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教育的理性思考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阶段的教育相关法规文件中,关于惩戒教育未作出明确界定,人们关于惩戒教育的本质也比较模糊,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于惩戒教育的应用不当,则极易引起媒体、社会以及家长的批判。因此惩戒教育没有容身之地,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年龄小,心理脆弱。那么惩戒教育能不能合理地进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实施的条件又怎么样,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笔者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小学教育 惩戒教育 叛逆期
  【中图分类号】G 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20-02
  隨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的发展和未《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鉴赏教育”、“关爱教育”、“一味表扬教育”成为了各家长追捧的主流教育。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禁区”,在现实的校园教育中惩戒的现状是什么样呢?
  1.小学教育中惩戒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无法真正理解惩戒教育,片面的以为惩戒教育就是打骂教育或者体罚教育。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智尚未成熟,犯下错误之后造成的后果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比较模糊。在其成长的历程中,叛逆期是必经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叛逆行为,他们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一般会表现的无所畏惧,若无其事,对于这种行为,教师采用其他教育方式很难起到效果,也不知道学生心里所想,如果惩戒教育再不能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家长的配合就会更加加大惩戒教育的难度,让老师不敢和不愿惩戒。因此,让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建立起对惩戒教育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惩戒对人的行为影响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对强化学理论表示推崇,在其研究中采用了实证的方式证明了人的行为会由于惩戒的参与作出选择性的强化。在其实验中,对实验者行为进行针对性惩戒后,由于行为后果的刺激作用,实验者遭受过惩戒的行为发生的概率急剧降低。实验表明人的行为习惯受结果作用,结果是否定的、会对自身造成伤害的会被行为人有意识的规避,相反结果是肯定的、给自身带来满足的则会被行为人强化并形成习惯。桑代克提出人在最初无法意识到行为的好坏,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好的行为会遭遇惩戒,行为人为避免惩戒所带来的痛苦而有意规避相应的行为,是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淘汰了劣者进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斯金纳和桑代克对惩戒的作用有着共同的认知,即惩戒可以规避错误的行为。故而,惩戒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纵观西方学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经历了“报应论”、“预防论”、“社会防卫论”等的阶段。 其所谓的“报应论”就是认为这是对违反社会应得的一种债务,是社会向其的“回索”。当然,惩戒教育不是“报应”,但是它是预防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再次发生的重要教育。比如:夸美纽克就曾经指出:惩罚人的过错,并不仅仅是针对行为的后果,更是对行为的约束,促使错误不再发生。 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这只能通过学校和老师来共同完成,而奖和惩是学校和教师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教师和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拥有惩戒学生的权利,这就好比医生要顺利完成救治就必须要先进行诊断,教师要达到其教育目的,就应该有惩有戒。
  我国汉字包括“象形字”和“意形字”,其中“教”便属于“意形字”,其左右结构中左面的的“孝”是目的,右面的“支”代表手段,“支”就是扑打,也就是惩戒的手段。从古代的这样一个象形字,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就是要在教师执鞭的监督下学习。古代私塾教师用的铁尺就是古代教育例行惩戒的例子。教师根据教学的经典《学记》在教学中除了文房四宝之外,还必然会准备戒尺和教鞭,前者为了保证“教”,后者则是促进“学”,并且在人们的认识中戒尺和教鞭逐渐成为了教师的标志。到明清时期,教师会将学生犯的错误记录在绳衍厅中的集衍册中,“衍”就是多余的,是教师认为学生所不该有的品行,引申为错误,并且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动用戒尺和教鞭对学生进行纠正。在国外的历史上,如古代的埃及、罗马、印度以及欧洲文明中的教育都有惩戒手段的参与。 这足以证明惩戒贯穿于教育的历史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现代的教育学中,表明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惩戒则是其中的构成之一,惩戒的运用应合乎一定范围,其标准是既可以以惩罚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又需要保证学生身心不会因此受到创伤,促进学生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中国古代的“易经”认为,适度的小惩可以大戒。在《辞海》中我们发现,纪律被理解为要求人们遵守既定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实行纪律为自己的职责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也可以这样认为,纪律是为了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内对人身自由的合法权利的合理限制。
  2.当前小学教育中惩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标准的,其目的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对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明显的保障作用。惩戒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生成的,对教育的质量和教学的秩序进行辅助,通过惩戒可以及时有效的改变学生的行为和认识,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对教育中的惩戒作出解释,他指出惩戒的对象为学生个人或者集体的不良行为,手段包括情绪体现、批评以及处分(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目的是对行为给与否定并促进错误行为的改正和制止。 它是由教师的善意引导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受到了教师的惩戒后会对其日后的行为产生变化,产生良性的变化,最终受益的是学生,能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常规。在国外,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坚信惩罚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效果,他曾说:惩戒的教育手段是一项权利,对于学生错误的言行,教师有权实施惩戒,于此同时惩戒也是一种义务,教师必须公平的履行教育惩戒义务。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教育可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惩戒的教育手段对教育本身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两种重要方式,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能最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当孩子玩火后,感到了疼痛,那他下次就不再敢玩火了,这样就避免了同样的伤害。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学校是社会的排演场所,如果小学生在校园里不受各种规范的约束,他们在长大后就可能以身试法危害社会。因此,笔者认为,惩戒教育是必要的,是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的妙计。对于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警示和间接的作用,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是文明的、理性的教育需要。
