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但实际计算中,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计算上出现错误较多,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我个人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为计算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设定目标。每节课教师给学生进行3—5分钟的口算,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多种形式变换练。如让学生自算,自己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能算对几题;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或一个同学出几个同学算,在比与看中,来提高口算能力;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口算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方面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等。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对于小学生,他们更喜欢在玩中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渗入游戏。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中,我以《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識,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称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等,这样就能较好的做一些简便运算,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四、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然后在动手计算 。
2.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 ,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于抄错数字和符号的学生,我就让他们重新检查,并教会他们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全对的学生我会给与鼓励,以此激发他们更多地学习兴趣。
3.养成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及时修正的习惯。在每次的作业和考试中,将对做错的题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多积累经验,从而改正不足之处。
总之,计算数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一、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为计算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设定目标。每节课教师给学生进行3—5分钟的口算,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多种形式变换练。如让学生自算,自己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能算对几题;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或一个同学出几个同学算,在比与看中,来提高口算能力;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口算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方面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等。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对于小学生,他们更喜欢在玩中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渗入游戏。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中,我以《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識,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称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等,这样就能较好的做一些简便运算,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四、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然后在动手计算 。
2.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 ,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于抄错数字和符号的学生,我就让他们重新检查,并教会他们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全对的学生我会给与鼓励,以此激发他们更多地学习兴趣。
3.养成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及时修正的习惯。在每次的作业和考试中,将对做错的题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多积累经验,从而改正不足之处。
总之,计算数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