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言传身教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o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以从小带着她们旅行,让他们看到世界的博大和丰富,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陶冶她们的心灵。


  第一次带大女儿坐飞机旅行她只有八个月大,是从法国到葡萄牙。第一次飞很远的地方是(从巴黎)去巴厘岛,那时她还不到两岁。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加上倒时差,入住酒店时已是第二天的傍晚,我们安顿好房间和行李就抱着她来到海边,把她放在大躺椅上,想着如果她累了倒头就会睡着。结果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回头看她时,发现她像小大人一样面海坐着,胖胖的小脸上眼神和表情忽然缥缈和深沉起来。海风吹着她被夕阳映得通红的脸,海涛一声声地拍过来又退下去,她望向远处海面的眼神真的像大人一样若有所思,就像感受到了地老天荒她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的哲学思考,身后酒店泳池里别的小朋友嬉戏玩耍的声音对她完全没有干扰。那一刻我和Cedric都被惊到了,并从此相信小朋友再小,对她眼前所见和所处的环境也是有感觉、有思想的。所以从小带着她们旅行,让她们看到世界的博大和丰富,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陶冶她们的心灵。






  从三四个月大,女儿就被装在小篮子里和我们一起坐火车坐汽车,一岁多以后就背在婴儿后背包里和我们一起游山玩水。
  其实我们当初从女儿们很小起就带着她们到处跑,更多的是因为现实原因,因为在国外请不起保姆,也没有家人可以帮忙,而我们每年必有的一两次旅行又绝对不想放弃,所以从三四个月大,女儿就被装在小篮子里和我们一起坐火车坐汽车,一岁多以后就背在婴儿后背包里和我们一起游山玩水。等到有妹妹时,我们已回北京生活,有保姆和家人可以帮忙了,但我们已习惯了带着孩子旅行,总觉得自己出去不带她们心里过不去。所以除了偶尔纯粹是出差或看展,一般远距离的出行我们都是全家人一起。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旅行的预算越来越高,但只要付得起,有时间,我们就随时往外跑。






  在阳朔西街的小酒店,房间地板两个单人床之间是抬高的地台,我们用被子给米拉搭了个特别舒服的小窝,她特别喜欢










  意大利中世纪古城锡耶纳。在此之前米拉刚刚协助爸爸成功地向妈妈求婚:在能够俯视整个佛罗伦萨城的山顶,当爸爸试图单腿跪地propose的时候,米拉负责从一个小盒子里向爸爸妈妈身上撒花瓣制造气氛


  旅行是我们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自己开设计公司,时间上比较自由,只要孩子们有假,我们就会一起出去走走。短假就在国内,长假就出去走得远一点。旅行对我们不只是放松、休假,也是我们吸取灵感的来源,是我能够集中精力摄影的大好机会,更是我们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良好时间。与很多中国家长比,我时不时会感到压力和自责,因为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同龄小朋友学音乐、跳舞、练游泳、参加各种夏令营等活动,而我们因为忙碌或懒惰,除了学校里有的课外课,从来没有带她们去上过任何别的课或训练。想想连我自己小时候都是游泳、体操、田径样样练,有时会担心女儿们是不是太缺乏有意识的辅导和锻炼了……也因此我们在比常人频繁的旅游中,结合在大自然中的远足,在人文艺术圣地的参观,长途跋涉中天马行空地神聊和想象,我们会觉得这些自然的感悟和熏陶,应该能够弥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没有做到的更严谨的培养教育。


  结合在大自然中的远足,在人文艺术圣地的参观,长途跋涉中天马行空地神聊和想象,我们会觉得这些自然的感悟和熏陶,应该能够弥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没有做到的更严谨的培养教育。
























  我们想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的最有直接感受的方式。






  罗列出这些旅行对我们的意义,忽然又觉得很正式,而实际上我们的旅行真的是一个更为直觉的自然的需要,是我们想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的最有直接感受的方式。这个世界越来越危险而叵测,未来生活有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即使孩子们健康顺利地长大,一切都好,也不能保证哪一天不被某个渣男伤了心……所以我们的希望是即使有一天女儿们被生活伤害了,童年、少年时代全家人一起的快乐幸福回忆也能够帮助她们走出阴影,并相信生活的美好。

