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讲述了在数字科技的大背景下,钟馗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概述了传统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应用与不足,叙述了以传统民俗文化中“钟馗捉鬼”的故事为主题的游戏设计,研究了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钟馗文化与电子游戏的融合效果,期望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承有所裨益。
【关键词】电子游戏;钟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游戏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文化产业化趋势明显,电子游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现有的文化类别中,起源于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同科技性的现代文化同样极具价值。民俗文化是在华夏儿女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中逐渐形成的,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沉淀,更是中华民族的财富积累。但目前我国对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还非常不足,不少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局面,即便是剪纸、年画等经典民间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也日渐衰落,鲜有人问津。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提升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弘扬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电子游戏的设计中,通过游戏的传播方式使传统民俗文化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我们保留传统民俗文化中积极的部分,摒弃消极的部分,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成为新型群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涵盖了一个民族地区的节气活动、书籍乐谱、神话传说等等,而其中又不乏许多经典的民俗故事。对比了民俗文化库中的各类文化,最终选取了钟馗文化和中国鬼文化作为游戏的文化基点。民俗文化中的钟馗文化是儒家正统文化外的另一种文化,即斩妖逐邪杀鬼的文化,代表着对正义平等的精神诉求,有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而钟馗文化可以引出其背后的中国鬼文化,历史长河中不乏关于鬼文化的典籍,这些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以民为本、人定胜天的古朴思想。在当代社会科学的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以批判继承的眼光去看待中国鬼文化,对其存在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不该全面批判和摒弃。
本文所展示的游戏“钟馗捉鬼”是一款采用了低多边形风格的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闲类游戏。探讨了将复古未来派的美术风格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抽象展示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游戏设计为休闲类小游戏,简化玩家操作,增强游戏目的,使用视听结合互相辅助的方式形成与以往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引领新的钟馗文化游戏风潮,丰富传统文化类游戏的游戏体验。玩家在这种3D低多边形休闲类游戏场景中畅游时,能拥有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碰撞,激发玩家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会碰撞出新奇的思想火花,为未来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提供更多的新思路与新方向。
二、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在电子游戏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游戏产品融入了民俗文化元素,其中不乏一些制作精良的佳作。由故宫博物院和网易游戏联合开发的手机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以北宋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创作团队也借鉴了古画创作技法,由自研的独特渲染技术呈现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游戏画面。保留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底蕴,同时使用了现代渲染技术勾勒出独特的画面效果,游戏中的每一帧画面都使人仿佛置身于流传千年的名画当中,流连忘返。
同样由网易游戏研发的中国风解谜手游“惊梦”,改编自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昆曲《牡丹亭》的一出经典段落,游戏中含有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画面细腻,背景音和音效十分清新,音畫结合营造了浓厚的中国风氛围,玩家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感受到《牡丹亭》的文化内涵,也会在重重关卡中领悟爱情真意。
三、钟馗文化在“钟馗捉鬼”游戏中的设计与体现
1、故事背景设定
在传统文化节日中,农历七月十四(又说七月十五)在民间俗称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的祭祖节,后东汉被成为“中元节“,除了传统的祭祖习俗外,这天也会有“祀亡魂”、“焚纸锭”的习俗。在民间,相传农历七月十五,地府打开地狱之门,阴间的亡魂们有家的便回家接受香火供奉,无主孤魂只能四处游荡,故人们会在七月半这一天举行布施活动超度孤魂野鬼。因此将游戏故事的时间节点放在中元节,游戏的背景主题称为“中元普渡”。
2、钟馗设定
