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思考和探究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问题 发展 对策
  [作者简介]王凤岭(1971- ),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信息化、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广西 南宁 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院校示范建设成果共享平台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17-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到2009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量已从1999年的161所发展到了1239所,约占我国高等学校数量的60%以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接近或超过了本科。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宏观上还难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政府角色缺位与越位并存、政策不配套、重复建设、财政支持待遇不公、招生录取制度滞后、社会总体评价不高、用人单位认同程度较低、家长偏见严重、报到率低等现象。就高等职业院校自身来看,在培养目标、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办学导向不明、特色不明显、教学质量低、实习实训难、师资难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升格改名之风日甚、去职业化现象严重等现象。
  要保持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已势在必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中的种种不和谐问题,实现教育的有效发展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①深入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并将它作为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思想武器,是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当前必须正确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索和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教育目标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科学地发展,首先要明确其自身的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与育人、产学与技术服务、学历教育与中短期非学历培训相结合,把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作为其办学宗旨,不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②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首要就要考虑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和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说,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角度出发,既要强调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更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又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不仅要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其各种能力,包括个人素质、生活技能、兴趣和价值观等,树立一种使受教育者变职业为事业(成人)、变智力为智慧(成才)、变操作为创作(成器)的一种职业教育观。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
  二、教育定位问题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明文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其中第68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和误区,社会对高职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评判歧义,给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困扰和冲击。如“专科层次”说、“次等教育”说、“弱势群体教育”说、政府的“权宜之计”说等等。③其实,在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两者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高职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而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发展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只有功能的差异而没有地位的高低,不同类型的教育都应当是平等且同等重要的。当前,必须实现由“教育层次”向“教育类型”的观念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性,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同时又要强调职业教育的特色,包括两层含义: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但绝不是高等教育中的最低层次,更倾向于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或属一种特有的教育类型。从其内涵来看,既不能是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压缩,更不能是中职教育的学制延长。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实行三年制,实行一刀切,太片面化,完全可以结合区域需求、行业特点进行学制设置,考虑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甚至五年制。从高职教育本身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建议改革目前高校中的高职“专升本”政策,可以考虑在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中逐步提高学历层次,设置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更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类型特色。
  三、办学特色问题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具有趋同性,片面追求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基地建设、管理体制都很相似,不同地区的院校办学定位地域性差异不明显,农业类、工业类、服务类等不同院校对其培养的人才缺乏各自的行业特色,没有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百花齐放”。所以,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方向上既要强调“双高”特点,即“高等教育”和“高技能”,又要突出行业类型和区域特点即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地区所开办的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地方经济需求和行业布局特点,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当地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和制定课程体系,而不是盲目地开设新专业,或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有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特别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专业布局规划,新专业申报时严格把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校围绕企业转”,办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化”办学模式,合理设置专业,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
  四、培养模式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决定了其培养模式必须具有其本质特征,即办学必须依托企业、行业背景,“学校围绕企业转”,学校为企业服务是宗旨。所以,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学校必须“走之去、请进来”,开放式办学,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之路,实现“顶岗实习”到“定岗实习”或“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合理分析实训基地项目资金的投入分配问题,避免资金和资源的重复和浪费,提高实训基地的共享和利用率来强化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④。目前,国内一些省市如天津、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在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方面积聚了丰富的经验。建议全国各省区能够从区域层面统筹协调,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来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管理机制与办学自主权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办学自主权没能得到充分落实,学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缺乏自主权,竞争和激励机制效果不明显,导致学校过度依赖政府、缺少自主经营的责任意识和开放办学的活力。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必须要转变角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不断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招生和就业、校企衔接互动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各级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主导,政府指导,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尽快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化管理,推动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通过资源事例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当然,更要鼓励企业单独举办、行业联合举办,或者校企合作联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政府要给予相关配套政策的倾斜和支持。
  六、招生体制问题
