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园区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开发园区蓬勃发展,发挥了重大项目承载作用、重点产业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改革开放示范作用,为全市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开发园区还存在着发展理念不够新、运行质态不够好、体制机制不够活、营商环境不够优等诸多短板,迫切需要以辩证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实干的姿态,谱写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新篇章,树立南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必胜信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关乎开发园区发展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必胜信念是开发园区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在摒弃“坐井观天”思维中看到“天外有天”。目前全市开发园区数量不少,能级不低,发展质态纵向比有很大进步,但横向比,在市场化开发水平、项目单体规模、亩均投资强度、地方税收贡献等方面,与上海、苏南等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清醒认识到这些差距,在对比分析中找准问题症结,在比学赶超中补齐相关短板。要在认知危机中抢育新机。新冠肺炎疫情对开发园区发展一度带来较大冲击,园区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上门招商洽谈项目不便,企业订单萎缩,“复工难复产、复产难续产、续产难达产”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且有一定滞后效应。但疫情对医药、医疗设备、线上游戏、远程教育、大数据、智能装备等行业也带来了商机。要坚持危中有机、化危为机、务求转机,通过线上线下并行洽谈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市场订单,落实复工复产各项保障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力争赢得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要在认识自身优势中实现发展胜势。随着沪苏通公铁大桥顺利通车,南通已真正融入苏南、接轨上海,区位优势的改观与南通的载体平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江海资源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优势等必将形成叠加效应,有效策应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战略落地。要坚定信心,顺势而为,推动园区进一步跨江融合、跨国合作,激发潜在的优勢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推动现实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实现园区经济一路高歌、奋勇前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宣传策划。园区规划引领长远发展,宣传策划关系园区影响力。我市各类园区是注重编制规划的,但有的联系园区实际还不够紧密,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还不够,有时执行中还带有一定随意性,规划的刚性约束还不够。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对园区各类规划进行一次“回头看”,根据各自开发能级、四至范围、资源条件、发展方向、突破重点等来谋篇布局,做到宏观规划有广度、专项规划有深度、详细规划有精度、执行规划有力度,以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发展局面。要结合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大数据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建设智能化互联合作平台,做优信息化发展硬环境。要持续擦亮园区品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圈内圈外相结合,大力宣传推介园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园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拓展项目源头,做大企业块头。招商引资是园区的看家本领,做大企业是园区的立身之本。聚焦两个“500强”以及“国字号”“中字头”企业,通过加大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以才带商、“一把手”招商力度,全力招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头羊”、细分领域“隐型冠军”、高科技“独角兽”等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大项目,在抬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门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项目的投资额度和投资强度,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和亩均税收水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土地、楼宇、项目、设施配套等招商信息资源进行立体展示,实现网上招商、网上签约等,以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吸收“外来”、招引项目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回归“本来”、做强主业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义。企业要有做大做强的雄心气魄,通过规划引企、科技兴企、品牌立企、市场稳企、人才强企、文化润企,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军企业、绿色示范企业、百年长寿企业,通过培育若干个“百亿级”企业,全力支撑园区激活增量、做大总量、彰显质量。
推进体制改革,防止产业同构。体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关系到园区发展活力和生命力。历史上,“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在统筹资源力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阶段要顺应全市开发园区新一轮体制改革要求,巩固区镇分设成果,进一步明晰园区职能定位,聚焦载体打造、招才引资、产业培植、服务企业等主责主业,有效剥离社会管理、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通过体制重构,回归开发园区“本位”,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防止“产业同构”、打造区域特色板块关系园区竞争力。我市有的园区“小而全”,产业雷同、特色还不够明显。要大力发展“区中园”,结合地方和园区传统优势产业、主导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打造若干个与其他园区功能互补、错位经营、有序竞争的千亿级特色产业板块;要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深入分析区域和园区产业链发展现状,找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项目,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区域、园区、产业、企业之间产业互补、生产互补、供应互补的内在经济联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要策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智慧经济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智能装备、大数据等新型产业发展,依靠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船舶海工、高端纺织、装配式建筑等一批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落实刚性任务,切实搞好服务。今年是南通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突破之年,园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集中精力抓项目,完善重大项目的组织领导机制、责任分工机制、定期会办机制、督查考评机制,着力营造真抓项目、抓真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要集聚资源抓整合,对辖区内园区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摊大饼式”园区、“空心化”园区长期低效运行的状况,捏紧拳头做大开发园区,提升发展能级;坚决杜绝园区土地征而不用、用而不足的现象,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通过“腾笼换鸟”、企业并购重组等,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促进提质增效。要集成力量抓队伍。把“两懂两会”型干部作为园区干部的刚性要求和素质标配,把牢入口关,加强岗位历练和摔打,在实践中增长新知,在实战中挑战自我,努力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熟悉产业经济、项目建设、现代管理的行家里手。