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阳光的高处

来源 :赤水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阳光,不必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与阳光相遇,注定是高调、张扬的事。某日,雨后初晴,微风掠过大地,瓦蓝的天空,阳光毫无顾忌地直面而来,阳光照耀下的心境坦然而大气,甚至连步履都带着微笑。为阳光而钟情、痴迷、欣悦,涌动着“活着真好”的感慨。这不由地让我想到一位善饮的朋友,当其夸张地呷一口浓烈的醇酒,在他那充满惬意的眼神里读出感动的字句。阳光普照、心情放松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无须遮挡。
  有阳光的日子,意味阳光的心情,值得珍惜。选择一个完整的假日,春夏秋冬无妨,或疾走于旷野,或登高远眺,或揖舟问渡,听小草破土的声音,看花开花萎的故事,体验风拂天空的痕迹,放低背驮,澹泊淡然,从容而行。享受阳光和独处孤独一样,应有随意随缘状态,切莫带着慌乱、浮躁与行色匆匆的过客作伴,被气喘吁吁、凌乱呼吸和焦灼目光包围,那才是大煞风景的事,辜负了大好时光。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出行,最好去简洁林茂山野畅行,斜坡之上,向阳花开,一路都是可以冥想的风景。见证过人世间的沧海桑田,大自然是最耐读的。譬如突遇巨石横亘,不动声色地注视着过往来客,静而不言,让过客不得不驻足沉思。其实当下的现实何尝不是坚硬的顽石,所谓选择、命运、价值、生活的“意义”在其面前都是一个易碎品,当世人为这些“意义”困顿而独自面对又不得不逾越时,这才体察到孤独和痛苦的伟大。所幸,阳光之路还要且歌且行。前行撞见一排排耸立的大树,顿时涌入一种敞亮,内心清澈,眼神清亮。此时应伫立停目,让思绪与树梢阳光相持,把深锁于俗障的沉睡灵魂唤起,抹去时光的浮尘,游离于生活价值的困顿迷茫,对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具象生活作本质的思考。阳光下从容行走,心无旁鹜,佛说:松风拂过带着一点禅意。这种超然洒脱、顿悟宁静,就是道行仰止,不向当下妥协。生命的困惑逃不过阳光的佛掌,放松、放弃,就能获得救赎和尊严;心存感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升华。
  在这样一个有关“追问”和“意义”处于高原缺氧的时代,青睐阳光,其实是一种隐喻,心游于物外,有着诡诘的密码,是对应于灾难、苦难而纠结于内心的魔咒。被称作“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他有一部代表作《影子武士》。该片诠释了华彩如影、人生如梦的意象。电影以诗性替代现实性,以影化形,以虚化实,将世间生命进行一次集中消解。大师的思考是深刻的。说阳光,与其是讲它的恬淡无为,富于灵性、温暖、包容,勿宁说是叙述它的世俗慰籍,充满绝对、强势、霸气。形形色色的当下生活,充满谦卑、荣耀、成功、失败、尊严、骄傲,但这有形的一切,如同人生这场有形的梦,迟早有醒来的一天。
  喜欢一首歌名《一样的月光》。时间是一种软暴力,我们的身体、容颜、记忆一直都以时间为敌,顽强地斗争着。在时间面前,记忆和月光都会枯寂。但在时间难以抵达的深处,音乐抚弄着流逝的记忆,让无可挽回的生命变得真实可信。汶川、玉树之痛,促使世人静默沉思,记忆中流动的色彩留下深深的划痕。从容的阳光抵达了心扉的高处,照亮了黯淡忧郁的心灵,纯净而温暖,每一丝慈悲都是干净而纯粹的。
  
  左眼的风景
  
  大假期间,随孩儿们去射击。标靶有距离,枪法亦无章,屡射不中的,惹来孩儿们阵阵讥笑。射击教练突然发现:咦,怎么右手持枪,左眼瞄准?偿试以右眼试瞄,但感觉难受,且面状狰狞恶心,只得放弃。