自古以来,民间都流传着钟馗的传说,古籍记载也有不少。在《唐·钟馗传略》中载:“夫钟馗者,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钟馗的生平跌宕起伏,一身正气,一心想报效朝廷,却壮志难酬含恨而亡。为了增加钟馗捉鬼的逻辑性,所以游戏中钟馗的设定为一个正气凛然才高八斗且眉目清秀的书生。钟馗进京赶考的途中,在外夜宿的时候,几只调皮的小鬼用施了法的毛笔在钟馗的脸上画了几笔,自此钟馗的样貌就变得奇丑无比。
3、游戏玩法设计
在民间,钟馗捉鬼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符咒或者宝剑。为了增加钟馗“捉鬼”的趣味性和新奇感以及强化钟馗被小鬼顽皮捉弄后,反捉弄小鬼的调皮性格面,本文参考了单机游戏“寻找调皮的小孩”中的抛射的方式来作为钟馗捉鬼的玩法。钟馗需要先走近并碰到一只小鬼,才可以通过抛射跟在身边的被捉住的小鬼来碰到其他地方的小鬼,被捉到的小鬼会强制跟随在钟馗身边,被钟馗当成抛射的“子弹”,去捉到更多的小鬼。
为了贴合钟馗在民间捉鬼的设定,游戏中保留了使用符咒攻击小怪的方法。玩家除了抛射玩法外,还可以操控钟馗扔出火符咒击中追踪来的怪物。这样既保留了钟馗捉鬼的传统印象,又对钟馗捉鬼的方式进行了创新。
4、视听觉设计
一款游戏首先吸引玩家的是游戏的美术风格,本文选择了低多边形的美术风格。低多边形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三维建模,当时因性能与引擎的条件限制,计算机建模无法做到十分精细,所以为了平衡游戏性能,只能选择降低模型面数。而近几年间,低多边形风格逐渐流行了起来,不同深度的纯色间隔填充、硬朗的面面衔接,这种抽象简洁的表达给游戏带来了不一样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低多边形风格的特点是低细节、纯色间隔填充,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只能选择特征性展现。在对比过历史中的钟馗画像与影视形象后,在角色的设计中,保留钟馗的“大胡子”和“红衣”的明显特征。而在场景设计中,参考西安唐朝都城遗迹,游戏保留城墙、坡型房顶形制、牌坊、红灯笼、石狮子、塔楼、拱桥等等明显性特征。
除了视觉呈现外,游戏中的音乐音效方面也相应进行了设计,如夜间蝉鸣,声音近大远小,走动时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小怪被抓与落地时不同的声音反应等,以增强游戏的沉浸体验。
四、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中有非常多优秀的主题故事或元素,其中都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内涵。钟馗文化中对正义平等的诉求,牡丹亭中对自由的向往,舞狮对于扬民族之威、立民族之魂的文化价值。传统民俗文化与电子游戏相融合无疑推动了游戏的创新发展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带来新的风潮和思考。体现在世界观或者世界背景中的价值导向、体现在角色成长中的优秀品质、体现在背景音和各种声效中的声乐文化,这种文化浸染与熏陶会在无声无息间将传统文化内涵深入人心。有了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思想觉悟,人们才会主动的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才得以多维度多渠道的绵延传播与发展延续。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012618010);2020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三维动画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
王传霞,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州软件学院游戏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及游戏动画。
(作者单位:广州软件学院)
【关键词】电子游戏;钟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游戏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文化产业化趋势明显,电子游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现有的文化类别中,起源于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同科技性的现代文化同样极具价值。民俗文化是在华夏儿女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中逐渐形成的,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沉淀,更是中华民族的财富积累。但目前我国对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还非常不足,不少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局面,即便是剪纸、年画等经典民间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也日渐衰落,鲜有人问津。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提升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弘扬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电子游戏的设计中,通过游戏的传播方式使传统民俗文化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我们保留传统民俗文化中积极的部分,摒弃消极的部分,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成为新型群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涵盖了一个民族地区的节气活动、书籍乐谱、神话传说等等,而其中又不乏许多经典的民俗故事。对比了民俗文化库中的各类文化,最终选取了钟馗文化和中国鬼文化作为游戏的文化基点。民俗文化中的钟馗文化是儒家正统文化外的另一种文化,即斩妖逐邪杀鬼的文化,代表着对正义平等的精神诉求,有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而钟馗文化可以引出其背后的中国鬼文化,历史长河中不乏关于鬼文化的典籍,这些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以民为本、人定胜天的古朴思想。在当代社会科学的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以批判继承的眼光去看待中国鬼文化,对其存在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不该全面批判和摒弃。