其他文献
罗冰跟我,是名副其实的“80年代新一辈”,在“小城故事”的旋律里一起年轻,并步入成年。那时的北京八中,还是靠生煤炉取暖的校园,据说建它的时候赶上抗美援朝,学校牺牲了暖气系统,捐了一笔钱支援前线,因此在我们的中学记忆里有煤烟、清冷和战争的影子。那时还是禁美的年代,人们会荒诞、激昂地为电影画报封底一张王子与灰姑娘接吻的剧照上纲上线地大讨论,师生的穿着还只有灰、绿、蓝。美,还没进校园,离孩子们很远。  
期刊
每个女孩小的时候,都有过幻想自己是服装设计师的经历:把手绢剪成裙子,拿妈妈的耳环坠在裙摆,凌乱而稚嫩的针脚缝着边线,将自己心中的公主造型在布娃娃的身上尽情地展现。这样的事情,丁又乔也曾做过,只不过,她最终把这份幻想变成了现实。  来自天堂和地狱的磨炼丁又乔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这所被誉为“只收天才”的艺术家摇篮里,曾培养出了像亚历山大·麦昆、约翰·加利亚诺这些天才设计师,但圣马丁的
期刊
去年冬天,朋友们一起去巡山,好友在一起有一种彻底的放松……完全放心,不用担心被大家发现你的孩子气,我们都自动恢复孩童时期的兴趣和感觉力,拈花、摘野果,甚至一起用树枝搭森林小屋,整整一个下午把时间闲抛野掷在游戏中,然后一起坐在里面倾听山谷里的寂静和声响。  Cedric走在前头,你几乎看到一个胡子拉碴的大男孩遍山漫游,躯壳沉重灵魂蹦跳(当然今年他身材又变得非常健美苗条),可不是什么聊发少年狂,他就是
期刊
成都的城市生活,素来贴着“悠闲”的标签,无数的茶馆,宁静的古巷,还有成都人最爱的麻将。这里的年轻人,在这份悠闲之中,又加入了些许“文艺”的味道。而無早Rosabooks 独立书店,是成都文艺青年们必须要去的一个地方。  成都無早Rosabooks独立书店無早 Rosabooks 书店的位置并不太引人注目,用“转角遇见书”这样的形容再贴切不过—在一条小街上,不正对着街道,面向街的一侧只有个小招牌,正
期刊
ThinkAdoption 的诞生刘金文是一个在上海生活了十几年的马来西亚人,五年前的一个冬天,他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了一只流浪狗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当时温度只有零下五摄氏度,在救了这只流浪狗后,由于每天需要遛狗的缘故,他陆续发现小区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小动物。  此情此景让他开始救助这些小动物,然而自身力量毕竟有限,于是他着手成立了ThinkAdoption 流浪动物救助组织,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关爱
期刊
中国人形容理想伴侣有一个美丽的意境:心有灵犀,比翼双飞。我所认识的罗冰和Cedric是其中迷人的一种。  我见过照片里20岁出头刚留学法国的罗冰,跟欧洲的阳光一样明晃晃的艳光四射,闪亮的皮肤和眼睛,简单的夏天T-shirt和短裤裹住一双大长腿,妙曼却清纯。你肯定会爱上她——就像那些银幕上最动人的女演员,还没开头眉梢眼角都是戏,一言不出已经万语千言。  对于爱上这类的美好,几乎可以说并不需要第一时间
期刊
张静: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重要展览:中国新势力双人展,釜山,韩国,2014第二届德国鲁尔c双年展,杜伊斯堡,德国,2012张静个展:迷失。我是一个小丑,NUORAT, 北京,中国,2010  和罗冰认识之后,便也认识了他们一家子,尤其两个女儿,每次见到都会心里嘀咕,以后生孩子一定要有标准,那两小家伙就是榜样,哈哈,当然自己笑完也很满足。他们不是我们家的常客,但我真的会时常想念他们
期刊
Cedric是瑞士人,在公司里管做设计,罗冰北京人,管着Cedric。外人看着风平浪静,实则每天风起云涌。Cedric思维过于发散,常常发散得无影无踪,设计方案一次出个七八稿,收不住。公司里项目堆积如山,时间排得异常密集,Cedric这种无视规划、伤筋动骨的工作方式让罗冰心急如焚,她要应付客户,还得协调所剩无几的时间和Cedric过于发散的想象力。战争无可避免,吵过后两人都跟共同的朋友Z诉苦,罗冰
期刊
五月的重头菜是成都,我们觉得成都好玩,藏着很多好东西。中国的旅游书是没法看的,至少我没看见什么好的,都是旅游景点和吃团饭的餐厅。所以我们就开发了一个新形式:城市10×10。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叫《10×10》,我其实一直没怎么仔细看,就觉得名字挺好玩的,给了我灵感用来做城市介绍。之后,看了一下那本书,想但愿不是抄袭另外一本城市介绍,后来发现还好,书的内容是请10个评论家介绍10个他们欣赏的新锐
期刊
Maius,罗马神话中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的女神玛雅。  罗马人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5月,英文5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一年将近过半,乍暖还寒之际,处处生机。随着阴霾冷雨的褪去,心情渐渐明朗。  把沉闷的冬季色调封箱,换上清爽的白色印花,到公园做一场立夏的野餐吧。  一件薄款的长风衣,增加层次感之余,亦可抵御最后一丝不愿走的春寒。  配上黑色的皮鞋和白色堆袜,俏皮感十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