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的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生物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生物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生物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生物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生物事物,获得生物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因此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生物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只要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二、加强问题的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新精神是指一种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索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而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展、问题的探索,问题的解决。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敢于质疑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要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三、加强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中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自学、探究、表达等方面,有效的预见性和主动参与性是创新教育作用于学生的两大特征。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理论、概念,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物实验的优势,就是使学生能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四、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教育要求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开放性,即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发现、讨论、探索或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研究表明,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后,学生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对所看到能记住30%左右,对自己既看到又听到,便能记住70%左右,如果学生亲手操作又描述或讲述过记住90%。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巧设追问,深入分析。
  为了不断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不断追问学生。
  2、形象生动的比喻。
  通过比喻性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对生物学知识就有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对基本知识理解得就会更深刻一点,记忆得也会更牢固一点。如:在教学中可把“植物体”比喻为“学校”,把“细胞”比喻为“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作这样的解说:在学校,学生是最基本的"单位",学生的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而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如果没有学生的活动,就不会有学校。由此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生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通过上述比喻性讲解,进而使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3、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在这种综合、对比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此外,还有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科研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把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情节最有趣的课,语文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究其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学出了问题。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我们初中语文往往因中考的指挥,更多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因此,初中语文要注重唤醒学生的情感与智慧,通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版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被公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与地域条件的限制,加之考虑到
【内容提要】:  教学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有很大差异性的。而课外练习的设计则是课堂教学向纵横两个方向的延伸的重要途径。在练习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到这些差异,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注重课外练习设计中的坡度性原则。  【关键词】:有效练习设计 坡度性原则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的
学科的整体发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54年,1978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1985年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消化内科技术中心,1986年被国家
期刊
本论文论述了知识网格的发展态势,分析了知识网格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根据以知识网格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论述了开展信息服务的方法。 This paper discusses
期刊
摘要:参加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我很困惑。因为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短,没有什么独到经验可谈,但我对此次交流会期盼己久。因为这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机会,学习借鉴的过程,快速成长的阶梯。如果说我的班主任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实际上是领导和老师热心帮助的结果。  关键词: 纽伦堡审判; 法律; 正义; 实现;  我初当班主任接的是高二专业班,这无形给了我很大压力。班级管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
本文主要是将一节典型的探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记录,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开展的质量.我根据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