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Smith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Smith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Smith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数据,并对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段分布进行对比。

结果

共诊治Smith骨折646例,占同期尺、桡骨远端骨折的5.62% (646/11 496),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51% (646/126 479)。男348例,女298例,男女比为1.17:1。骨折按年龄段分布:11 ~2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35.14%,227 /646);按Thomas的Smith骨折分类方法:I型骨折构成比最高(78.33%,506/646)。A、B两组分别为280例和366例骨折,占同期尺、桡骨远端骨折的4.74% (280/5 905)和6.55% (366/5 591),分别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3% (280/65 267)和0.60% (366/61 212),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男女比分别为1.22:1和1.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两组Smith I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85.71% (240/280)和72.68% (266/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10年期间Smith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11 ~ 20岁年龄段,以Smith I型骨折多见。与前5年相比,后5年患者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变化,但Smith I型骨折构成比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前额叶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的21例前额叶损伤的患者,对所有受试者均予常规治疗作为背景治疗。同时给予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
期刊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非运动症状(NMS)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共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的158例早期PD患者及10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纳入本研究。应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调查问卷(NMSQuest)筛查NMS。其他的评价包括运动障碍疾病协会修订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Hoehn-Yahr分级、老年抑郁量表及
期刊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用于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2010–2013年连续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53例,均在入院时完成头颅磁共振平扫及弥散成像,并于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6 mg/kg)。记录患者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到开始溶栓时间等信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糖基化改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骨缺损模型中的靶向迁移情况。方法首先选用1只新西兰兔,2个月龄,体质量1.5 kg,进行BMSCs分离、提取、扩增;脂质体法将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VI (FUT-6)基因转染BMSCs并筛选建立阳性克隆细胞株;ELISA法检测FUT-6基因转染的FUT-6/BMSCs和BMSCs的FUT-6表达量及唾液酸化路易斯寡糖(sLeX)生成量;流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