  习惯,是一种约定的守望,是一种主观选择。以左眼观景取物,正如某人对某种生活方式感受滋润,是一个适应的惯性。但习惯总会遭遇质疑和冲突,前段全国“两会”,就有人提交提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应轮岗了。看来,习惯也有不顺眼的杂色。习惯得改了,这是世人面临多样化人生的难言之隐痛,是对平淡无奇的人生画面不谐的点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天堂在右,地狱在左;或者说理想在上,现实在下。我的体验则是右眼很远,左眼很近。枪与靶之间的距离与左眼和右眼的距离都是定数;而子弹能否上靶,犹如世人纷扰的选择,却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变数。选择左眼看右岸的风情,是本人无法规避的宿定。遭遇质疑、违背常识,换个角度看世界,那种心境着实让我怦然心动。
  说到感受,都是些主观的。在精神家园里,幸福总是充满想象力,甚至是虚构的;而在俗态人生中,幸福则是简单的,甚至外化为指数,也可理解为一种另类的习惯。幸福本来介于习惯与叛逆之间,是N种愿望和感受组合而成的。一些念头和行为,可能有些疯狂,也许就是由种种心甘情愿、义无反顾的幸福情绪支配着的。有这样的说法:距离很美,近看很丑。左眼看上去很残酷,右眼干脆视而不见。
  朋友从网上发来一篇《不要随便牵手,更不要随便放手》。文中说: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许多事情后才会发现的。所有的期待和希望最好是七八分,剩下两三分用来爱自己。这是一个悖论。爱,就要一往直前,全力以赴。现实是困惑的,爱与被爱同属主观的、矛盾的范畴。边际效应冷漠地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效应都是递减的,包括爱情。在追问与探询中,或愁、或苦、或酸、或辣,当遥遥相望,凝神听歌,则两两相忘,心有戚戚。那句流行对白讲:审美也有疲劳。诗人席勒说:真正的爱情是绝望的,这种绝望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克服的命,爱情因绝望而神圣。在爱与被爱之间,有一点悠长回味,有一点魂牵梦绕,千般指柔,亦幻亦真,那种感觉最好。
  性是永恒的。有人总结,迄今为止世人的自尊心受到三次大的打击:一是日心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二是进化论,人也是由动物演变而来的;三是弗洛伊德泛性论,人并不是自己行为的主宰,行为是性冲动的结果。事实如此,男人或女人,他(她)的生活经验都是从渴望未知的对方开始的,人生的体验应定位于情、色之间。饮食男女大概讲的就是这个理。造物主是英明的,它给世人一双禅定的眼,眼睛的效用是体察和座标,有方向感、有目标定位,并不因习惯用左或右眼的不对称而逊色。生活往往具有欺骗性,常常设计一整套N种华丽的模式,于情色倾注太多,过于浮躁,担心成本沉没。现实常使我们集体失语,思路时滞,当左眼的风景扑面而来时,右眼则无法拒绝顿悟。左眼是冷峻,是冰;右眼是泪,是热火。有梦应该是浅浅的,有点划痕就行。放弃荣耀,意味着获取宁静;拒绝情色,昭示拥有淡然。左眼观物,右眼赏景,彼此存续期待,很好。
  
  逸斋 原名田文平,中共珙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尹马
其他文献
诗人简介  王顶,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于镇雄罗坎一个叫石坪的小山村,学生时代的文学热情分子,曾主编过《敌手》《星火》等民刊,工作之后用文学打发8小时之外的时光。现以公务员的身份游离于巧家部分党政机关单位。    看篮球赛     具体地说  我是看篮球  如何在球员的玩弄中  发出疯狂的欢乐     不善于运动的人  能够在浮躁的现实中  静坐四十分钟,或者更长  而且一言不发,我想  他的内心一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黑暗的感觉,觉得只有黑暗才能隐藏那些永远不被人知晓的脆弱,悲伤与泪水.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明亮欢快的火焰稍纵即逝,剩下无限的黑暗让人惆怅,如果初始就在一片黑暗中,无从幻想光明的模样,反而更加的快乐。 有时置身于黑暗会让我觉得无比安心。   有时会觉得黑暗中的自己最真实,因为可以放下伪装的快乐,可以不去在乎别人,不用说违背自己心意的话,不过我好象也说过违心的话,因为我只喜欢有话
期刊