  理论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应该包括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和社会考生。当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中明确规定:“高职教育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的生源还是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且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途径来招生,通过其他形式考试招收的其他生源仅占很小的比例。另外,目前高校入学考试又分为几个批次,高等职业院校通常是最后一个录取批次,况且生源基本上是高考中没有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制度的设计实际上又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低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来看待,根本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所以,这样的招生制度既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拔人才,必须尽快改革和创新招生体制,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招生制度的合理化。比如,近几年来在部分示范院校中实行单独自主招生,建议可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院校范围,开展相关的课题立项研究,推进高职院校招生的多元化和规范化。
  七、教学质量评价问题
  当前,校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两难”,即企业招聘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难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究其根源,在于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也就是毕业生质量存在问题,这也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校企深度合作,不断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完善人才评价和考核体系。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建立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建设符合教学、生产、实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实训和顶岗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解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重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特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评价标准等。能紧紧围绕核心工作岗位,增加选修课的比例,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建议在所有专业中积极探索和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通过举办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比赛来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良好效果。
  八、高等职业教育立法问题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证,体现了政府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专门涉及高职教育的内容不多、不具体,且不能与时俱进。由于缺乏政策和相关法律依据,许多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建议或意见,仅仅停留在业界或专家们的倡议层面,具体实施起来相当困难。考虑尽快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法》,或制定地方性高等职业教育条例,进一步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
  九、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要及时制定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健全保障校企培养“双师型”双赢机制的相关政策,推动校企共同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改革现有的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办法,创新高职系列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和人才评价体系,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立法规范行业、企业职称认定、互认互评行为。
  十、投入保障问题
  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方面,国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投入机制,国家和省、市在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上职责不明确,当前主要靠学费收入、贷款和引进社会资金。虽然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远远低于本科院校,远没有达到中央的要求,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生均经费不足,发展困难。所以,亟须完善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政府为主、多方筹资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建议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且保证财政常规性教育经费应当逐年增长;各级政府应当设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或生产车间等校企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政府利用法律、经济手段强化行业、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责权利关系,形成校企间稳定互利的办学机制。所谓引导,即政府利用经济等手段,对校企深度,且能长期提供稳定的实训教育培训基地的企业,按照企业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付出的教育成本,通过部分减免税收或先征后退的办法,专项补贴或贴息的形式,帮助企业实现产业或技术的不断升级改造,为校企联合开展科研课题和技术项目提供资金,作为对企业的种种鼓励。⑥当然,还可以通过民间办学、委托培训、有偿服务、产业收入、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职业教育经费,并依法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所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营造良好环境、突出办学特色、完善投入机制、共享优质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双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并用它来指导和实践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周济.五年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DB/OL].http://www.jyb.cn/xwzx/gnjy/bwxx/
  t20080314_148722_2.htm,2008-03-14.
  ②王凤岭.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8.
  ③柳海霞.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L].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906-2009012348.htm,2009-01-23.
  ④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B/OL].http://edu.cyol.com/content/2006-09/14/content_1510918.htm,2006-09-14.
  ⑤John Wells,Karen Barley.Sharing control:The High C’s of Partnership[J].Corporate University Review,2008(2):24.
  ⑥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OL].http://paper.dic123.com/lunwen_850313097,2003-09-01.
其他文献
针对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一类变速驱动的感应电动机性能参数的标准测试方法在精确度和灵敏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几种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提高发电机的效率.结果表明:与标准I
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需要,让学生英语知识的把握有所侧重。本人就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谈几点看法。
针对煤的气化问题,在固定床800950℃气化温度下,研究了煤焦与CO2气化反应的特性,采用正态分布模型进行了计算,反映出不同温度下煤焦的气化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气
如何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文章从加强音乐素养的理论教育、创设有效的音乐学习氛围、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提供健康音乐的有效欣赏四个方面介绍了
[摘要]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的重点。文章主要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和推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魏建新(1976-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工程师、国家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
介绍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以转速-转矩表控制方式为基础,通过爬山法寻找最佳风能利用系数Cp值,实现机组最佳风能捕获的方法。系统依据长时间数据统计,对转速-转矩表进行微调,减少爬
【摘要】山东民间音乐植根于齐鲁大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道德文化因素。因而,对于当前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山东民间音乐正可以发挥出积极的辅助性支持功能。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及仁爱思想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山东民间音乐的德育功能,并据此探究其对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功用。  【关键词】山东民间音乐;德育;功能;思想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7
介绍了碳捕集与储存技术在火力发电厂控制CO2排放的作用,重点介绍了碳捕集技术中吸收法的工艺流程,并列举了国外应用的案例,分析了其工艺特点,指出今后此吸收法还应从改善化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公布后引发了诸多争议。文章立足于这件标新立异的“获奖事件”,从声音审美的角度剖析鲍勃·迪伦歌声中的“新”与“异”,针对“学科饱和”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校园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是现代各种最新信息的荟萃之地,也是人类思想交流最自由的空间,在这种环境中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强烈责任感的推动下,大学生经常主动过问国家大事,参与政治生活。因此,系统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有利于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倾向,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此次调查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