要集合要素抓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强化机关部门服务意识,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急事即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政策落实、权益维护等各项服务,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南通市政协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必胜信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关乎开发园区发展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必胜信念是开发园区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在摒弃“坐井观天”思维中看到“天外有天”。目前全市开发园区数量不少,能级不低,发展质态纵向比有很大进步,但横向比,在市场化开发水平、项目单体规模、亩均投资强度、地方税收贡献等方面,与上海、苏南等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清醒认识到这些差距,在对比分析中找准问题症结,在比学赶超中补齐相关短板。要在认知危机中抢育新机。新冠肺炎疫情对开发园区发展一度带来较大冲击,园区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上门招商洽谈项目不便,企业订单萎缩,“复工难复产、复产难续产、续产难达产”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且有一定滞后效应。但疫情对医药、医疗设备、线上游戏、远程教育、大数据、智能装备等行业也带来了商机。要坚持危中有机、化危为机、务求转机,通过线上线下并行洽谈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市场订单,落实复工复产各项保障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力争赢得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要在认识自身优势中实现发展胜势。随着沪苏通公铁大桥顺利通车,南通已真正融入苏南、接轨上海,区位优势的改观与南通的载体平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江海资源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优势等必将形成叠加效应,有效策应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战略落地。要坚定信心,顺势而为,推动园区进一步跨江融合、跨国合作,激发潜在的优勢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推动现实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实现园区经济一路高歌、奋勇前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宣传策划。园区规划引领长远发展,宣传策划关系园区影响力。我市各类园区是注重编制规划的,但有的联系园区实际还不够紧密,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还不够,有时执行中还带有一定随意性,规划的刚性约束还不够。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对园区各类规划进行一次“回头看”,根据各自开发能级、四至范围、资源条件、发展方向、突破重点等来谋篇布局,做到宏观规划有广度、专项规划有深度、详细规划有精度、执行规划有力度,以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发展局面。要结合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大数据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建设智能化互联合作平台,做优信息化发展硬环境。要持续擦亮园区品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圈内圈外相结合,大力宣传推介园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色、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园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拓展项目源头,做大企业块头。招商引资是园区的看家本领,做大企业是园区的立身之本。聚焦两个“500强”以及“国字号”“中字头”企业,通过加大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以才带商、“一把手”招商力度,全力招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头羊”、细分领域“隐型冠军”、高科技“独角兽”等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大项目,在抬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门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项目的投资额度和投资强度,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和亩均税收水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土地、楼宇、项目、设施配套等招商信息资源进行立体展示,实现网上招商、网上签约等,以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吸收“外来”、招引项目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回归“本来”、做强主业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义。企业要有做大做强的雄心气魄,通过规划引企、科技兴企、品牌立企、市场稳企、人才强企、文化润企,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军企业、绿色示范企业、百年长寿企业,通过培育若干个“百亿级”企业,全力支撑园区激活增量、做大总量、彰显质量。
推进体制改革,防止产业同构。体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关系到园区发展活力和生命力。历史上,“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在统筹资源力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阶段要顺应全市开发园区新一轮体制改革要求,巩固区镇分设成果,进一步明晰园区职能定位,聚焦载体打造、招才引资、产业培植、服务企业等主责主业,有效剥离社会管理、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通过体制重构,回归开发园区“本位”,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防止“产业同构”、打造区域特色板块关系园区竞争力。我市有的园区“小而全”,产业雷同、特色还不够明显。要大力发展“区中园”,结合地方和园区传统优势产业、主导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打造若干个与其他园区功能互补、错位经营、有序竞争的千亿级特色产业板块;要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深入分析区域和园区产业链发展现状,找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项目,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区域、园区、产业、企业之间产业互补、生产互补、供应互补的内在经济联系,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要策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智慧经济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智能装备、大数据等新型产业发展,依靠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船舶海工、高端纺织、装配式建筑等一批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落实刚性任务,切实搞好服务。今年是南通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突破之年,园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集中精力抓项目,完善重大项目的组织领导机制、责任分工机制、定期会办机制、督查考评机制,着力营造真抓项目、抓真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要集聚资源抓整合,对辖区内园区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摊大饼式”园区、“空心化”园区长期低效运行的状况,捏紧拳头做大开发园区,提升发展能级;坚决杜绝园区土地征而不用、用而不足的现象,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通过“腾笼换鸟”、企业并购重组等,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促进提质增效。要集成力量抓队伍。把“两懂两会”型干部作为园区干部的刚性要求和素质标配,把牢入口关,加强岗位历练和摔打,在实践中增长新知,在实战中挑战自我,努力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熟悉产业经济、项目建设、现代管理的行家里手。要集合要素抓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强化机关部门服务意识,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急事即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政策落实、权益维护等各项服务,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南通市政协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