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现在的难点学科,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上升的难度不仅仅在题目的难度,还有枯燥和繁琐的知识点上。大多数步入高中的学生,难以衔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不了复杂的重点,对于枯燥题目解答无从下手,进而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变化,不想学数学和对数学烦躁的情绪油然而生,这种思想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课余时间去帮助学生了解到最新最贴近当今教材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另辟蹊径,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敢于迎难而上,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难题,能够培养更加客观科学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趣味教学;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69-02
高中数学是大部分学生踏入高中学府以后的“重灾区科目”,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科这个领域,随着知识点的大幅增加,枯燥又生涩难懂的抽象知识点一个接一个,这种情况让学生有苦难言,往往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滋生出厌学和畏难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大胆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将“大水漫灌”这种长久不变的课堂模式进行破釜沉舟的更新,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思维。要抓住高中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好奇心,采用灵活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准把控教材的同时,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化课堂,运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新奇好玩的事物去迎合教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乐趣,保持时时刻刻都愿意学习数学的乐观态度。
1 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使用生活中平凡的例子,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对其个人日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向学生解释数学对生活还有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在学习了空间几何以后,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让学生明白空间几何在建筑学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了概率问题以后,可以用商场中的抽奖问题,生动的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这样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时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枯燥的科目,教师是一门学科的代言人,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爱上这个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加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要做学生的朋友,不能产生优差生的偏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建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向前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
3 鼓励式教育,体验成功
枯燥的数学学习是难以避免的,可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阶段性的鼓励,更让学生对数学难有激情。对学生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提出的鼓励能让学生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听懂一节课,解会一道题,这个时候教师都应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认可和鼓励。在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后,往往能诱发出学生更为强大的学习意志,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学会去扑捉每一位学生身上的过人之处,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不仅要给予表扬,更要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发展道路做出修正,让他们能够更轻松的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前进[2]。
4 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重点,是学习的主人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课堂核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通过学生的切身参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设立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做出题人,通过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解答彼此提出的问题,这种没有身份障碍的平等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优差生交流心得,可以让差生补足差距,让优等生巩固知识,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案。
5 引经据典,建立兴趣
数学是历史悠久的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为学生讲述每个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渊源,是能够吸引学生好奇心的有效方案[3]。如圆周率,勾股定理,这些伟大定理背后,每个伟人做出的贡献,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感觉到数学不仅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更有无数伟人像他们一样,为了数学领域的进步,在夜以继日的不断努力和前行。
6 结束语
纵观本文观点,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畏难抵触情绪,缓解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发现不一样的学习体会。教师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教师的修正和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灯塔,教师应该大胆打破现有学习模式,不断完善自身,创新教学方法,去帮助每一位求学路上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加轻松惬意,能够找到属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徐海萍.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2).
[2]王华丽.高中数学趣味教学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
[3]闫英.高中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11).
【关键词】高中数学;趣味教学;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69-02
高中数学是大部分学生踏入高中学府以后的“重灾区科目”,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科这个领域,随着知识点的大幅增加,枯燥又生涩难懂的抽象知识点一个接一个,这种情况让学生有苦难言,往往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滋生出厌学和畏难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大胆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将“大水漫灌”这种长久不变的课堂模式进行破釜沉舟的更新,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思维。要抓住高中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好奇心,采用灵活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准把控教材的同时,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化课堂,运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新奇好玩的事物去迎合教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乐趣,保持时时刻刻都愿意学习数学的乐观态度。
1 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使用生活中平凡的例子,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对其个人日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向学生解释数学对生活还有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在学习了空间几何以后,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让学生明白空间几何在建筑学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了概率问题以后,可以用商场中的抽奖问题,生动的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这样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时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枯燥的科目,教师是一门学科的代言人,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爱上这个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加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要做学生的朋友,不能产生优差生的偏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建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向前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
3 鼓励式教育,体验成功
枯燥的数学学习是难以避免的,可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阶段性的鼓励,更让学生对数学难有激情。对学生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教师提出的鼓励能让学生有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听懂一节课,解会一道题,这个时候教师都应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认可和鼓励。在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后,往往能诱发出学生更为强大的学习意志,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学会去扑捉每一位学生身上的过人之处,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不仅要给予表扬,更要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发展道路做出修正,让他们能够更轻松的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前进[2]。
4 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重点,是学习的主人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课堂核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通过学生的切身参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设立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做出题人,通过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解答彼此提出的问题,这种没有身份障碍的平等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优差生交流心得,可以让差生补足差距,让优等生巩固知识,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案。
5 引经据典,建立兴趣
数学是历史悠久的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为学生讲述每个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渊源,是能够吸引学生好奇心的有效方案[3]。如圆周率,勾股定理,这些伟大定理背后,每个伟人做出的贡献,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感觉到数学不仅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更有无数伟人像他们一样,为了数学领域的进步,在夜以继日的不断努力和前行。
6 结束语
纵观本文观点,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畏难抵触情绪,缓解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发现不一样的学习体会。教师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教师的修正和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灯塔,教师应该大胆打破现有学习模式,不断完善自身,创新教学方法,去帮助每一位求学路上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加轻松惬意,能够找到属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徐海萍.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2).
[2]王华丽.高中数学趣味教学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
[3]闫英.高中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