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疗效评价

来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远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的方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中,30例患者(71.4%)术后即刻血管造影为Raymond Ⅰ级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后出现了缺血相关并发症,2例使用Onyx液体栓塞剂的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在具有临床随访资料的30例患者中,90% (27/30)的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小于3分).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小口径支架的使用增加了前循环动脉瘤治疗的成功率,Onyx液体栓塞剂治疗载瘤血管迂曲狭窄的后循环动脉瘤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纳入的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起病症状多样,包括头晕5例,视力下降3例,头痛2例,眼痛2例,嗜睡2例,音量变小1例,肢体活动障碍及关节疼痛1例。2例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1例出现惊厥发作后持续昏迷伴呼吸衰竭,1例出现不自主双眼上翻,1例出现尿频、尿痛,1例出现流涎,1例出现小便失禁,1例出现性格改变。7例均行腰穿CSF检查,6例正常,1例白细胞数增高,寡克隆区带均阴性。血MOG
目的观察行为、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行为、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54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应用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和电生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SSS评分及F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前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低于治疗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显著缩短(P<0
目的探讨1例抗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SOX1)、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阳性的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抗SOX1、VGCC阳性的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中老年男性,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伴言语含糊。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示构音障碍,腱反射减弱,左侧病理征阳性,左侧共济运动差。血清及CSF抗SOX1抗体阳性,血清VGCC抗体明显升高。予以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之后予以依托泊苷、顺铂化疗。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临床症
目的探讨周期性癫痫样放电(periodic epileptiform discharges,PED)的病因及与癫痫病史、影像学结构改变、意识状态、癫痫发作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连续脑电图监测(continuous EEG monitoring,CEEG)的2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电图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其中脑电图表现为PED的患者28例(12.3%),使用单变量逻辑回归模型来检验PED与癫痫病史、影像学结构改变、意识状态、癫痫发作和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征以及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20年住院诊治的40例GBS患儿,其中37例纳入本研究。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两个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轴突型,并分析两个类型患儿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征和免疫治疗的预后。结果根据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进行分组分型,其中脱髓鞘组26例,均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轴突组11例,其中急性运动轴突性神经病(AMAN)8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突性神经病(A
目的建立沃芬TOP系列仪器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衍生法(PT-der法)与冯·克劳斯法(Von Clauss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区间和PT-der法的适用范围,提升PT-der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份低、正常和高Fib浓度的新鲜血浆按比例制备混合血浆,用Von Clauss法对其Fib浓度进行赋值,再用此血浆校准PT-der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和EP6-A文件,评价精密度、线性范围,使用WS/T 402—2012推荐方法重新制定其参考区间;分别使用上述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解放军第910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30例,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并评价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经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并随访8周时癫痫发作控制有效率为57%(17/30),保留率为100%(30/30),其中发作减少≥30%有13例(43%),发作减少≥50%有8例(27%);发作间期脑电图监测痫样放电改善者有26例(87%),其中痫样放电程度下降≥30%有19例(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双重角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肿瘤相关血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上述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胺酮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氯胺酮治疗的21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予以单纯静脉泵维持氯胺酮常规剂量注射治疗,观察组为首剂负荷推注+静脉泵氯胺酮维持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康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测验量表(MCCB)评分及出院后3个月患儿电话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60%,观察组疗效显著(P&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采用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对102例接受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评估。观察DBS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NMS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NMSS认知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性功能、泌尿系统、胃肠道症状、知觉/幻觉、睡眠/疲劳、头晕/跌倒、抑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