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创新行为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的达成,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的问题,已摆在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传授教育观念的束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我们会经常看到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控制者,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学生成了容器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构建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一)注重营造教学的创新环境 教师在教学时,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这样学生上课如沫春风,必然勇于表达,相互激动,必可开出创新的花朵。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爱护和保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二是帮助和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三是开发和扶持。当学生在对一项数学活动感兴趣并非常高兴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不反对猜测。在教室里布置各种数学教具,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要认真地回答,或集体讨论等。因此,教师要把记忆性教学变为思考性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探索转变。
  (二)充分挖掘教材并合理灵活运用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 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林崇德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概念中的变换叙述方式、多项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填,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中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运用比较,补充练习,拼拆练习,括缩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等各种形式,都是创新思维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了这些形式,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举一反三、以一贯十、逆向解题”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四)开展独立尝试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有效实现建构。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在创新行为中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既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拓宽了信息交流面。学生通过了解彼此的见解和反思,丰富自我,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在运用该策略时需注意运作的顺序和时间两个问题,合作交流有利于对问题思考的互补,使探究解决问题更全面。一般的当问题的思维力度不太大的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流程进行;对于思维力度大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强调主体的自主学习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方式,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探索。
  (五)善于科学的评价学生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谒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达到创新的探索。
  总之,创新行为,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不同而是千姿百态,并随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而发展,有待我们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被覆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0例,食管癌浸润或溃疡等通所致食管气管瘘6例,食管癌中段狭窄并网状金属内支架置入及放疗后致左支气管瘘1例,BAI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需要在不断改进中加强. 全国各地高校纷纷通过教学改革,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感染力、 说服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想政
高校学生要学好现代文学,必须树立一种意识、三种精神。一种意识就是高校意识;三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学术精神和创新精神。
2011年6月20日,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召开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主持会议。
一、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12个词语中,就有“诚信”一词,说明诚信备受我国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本诚信教育课题研究的提出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为了贯彻落实《
目的了解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的认知情况。方法自编调查问卷对湖北省905名农民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对政府推行新农合政策的满意率为92.6%,对新农合政策运行情况
目的了解当前农村乡村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7—8月,以及2009-12-10—15在京郊农村实施了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共访谈了42位村医。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囊肿(OEC)间质血流变化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预测OEC对卵巢间质组织的损伤。方法术前应用经阴道
日前,《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印发。为何要专门出台关于全科医生的制度性文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和亮点?对老百姓有什么实惠?记者就此对孙志刚进行了专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3)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4)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2)通过观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