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美文阅读与写作实践回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化、个性化、具体化实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张扬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途径。它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存在的,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课程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潜质、个性化、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感体验、个性的“闪光点”以及潜能发展的“生长点”,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的课程。
   一.学生需要与开设背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开发领导小组的引导下,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姜立东校长亲自挂帅,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申报,首批申报了81门校本课程,优化组合后,考虑到教师资源的配置和不与正常教学冲突的授课场地条件,一期校本课程启动,共开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技能、身心健康、学科拓展等五大类31门课程。同一时间、同时开设、学生跑班,授课老师精心组织,讲课丰富、生动、有趣,视听欣赏、上机操作、动手篆刻、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合作探究,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的成果。
   “主题式美文阅读与写作”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要。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学习时间,大胆取舍、整合教材,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的立场、观点以及各种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创新意识等,培养学生由基础的学习性阅读逐步向自主和自觉阅读转化。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从而实现从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转化。苏教版教材以人文精神为线索,强调了人文性,淡化了工具性,平时教学时要围绕教材,要处理好高考与教学的关系。高一、高二可以不按照必修1-5的教材顺序,精选讲授篇目,吸收人教版经典课文,选修课本《史记》选读、《唐宋诗词选读》可以选一部分在高一完成。其余以练习形式或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每一篇课文都讲,时间不允许,也不现实。教材无非是例子,当然经典文章还要精讲细讲,讲深讲透,讲清楚,讲明白,还要能举一反三,做到知识的迁移。
   阅读是写作的母体,阅读是为了写作,要读写结合,有序训练。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走进经典。充分利用阅读课,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培养能力。学生手头语文读物、校刊、图书馆藏书都可供学生选读。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和现有的学习资料,使阅读真正有效,绝不能放任自流,消磨时光,满足完成“阅读课”的任务。如第一次作文“感恩”,《新人文读本》前三单元都是关于父爱、母爱、感恩类的文章;结合教材“为青春举杯”,《新课程新标准阅读》前两个单元都是关于“人生”方面的选文;教材“月是故乡明”模块的讲读可以结合“必修一读本”中“家”、“乡关何处”专题阅读;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沟通、理解、对话、交流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欣赏》有关内容等。阅读还可以作家为主线,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包括作家介绍、大家风范、读有所思、拓展阅读等读写结合。阅读是一项长期工程,坚持下去,收获非浅。
   二.学生实际与开设意义
   高一的写作应当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细节描写,复杂记叙,训练观察、思考、描写、表达能力。要纠正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纠正华而不实的所谓“文化散文”,强化文体意识、文面意识。有同学讲根本不会写作记叙文,有的同学甚至到高三也不会基本文体的写作。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中心论点的确立、小论点的分解、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分析说理、论证结构和方法、辩证思维等。近两年高考作文有趋向于议论文的倾向,2008年江苏高中生作文大赛“没有问题的问题”暴露了学生的薄弱点:不会写作议论文。语文高考分值提高,2009年作文评分标准的改变,作文的差距将会拉大。阅读准备、素材积累、作前准备、限时作文、范文引领、重在讲评应该成为阅读、写作的流程。高三要在高考的导向下,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离开了高考的校本课程是很难有生命力的,至少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是这样。吃透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探讨命题思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科学备考成了我们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规定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仅解放了教师,给校本课程的研发也提供了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语文要营造社会的大环境,离开了我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理念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高考语文大有作为探求一条捷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不同于研究性学习等短期行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近几年特别是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明显下降,成绩滑坡,是高考试卷偏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弱化,还是语文教学出了偏差?160分的试卷,阅读占75分,写作占70分,这两大板块决定了语文成绩的走向。语文阅读欣赏大家已经重视了,并且已经走进了课堂,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以学生欣赏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启发,现实生活中为老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学生的收效如何,要用高考来检验。作文评分标准的变化,取消切入分,强调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阅读直接为写作服务,写作又反过来促进阅读。阅读和写作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当年叶圣陶先生曾给“语文”下了一个精确的定义,“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中的许多文章从“美文”中遴选而出。就其根本而言,“美文”构成“语文”的基石;“语文”则为“美文”的传承输送“血液”,并持续地再生“美文”。广义的“美文”顾名思义就是精美的文章。我们所选的美文都是现代的千字文,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徜徉于“美文”之中,师生互动,获取用笔之妙,不辍耕耘,以“美文”的魅力,促进语文学习,学会生活、思考、表达,感悟活动、体验、超越。
