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整合的措施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新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整合。
  1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整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已证实“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学会了”。
  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理向往之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2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而在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程序光盘),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有的软件还配有游戏式的评价练习,配有“你真好”“别气馁”“再来一次”等相应鼓励性的配音评价。在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此时数学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发到网上,让学生在家中的电脑上通过网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范例、解题的基本要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觉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教师可以在下次课前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上课时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进度。学生学得愉悦、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落实了课改的精神。
  3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整合
  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使乐学落到实处。比如,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看清楚。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都发生影响,这种影响促使教师去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新课程高效的课堂赢得时间。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编制一系列各种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教学的单调模式,真正使新课程数学教学活跃起来。如今,学校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与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取得极佳的效果。
  教师首先应深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術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为全体学生的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此方法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练习课。
  4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生信息素养的整合
  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在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应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整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生存环境,真正实现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数学学习形成数学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上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学生要是不会,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上网查找方法,再在上课时请查找好的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最后教师再把解题方法和解题要领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有图片的可以附上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学有方向。学生在教师多次这样教学后,也就养成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这为今后的自我锻炼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数学习惯的养成,能为今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加以整合,深化数学课程改革,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完成新课程数学教学任务是现在及未来数学发展所必需的。在现阶段,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使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乐学、愿学。同时在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再认识。先进科学技术在新课程教学的应用,促使每位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中学)
其他文献
在近十年的实践和研究中,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可以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就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以优良而专业的技术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
建筑工程想要做好成本控制就必须要做好过程的预结算工作。做好了预结算工作可以使企业看到自身的项目成本和经济效益,控制施工建筑的工程总造价。本研究就目前我国的预结算
英语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处于启蒙阶段,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交际性,学生年龄的可塑性,教学手段的活动性,都有利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激发儿童情趣入手,探索形成适合于小学生的英语教育新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果。  1 趣味教育的内涵  兴趣是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投入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达到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目的。趣味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成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重点,高速公路的隧道施工质量和高速公路的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我国相关部门也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越来越
针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分析,提出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内容为:混凝土原材料造成的问题原因探析,混凝土施工工艺造成的问题原因探析。结合这些问题,总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bevacizumab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植骨气囊动物模型,分别在bevacizumab低剂量
摘 要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多媒体教学日益深入到英语教学当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讨论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些优点,如何应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学系统    近几年随着电教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诸如多媒体教室、双向式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是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调节酶,催化无活性的酮变为有活性的GC,放大了组织细胞内GC的作用。11β-HSD1在啮齿类动物及人类的海马中是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全球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理科数字化实验室为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拓新,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实验室是基于常规实验室基础上的,增加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即传感器、采集器和分析软件以及计算机
【摘要】 瘙痒-搔抓反应在日常生活上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多种皮肤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常伴有慢性持续性瘙痒,明显损害了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普遍且昂贵的医疗和社会经济问题。尽管瘙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它的具体机制尚未明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揭示瘙痒的具体机制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本文主要是回顾了在外周致痒介质及相关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痒感觉的信号通路,以及慢性应激在皮肤慢性瘙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