本文所展示的游戏“钟馗捉鬼”是一款采用了低多边形风格的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闲类游戏。探讨了将复古未来派的美术风格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抽象展示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游戏设计为休闲类小游戏,简化玩家操作,增强游戏目的,使用视听结合互相辅助的方式形成与以往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引领新的钟馗文化游戏风潮,丰富传统文化类游戏的游戏体验。玩家在这种3D低多边形休闲类游戏场景中畅游时,能拥有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碰撞,激发玩家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会碰撞出新奇的思想火花,为未来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提供更多的新思路与新方向。
二、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在电子游戏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游戏产品融入了民俗文化元素,其中不乏一些制作精良的佳作。由故宫博物院和网易游戏联合开发的手机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以北宋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创作团队也借鉴了古画创作技法,由自研的独特渲染技术呈现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游戏画面。保留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底蕴,同时使用了现代渲染技术勾勒出独特的画面效果,游戏中的每一帧画面都使人仿佛置身于流传千年的名画当中,流连忘返。
同样由网易游戏研发的中国风解谜手游“惊梦”,改编自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昆曲《牡丹亭》的一出经典段落,游戏中含有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画面细腻,背景音和音效十分清新,音畫结合营造了浓厚的中国风氛围,玩家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感受到《牡丹亭》的文化内涵,也会在重重关卡中领悟爱情真意。
三、钟馗文化在“钟馗捉鬼”游戏中的设计与体现
1、故事背景设定
在传统文化节日中,农历七月十四(又说七月十五)在民间俗称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的祭祖节,后东汉被成为“中元节“,除了传统的祭祖习俗外,这天也会有“祀亡魂”、“焚纸锭”的习俗。在民间,相传农历七月十五,地府打开地狱之门,阴间的亡魂们有家的便回家接受香火供奉,无主孤魂只能四处游荡,故人们会在七月半这一天举行布施活动超度孤魂野鬼。因此将游戏故事的时间节点放在中元节,游戏的背景主题称为“中元普渡”。
2、钟馗设定
自古以来,民间都流传着钟馗的传说,古籍记载也有不少。在《唐·钟馗传略》中载:“夫钟馗者,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正不阿,不惧邪祟”钟馗的生平跌宕起伏,一身正气,一心想报效朝廷,却壮志难酬含恨而亡。为了增加钟馗捉鬼的逻辑性,所以游戏中钟馗的设定为一个正气凛然才高八斗且眉目清秀的书生。钟馗进京赶考的途中,在外夜宿的时候,几只调皮的小鬼用施了法的毛笔在钟馗的脸上画了几笔,自此钟馗的样貌就变得奇丑无比。
3、游戏玩法设计
在民间,钟馗捉鬼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符咒或者宝剑。为了增加钟馗“捉鬼”的趣味性和新奇感以及强化钟馗被小鬼顽皮捉弄后,反捉弄小鬼的调皮性格面,本文参考了单机游戏“寻找调皮的小孩”中的抛射的方式来作为钟馗捉鬼的玩法。钟馗需要先走近并碰到一只小鬼,才可以通过抛射跟在身边的被捉住的小鬼来碰到其他地方的小鬼,被捉到的小鬼会强制跟随在钟馗身边,被钟馗当成抛射的“子弹”,去捉到更多的小鬼。
为了贴合钟馗在民间捉鬼的设定,游戏中保留了使用符咒攻击小怪的方法。玩家除了抛射玩法外,还可以操控钟馗扔出火符咒击中追踪来的怪物。这样既保留了钟馗捉鬼的传统印象,又对钟馗捉鬼的方式进行了创新。
4、视听觉设计
一款游戏首先吸引玩家的是游戏的美术风格,本文选择了低多边形的美术风格。低多边形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三维建模,当时因性能与引擎的条件限制,计算机建模无法做到十分精细,所以为了平衡游戏性能,只能选择降低模型面数。而近几年间,低多边形风格逐渐流行了起来,不同深度的纯色间隔填充、硬朗的面面衔接,这种抽象简洁的表达给游戏带来了不一样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低多边形风格的特点是低细节、纯色间隔填充,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只能选择特征性展现。在对比过历史中的钟馗画像与影视形象后,在角色的设计中,保留钟馗的“大胡子”和“红衣”的明显特征。而在场景设计中,参考西安唐朝都城遗迹,游戏保留城墙、坡型房顶形制、牌坊、红灯笼、石狮子、塔楼、拱桥等等明显性特征。
除了视觉呈现外,游戏中的音乐音效方面也相应进行了设计,如夜间蝉鸣,声音近大远小,走动时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小怪被抓与落地时不同的声音反应等,以增强游戏的沉浸体验。
四、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中有非常多优秀的主题故事或元素,其中都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内涵。钟馗文化中对正义平等的诉求,牡丹亭中对自由的向往,舞狮对于扬民族之威、立民族之魂的文化价值。传统民俗文化与电子游戏相融合无疑推动了游戏的创新发展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带来新的风潮和思考。体现在世界观或者世界背景中的价值导向、体现在角色成长中的优秀品质、体现在背景音和各种声效中的声乐文化,这种文化浸染与熏陶会在无声无息间将传统文化内涵深入人心。有了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思想觉悟,人们才会主动的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才得以多维度多渠道的绵延传播与发展延续。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012618010);2020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三维动画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
王传霞,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州软件学院游戏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及游戏动画。
(作者单位:广州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