  小学生相对于幼儿园阶段性格已显示雏型,但是同样较为活泼,相对于中学生则稍显幼稚,而又同样彰显个性。在这样一个介于半成熟的阶段,性格中难免出现自我和偏执等,同时对于后果的爱恶有着明显的判断,对其不良行为实施惩戒,使其面临否认和承担痛苦,学会承担错误和规避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遵规守纪、敢于负责,将来步入社会中不会因维护个人利益而损坏他人、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维护道德才能切实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对于小学生进行惩戒的教育手段是从基础阶段完成人生的塑造,在义务教育初期给学生规划认识错误、承认错误、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犯错时避免逃避,积极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为家庭、企业和社会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并提供必要的能量。
  当然,惩戒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身心可接受范围之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特点做出不同的惩戒。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这会为社会培养成一个守规矩和秩序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参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彭志敏的毕业论文:教育惩戒法律研究,2004
  [2]夸美纽克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吴惠珍.谈学生管理中的惩罚行为.载于.江西教育科研,2002(04):27
  [4]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 本):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的素质问题。笔者认为,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非凡,应从小抓好劳动技术教育,加强育人作用。  小学生 劳动技术教育 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
期刊
读写结合是当前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教育方式。初中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而且初中时期对于人文素养的教育比较缺乏,读写结合的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读写结合视域下是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读写结合 初中学生 人文素养提升 需求探索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
期刊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尤未减少,他们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严重突出。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的调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一系列状况。  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在當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文体类型可谓是多种多样,如散文、诗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其写作方法各不相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文体分类解读工作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求为其他教师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小学语文 文体分类解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都极为熟悉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三个层次的重要程度理应是逐层递增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却会出现过于重视技能与方法却忽视了情感引导的现象,这应该是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的问题,因为思想情感的渗透是阅读最本真的价值体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能意识到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从而汲取营养然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教育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微课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被大力推广,在认清其显著优势后,一线教师纷纷投入到了研究和实践当中,也各自取得了很大的教学突破。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运用微视频教学是必然性的举措,教师必须投入更大的教研力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微视频教学机制。本文围绕初中英语教育,对微视频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微视频 初中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培养,既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德育层面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从学生小的时候,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从而才是对学生德育的更好的发展。所谓的德育教育,实际上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层面上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形成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德育教学
期刊
口语交际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听、写、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吸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習热情,进而提升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本文就立足于当下,针对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创设进行了相关探究。  小学低年级 口语交际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 623.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实心球运动是初中阶段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起足够重视。实心球是一项枯燥但有强调技术性的体育项目,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正确引领学生掌握投掷技巧,通过大关节柔韧练习有效提高初中体育实心球成绩。  关键词:大关节柔韧练习 初中体育 实心球  【中图分类号】G 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被称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创造了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家规家训在郑氏后人中传承了900多年。如今,“一大家子”已是祖辈、父辈人的记忆,社会在发展,家庭规模变小,职业流动性加大,我们的优秀家规家训将如何传承呢?传统的家风家训又该如何适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