诗人简介  黄玲君 安徽宿州籍人。所学中药材专业。曾从事税务工作。安徽省作协签约作家。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文学期刊、报纸副刊及网刊民刊。出版诗集《微蓝》。现居于合肥。    杭州湾大桥    一个人走在杭州湾大桥上  很容易联想到  诸如无边、辽阔、安宁这样的词  事实上,我正置身  这样的辽阔和安宁之中,仿佛  陆地世界,通过桥的延伸  正在离你而去  或者即将到来  眼前的路途,如同行进在  
期刊
诗人简介  常桃柱 镇雄中屯柳林人。农民。学生时代曾在《绿风》、《滇池》、《春城晚报》、《金沙江文艺》、《昭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若干。现谋生于镇雄县城,闲时看看书,写写字,近来有诗歌等见于《昭通文学》、《赤水魂》和《金沙江文学》等刊物。    幸好不是荒诞剧    昨天晚饭,有鱼  谋约在先,妻子是买主  我欣然操刀,充当杀鱼的侩子手  杀鱼之前  我用手指  摸了几把鱼身,我赞美说  哇,光
期刊
张启君,1968年生于镇雄云岭一荒远的村庄,1991年毕业于昭通师专中文系,现从教于镇雄县果珠中学;在昭通师专期间曾做过文学之梦,任过昭通地区民族文化协会会长、野草文学社社长等虚有职务;毕业后懈怠辍笔,新拾旧梦万分惶恐;曾有《关于神话》、《山歌》、《栀子花》、《老城昭通》、《没有鸟的天空》等作品发表。    花之于茎,叶之于枝,枝之于干,干之于根,树之于土地;羊羔和母羊,雏鸦和母鸦,胡马与西北风,
期刊
桃花水    春意渐浓时  桃花水满溪  惹的两岸水草绿  桃花朵朵压枝低    我看桃花水  可爱更可惜  醉我男儿成弱柳  翩翩起舞向东去    我捧桃花水  点点亲我衣  沁我肌肤湿我屐  竹马青梅犹可忆    我尝桃花水  感叹复唏嘘  庄生有梦应来寻  片片红颜逐涟漪    我想桃花水  窃语向心腔  今生我愿化黄鹂  啼血呕心歌咏你    人 生    多少的甜蜜  躲在少年的畅想里 
期刊
活 着     呼吸之间  很多鸟儿掠过脑际  很多声音 带着颜色回响    看看远山  似只少了两根羽毛  他们静静的消磨时光  似是有点疲惫    山顶是天  有一团团游动的精灵  他们笑着  蔚蓝的头发纷披     太阳很快乐  彩笔挥舞他的大写意  醉了一些 醒着一些  都在呼吸    生命之鸟    你悄悄捕获了我的灵魂  在我从狭小的窗口仰视蓝天的时候    你无声地掠过我的头顶  我
期刊
诗人简介  沈洋,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云南昭通,曾在《边疆文学》、《滇池》、《黄河文学》、《广州文艺》、《安徽文学》、《四川文学》、《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已出版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历任中学教师、校长,乡政府办秘书,报社编辑、记者,昭阳区政府办秘书科长、副主任、作协副主席,昭通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联委员、省青联委员,昭通市文联党组
期刊
乌峰耸翠    一山苍翠镇遥边,掩映雄州半壁天。  嶂扫雨余光接日,峰撑云际气淩烟。  梧桐韵古人家仰,杨柳阴浓佛寺传。  东望龙头环凤翅,人文毓秀焕南滇。    白人仙影    竟道仙翁不染尘,何为有气出金银。  鬚眉皎皎觇殊像,面目皑皑忆化身。  岂是云烟工设色,故将山石竞传神。  至今山畔斜晖后,父老犹然指点频。    平坝春耕    平畴远眺绿纵横,促了蚕桑又促耕。  雨后锄分秧子密,风来
期刊
蔡挺作品  蔡 挺 镇雄坡头人,在《诗刊》、《星星》、《滇池》等发表作品若干。现居昆明。    罗老二,我一直不爱你    罗老二得了“不治之症”,医生告诉他如果“化疗”,他可能有百分之一的治愈希望。当时,罗老二的妻子杏花也在场。罗老二便问医生,“化疗” 要多少钱,医生说两万块左右,罗老二就说这“百分之一”我不要了。  倘若没被病析磨,罗老二在杨树镇也算是“成功人士”,他有两个大商场,一套参照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