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口语考试中,不少考生都出现了以下问题:不注意语音、语调和意群的停顿,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这些问题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口语,对学生口语训练不足。初中阶段,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口语训练
一、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句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语言环境,利用情景对话,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1.强化语音训练,增加词汇量,打好语言基础
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是语言知识的四大部分。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框架。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其听力能力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挥。例如,学生掌握了冠词的使用方法,听到一个词就可推测出下一个词,如听到冠词a、an、the便可知这是名词短语的一部分。一个名词短语常常是由“冠词 形容词 名词”组成,所以即使部分内容没有听到,也可猜测到其词性,然后再根据上下文,也可推测其具体含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句式结构和特殊句式,听到一两个单词便可猜测出句子的大概含义。如果学生要听懂他人的话,必须了解最规范、用途最广泛的语法规则,然后熟练掌握最规则的句型,熟练记忆并运用最常用的组成部分。如此,即便漏掉一部分内容,通过句法框架学生也可以构建出句子的意义。
2.训练多样化的表达呈现
表达是学习语言的法宝。表达可以实现语言的熟练运用。如何让学生善于表达呢?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从中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以后,每组推选1~2个代表进行总结与展示,如此,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讲演能力。此外,在训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面向大多数人讲话,讲话声音要大,要讲得清楚、讲得自然;但是在组内活动时,交流却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组。总之,每堂课教师都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复述、归纳、陈述,在实践中去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用英语授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讲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学语言既要符合学生的语言认知,又要通俗易懂、丰富有趣。入学伊始,初一新生不习惯教师用英语讲课,甚至部分学生听不懂英语,此时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放慢语速,并用表情与肢体动作做适当的补充与解释。例如,当要表达“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7.”这一句子时,教师要边说边打开书,然后翻到7页,先给学生做示范,再重复一到两次,学生就会明白。教师坚持用英语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设计与组织,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重复,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境中,反复体验,记住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逐渐融入并运用到口语学习中去,丰富其英语思维。根据课程需求,我们也要适当地使用母语,英语和母语结合使用,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坚持用英语讲课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无意中强化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活化课文教学,辅助口语训练
初中阶段,学生领会性与表达性学习的基础是课文。因而,英语口语教学要依托课文,重组并发展课文,让学生将课文学透、读懂。主要有以下方式:利用词组与句式,现场口头造句;利用词组提供的线索,复述课文;根据所学内容编对话;选择精彩语篇让学生熟读成诵,增强语感等等。
二、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话,加强口语训练
在培养学生讲英语习惯的训练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含羞,产生不敢讲、不愿讲等心理障碍,教师应采用鼓励的办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1.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千万不要歧视他们。因为这些学生本身心理脆弱,怕我们瞧不起,他们对英语教师的言行十分敏感。我们应在弄清其个体差异之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他们应多鼓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差的就不是好学生。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身上也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有的吃苦耐劳,有的意志坚强,有的心灵手巧。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那么他们就可能以此为契机,振作起来,改变英语学习落后的局面。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提问、对话和交流,体现教育的民主与平等。这样,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设计参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最常见的互动形式是问答。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即展示性问题,通常学生只需要表层理解便可作答;另一种是教师并不知道或者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即参考性问题。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展信息,要求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中要多使用参考性问题,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性思维,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3.运用纠错策略,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对其有积极的影响。初学英语,不少学生都会有害怕、紧张的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练习就是一个犯错与纠错不断反复的过程。学生只有克服了这种恐惧与自卑的心理,才能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做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在面对全体学生时,教师要有所侧重,将重点放在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身上,除了引导与鼓励外,还需给其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逐渐敢开口说并乐于说英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纠正错误时,要避免学生产生畏惧与消极心理,要正视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使其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其口语表达的信心,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口语训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语言学习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口语训练
一、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句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语言环境,利用情景对话,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1.强化语音训练,增加词汇量,打好语言基础
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是语言知识的四大部分。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框架。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其听力能力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挥。例如,学生掌握了冠词的使用方法,听到一个词就可推测出下一个词,如听到冠词a、an、the便可知这是名词短语的一部分。一个名词短语常常是由“冠词 形容词 名词”组成,所以即使部分内容没有听到,也可猜测到其词性,然后再根据上下文,也可推测其具体含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句式结构和特殊句式,听到一两个单词便可猜测出句子的大概含义。如果学生要听懂他人的话,必须了解最规范、用途最广泛的语法规则,然后熟练掌握最规则的句型,熟练记忆并运用最常用的组成部分。如此,即便漏掉一部分内容,通过句法框架学生也可以构建出句子的意义。
2.训练多样化的表达呈现
表达是学习语言的法宝。表达可以实现语言的熟练运用。如何让学生善于表达呢?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从中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任务。任务完成以后,每组推选1~2个代表进行总结与展示,如此,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讲演能力。此外,在训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面向大多数人讲话,讲话声音要大,要讲得清楚、讲得自然;但是在组内活动时,交流却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组。总之,每堂课教师都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复述、归纳、陈述,在实践中去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3.用英语授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讲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学语言既要符合学生的语言认知,又要通俗易懂、丰富有趣。入学伊始,初一新生不习惯教师用英语讲课,甚至部分学生听不懂英语,此时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地放慢语速,并用表情与肢体动作做适当的补充与解释。例如,当要表达“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7.”这一句子时,教师要边说边打开书,然后翻到7页,先给学生做示范,再重复一到两次,学生就会明白。教师坚持用英语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设计与组织,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重复,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境中,反复体验,记住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逐渐融入并运用到口语学习中去,丰富其英语思维。根据课程需求,我们也要适当地使用母语,英语和母语结合使用,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坚持用英语讲课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无意中强化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活化课文教学,辅助口语训练
初中阶段,学生领会性与表达性学习的基础是课文。因而,英语口语教学要依托课文,重组并发展课文,让学生将课文学透、读懂。主要有以下方式:利用词组与句式,现场口头造句;利用词组提供的线索,复述课文;根据所学内容编对话;选择精彩语篇让学生熟读成诵,增强语感等等。
二、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话,加强口语训练
在培养学生讲英语习惯的训练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含羞,产生不敢讲、不愿讲等心理障碍,教师应采用鼓励的办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1.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千万不要歧视他们。因为这些学生本身心理脆弱,怕我们瞧不起,他们对英语教师的言行十分敏感。我们应在弄清其个体差异之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他们应多鼓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差的就不是好学生。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身上也有许多可贵的品质,有的吃苦耐劳,有的意志坚强,有的心灵手巧。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那么他们就可能以此为契机,振作起来,改变英语学习落后的局面。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提问、对话和交流,体现教育的民主与平等。这样,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设计参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最常见的互动形式是问答。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即展示性问题,通常学生只需要表层理解便可作答;另一种是教师并不知道或者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即参考性问题。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展信息,要求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中要多使用参考性问题,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性思维,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3.运用纠错策略,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对其有积极的影响。初学英语,不少学生都会有害怕、紧张的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练习就是一个犯错与纠错不断反复的过程。学生只有克服了这种恐惧与自卑的心理,才能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做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在面对全体学生时,教师要有所侧重,将重点放在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身上,除了引导与鼓励外,还需给其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逐渐敢开口说并乐于说英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纠正错误时,要避免学生产生畏惧与消极心理,要正视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使其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其口语表达的信心,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口语训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语言学习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