   三.课程设计与初步成果
   学生手头的阅读材料丰富多样,有必修教材、必修读本、《新概念语文读本》《语文阅读欣赏》《新人文读本》《新语文》《超越课堂》等十几本(种),还有一些辅助读物,平时老师还印发一些时文、美文,确实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积累素材,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培养能力。但是要使阅读真正有效,绝不能放任自流,消磨时光,满足完成“阅读课”的任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任务,让阅读课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学生激情飞扬、朝气蓬勃,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无限的创造力,只是他们的阅读缺乏正确的方法引领,美文选择与学生的实际需要、高考要求不甚吻合,有的阅读材料超出了语文范畴,变成了历史或政治,如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制度沿革,整整8个8开页面,字数超长,有的暴露的阴暗面太多,如制假售假之类的,不利于中学生良好世界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引导,导致不少阅读成为情绪化阅读、快餐化阅读、大众化休闲,缺少理性分析和人文思考,最终成为高耗低效的阅读甚至无效阅读。阅读与写作脱节,严重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写作积极性,妨碍了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突破学生的薄弱点和增长点;服务于高考同时又要区别于课堂阅读和写作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根据近两年高考阅读和写作的热点以及走向趋势,本课程按“永浴亲情”、“感悟自然”、“敬畏生命”等八大主题八大热点有机地分为八大板块,精选时代感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当代名家经典,荟萃最新时文,进行人文解读和写作引领,设置“人文引领”、“人文解读”等栏目,对学生“感恩亲情”、“智慧人生”、“守住心园”等诸方面的引导,进而熏陶情感,激扬青春,励志人生;通过“人文写作”、“主题解读”、“思路点拨”、“素材积累”、“例文引路”等栏目,分层指导,逐级推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八个专题分八讲完成,每一讲约3个课时,美文欣赏1课时,素材积累、写作指导1课时,优作欣赏1课时。学生修满18课时,考查合格,方可获得1个学分。考查方式:书面小结或相应作文。
   校本课程的观念已经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内心,校本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考验我们语文老师的时候到了,我们要为姜堰二中语文春天的到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王俊,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姜堰。责任编校:高述新
其他文献
议论文写作,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与部编版语文教材都有相关内容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选取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议论
【摘要】人与创造成果的矛盾,就是人与文化的矛盾。在当今,人与文化的矛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主题。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冲击,在这样的竞争和挑战形势下,我们应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研究,把文化哲学研究作为解决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两难境地的着眼点,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人与文化 高科技 文化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本剧是教学与艺术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本剧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戏剧文化。课本剧集表演和语言为一体,很符合语文语言学科的规律,而且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天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把握小学语文课本剧表演类型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想要学习好语文不能单一的靠
期刊
培养学生能力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开放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设备的利用率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代表人类文化精华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代表人类文化精华,可见具有特高的艺术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较易被学
期刊
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委婉由折、情韵深远绵长的艺术特点.言深旨远具有寄托之意,很少杂用直露的手段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总是寻找一些相关的物象,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同时运
语文中的戏曲文本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文本教学表演化,只注重“戏”的表演,而忽视了其中“语”的成分;一是虽有语文,但把戏曲文本等同于其他文学文本,如小说、散文等,忽视了戏曲文本的本身独特性。这两种弊端的终点虽说是教者的问题,但起点是教材编者的问题,因为教者说到底是根据教材而教。纵观语文教材中戏曲部分的编写,与前面“教”相对应的也有两种偏向:一是戏曲文本舞台化的喧宾夺主,即将欣赏戏曲表演作为“探究与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教学是比较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项难点内容,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从学习文言文当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陶冶人的情操。  一、合理巧妙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主要也是文言文题材跟现代的汉语学习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如果能够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