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标走进新课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而“人文性”基点就在于一个“情”字。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可能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更不可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让这样的激情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时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以“情”激趣,给他们创造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融情”,即将教师和学生与课文、作者、情景融为一体,使“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情”当作“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让它“催”开学生的智慧,“催”放一朵朵祖国的“花儿”,使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与诱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儿童的特点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生动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细胞,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以这样的形式,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
  1.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竞赛。比如,朗读、演讲、绘画、成语接龙、编故事、猜谜语等,可以个体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当这种方式与其荣誉感融为一体时,这个外部的动力就能很快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求知欲便大大增强了。
  2.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尝试。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编儿歌、编手抄报、编课本剧等。这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这样的活动顺应了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发展特点,能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3.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表演。比如,根据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的特点,将一些成语典故或寓言故事或课文,与学生一道编成课本剧或小品,让学生表演,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听、 说、 读、 写、 演、 制作等实践机会,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鲜明个性,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感, 理解并掌握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4.活动的形式还可以是游戏。比如,把活动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给学生一个“审美的课堂”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这些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其隐含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形式。而这些形式恰恰就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例如,《海上日出》《观潮》《桂林山水》《火烧云》《万里长城》《黄山奇石》《望庐山瀑布》等自然景观的文章,还有“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它们或高山流水、或朝霞彩虹、或花鸟虫鱼,都从自然景物的形、色、音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带来了从多审美享受让人了大自然的无限之美。《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张海迪和她的妹妹》《飞夺泸定桥》《杏儿熟了》《养花》《你们想错了》等表现社会美的文章,它们或渗透着真切的兄弟情,或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疼爱和晚辈对长辈的敬爱,或展现了老一辈的人格节操之美。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人的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等,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内涵。这种体现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人,总是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思想主题,善于引导,就一定能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火龙出水》《会说话的灯》《意想不到的灾害》等透着科学美的小品,通过文学的手段,给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中体验科学的美。我们应该通过语文教学,指导学生理解并学会欣赏科学美,评价科学美,从而运用美的动力推动接掌技术的学习和创造。除此之外,还有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它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
  审美并不是自发的,尤其是由于小学生学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欠缺,其审美能力较低,这就需要教师揭示语文学科潜在的多种形态的美,给他们一个审美的课堂,诱导他们自觉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四、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
  经济的发展,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生活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只要你一翻开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一股浓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代气息就会迎面扑来。要使语文教学课堂也充满生活气息,我们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生活化的课程资源,把课堂融入社会。诚然,社会与大自然相比,社会生活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它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尤其是写作教学,它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尽管我们可能无法把社会搬入课堂,再说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也很难再现丰富、复杂而又生动的生活画卷。但是,我们把课堂融入社会还是可以的。试想,一个小小的课堂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但它确实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映射整个太阳,一个班级又何尝不能折射整个社会呢?如果我们能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再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学生就一定会实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也会使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回归自然。
其他文献
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而且还能为幼儿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但是,在幼儿园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把增强体质仅仅理解为掌握几个基本动作,把体育活动成人化、训练化,未能体现出主动、快乐和个体全面发展的效果;体育活动的组织、内容与实施途径都比较单一,幼儿体育锻炼时间不够和运动负荷普遍不足;过于注
期刊
“讲道理”其实就是我们数学课上所说的“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我校提出构建“实效性”的数学课堂。我认为,数学课尤其是数学的计算课,只有讲清“道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掌握这种“技能”,实现课堂的实效性。下面我就以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的设计理念,谈谈我对此问题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
期刊
摘要:课堂的和谐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教师对学生太放松,而是对学生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以至于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为了改善师生关系,生成和谐的政治课堂,我们要学学老子的“无为”思想,“行不言之教”,因势利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无为”的思想,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无为 政治 和谐 师生关系    课堂的和谐关键在于师生关
期刊
对于教学情境与学习的关系,曾记得一篇文章说到德国一位教育学者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情境对于学习而言,如同盐与汤,学习就是那勺盐,而汤就是情境。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享用到汤的美味。  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如同厨师做汤一般,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经过教师加工创造出特殊的教学环境,可以使
期刊
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地理学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国情,了解世界,把握国家与地区间的关系成为必需,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生存发展。正因如此,以人地关系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地理学在国家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突出,如在国土整治和措施、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规划与布局、城市发展与规划、商业贸易与旅游发展、灾害防治与气象监测等多方
期刊
《血流的管道》是人教版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最主要的问题是让学生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动的过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其实非常具有实用性的一课。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第三节介绍的心脏的功能一节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问题,学生才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才会知道义务献血的重要性。可以说最重要的目标还是使学生在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
期刊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堂”确实出现了无限生机,但我们仍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更多的学校还进行着传授式的教学,师问生答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里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比较扎实,但学生主动提问、探求创造的意识明显不足。尤其到了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不愿主动举手,不愿合作交流,觉得这样做很麻烦,更危险的是学生丧失了探究的能力。针对这种弊端,我们老师应该及时更新
期刊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一节《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课。我对这节课从课堂提问优效性入手进行观察。所谓优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注重发问、叫答、候答、理答阶段,最终达成教学策略的最佳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和师生生命质量的高品位。  一、提问优效性的体现  (一)在发问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的直接提问与
期刊
新课标下,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物看似神秘,而实际上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生命,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体。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生物呢?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  生物课相比较来说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所以,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背着手听老师讲,那样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肯定没十分钟就坚持不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中心,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