产”的新主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维护这些储备房地产。房管工作对于储备房地产管理,已经由传统单纯管理向经营管理模式转变
期刊
演练背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某部修理营承担载人航天发射场地面设备应急抢修保障任务。在任务准备期间,他们深入开展针对性训练工作,以实战要求练好保障硬功,宁可备而不用,也要做到有备无患。  发射场警报骤响,情况紧急。“卫星塔架加注供气管路发生故障……”  “应急抢修分队,出发!”修理营营长杨位银率领7名钳工、车工、焊工和电工,迅速登上工程抢修车,风驰电掣般冲向卫星发射阵地,一场“战斗”打响。  六级
期刊
1964年5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前夕,担负国防科技领导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科学家开会,指出原子武器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是炸响,然后与导弹结合;二是研制氢弹。同年9月,中央决定启动导弹核武器研制计划。这项计划确定同时在两条战线开展研制工作。  一条战线是加快现代火箭技术的研究。火箭是导弹核武器的运载工具。我国的导弹一开始是仿制前苏联的产品,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后,就
期刊
在祖国的北部边疆鸭绿江畔,驻守着沈阳军区丹东房地产管理分局。十多年来,该分局的干部职工在积极做好军队储备房地产加强管理的同时,坚持用心血和汗水为一座座军队储备营区和周围的荒山荒地精心进行绿化,为祖国的边疆和当地播下了一片片绿色,被军区机关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边境线上的“播绿使者”。  沈阳军区丹东房地产管理分局管理着300多公里的鸭绿江畔边境线上45个坐落的军队营房和储备房地产。十几年来,由于这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