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传感器课程改革与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传感器课程的特点和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全方位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卓越计划;传感器;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张鹏(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吴东艳(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68-02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构成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因此,传感器技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技术,传感器是信息获取系统的首要部件。目前,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简称,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在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又要有过硬的工程应用技能,同时也对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探讨了当前传感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教学状况
  传感器课程是电类专业,如测控、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是讲述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实用科学,在现代检测与控制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主要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一门内容繁杂的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学、电学、磁学、力学、光学、声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密集性强,内容离散性大,应用性较强。
  长期以来,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各种传感器原理的讲解;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验证性及综合性教学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传感器工作原理,无法见到实物,从而对传感器缺乏感性认识。一些相似的原理介绍会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讲解传感器及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同实际应用结合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传感器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各种新型的传感器不断涌现,但当前大部分教材中没有或很少提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3)传感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和检测技术两部分,主要内容是传感器原理部分,检测技术内容较少。教材中,传感器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转换电路,甚至是敏感元件的制作材料和工作原理等,内容繁杂,不仅涉及电学、磁学等多门学科,还涉及工业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及制作工艺学等。其中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过于陌生,过多篇幅阐述这部分内容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传统教学手段是理论教学加实验,而且以理论教学为主。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大纲规定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8学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较费力,而学生听起来较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验也基本是对着理论进行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收效甚微。
  (5)课程考核方法一般是以考试为主,辅以作业、考勤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考核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专业应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对传感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机制进行全面改革,使学生既能了解基本原理又能了解实际对象,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满足“卓越计划”提出的要求。
  二、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卓越计划”的要求,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
  1.课堂教学的改革
  针对“卓越计划”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依据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调整传感器原理授课比例,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在讲解完传感器的相关理论之后,从应用的角度将重点放在传感器的工程使用方面。将传感器的应用要点全面展现给学生,努力做到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可以使用实际传感器进行工程测量等应用。为了利用有限的学时来解决主要的问题,避免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在制定大纲时认真分析前后续课程的交叉知识,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讲授。   引入项目教学法,将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按照工程相似性进行分类,以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项目为基础,实现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的有机结合,将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参与传感器应用项目的设计、仿真、制作、调试和改进的全过程,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
  在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引入展示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购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感器实物,并在教学中将实物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较充分的感性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地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之后留出一定时间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上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传感器参考资料和相关科技文献,鼓励其课下阅读,从而领会、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调研报告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一些渠道去了解广大工厂企业中的传感器应用情况,使学生具有进一步与企业接触的经历。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以教师自编的教案和讲稿为主,不断更新新型传感器的部分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的传感器教材,从而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实验教学的改革
  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将产品实例分析引入实验课堂。为学生准备实际的传感器实物,让学生在拆开并分析其内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绘出内部电路,并搭建外部输出电路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
  引入基于Proteus的虚拟实验方法,使学生摆脱对实验室的依赖,降低实验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脱离实验室的情况下进行自助实验。通过使用Proteus电路仿真功能,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传感器驱动电路和测量电路的仿真实验,加深对实验电路的理解,并尽可能地对实验电路进行优化。在使用Proteus电路仿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备对电路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找到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区别所在,并对电路进行进一步改进,真正达到通过实验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的改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引入新的考核机制,实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降低卷面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的比重,将原来的试卷成绩占60%更改为30%。试卷中去掉原有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考核内容,把重点放在传感器相关原理的考核上,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对传感器应用能力的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主要由课堂表现(15%)、项目完成情况(10%)、实验考核成绩(40%)和传感器应用设计报告(5%)组成。其中,课堂表现成绩依据出勤、作业、课堂讨论、调研报告等情况给出;传感器应用设计报告成绩依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情况给出。
  在项目教学法中,授课教师监控学生完成工程项目的每一个步骤,依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出学生的项目完成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包含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创新和实验考试共六个方面的全方位实验考核体系。从实验整体出发,培养学生各项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倡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定性定量的实验操作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实验创新考核来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对于实验考核不合格的采用一票否决制,即取消其理论课考试资格,进而督促学生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卓越计划”对于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无论对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需要参与人不断地更新理念,特别是教师这一重要环节。[5]
  本文针对在传感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践考核三个方面对传感器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尝试,其主旨在于探索一套符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方法。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刘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118-119.
  [3]张铮.《传感器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127-128.
  [4]卢婷.《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科学,2010,(7):186-178.
  [5]张洪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6-8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减弱、市场萎缩的环境下,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国际竞争压力不断恶化,成本压力非常明显。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
学位
如何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是投资方(业主)最为关切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已呈多元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好坏对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是至
【摘要】初中化学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包含智慧,是学生步入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是时间紧,任务重,教学策略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策略具有选择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实用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活动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
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引入高中物理学课堂,打破课时结构局限,延展教学时效,饯行让学生预先了解课堂背景,制作课堂教具、分组自主实验观察、现象自主分析、教师延时评价、课后延
特许经营的本质是一种营销模式,其作为一种营销产品和服务的手段,在许多商业领域一经采用,所带来的行业增长是令人震惊的,故干洗行业特许经营模式及成功关键要素是从事干洗行业的
一节公开课,不仅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印证。第一,理念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辩证思维和对比学习。第三,用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设
自1998年邮电分离以来,电信行业经历了2002年南北电信的分家及2008年的重组,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格局,传统的电信行业经营模式被改变。面对既垄断
【摘要】创新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对于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是责无旁贷的。拓展延伸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拓展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将热力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物理化学课程中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拓展与延伸,把较肤浅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拓展,难度较大的实际操作作为课外专题性探究拓展,从而使拓展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这样以科学研究为题材的适时适度的拓展教学,不但可以激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物理思考能力、物理表达能力,能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帮助他们走向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  【关键词】阅读能力 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63-02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理念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导向,让学生成为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在生活、技术、自然中都有广泛联系的学科。它可以解答许多未知的谜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当前的改革任务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知道物理概念和公式,会做一些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通过物理学习,具备独自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