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我也行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S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10日,我随上海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闻媒体采访团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了由五个单位(2007年世界特奥会组委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纽约办公室、国际特奥会)联合主办的“特奥运动与社会和谐发展”系列宣传活动。时间不长,对我的教育和震撼却十分深刻。小记如下。
  
  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女士的故事
  
  一般人都知道奥运会以及和奥运会同时举行的残奥会。可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还有一个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Special Olympics,以下简称特奥会)。特奥会是国际奥委会特批的独立的以奥林匹克内涵和传统为典范的运动会,是为全世界弱智人士参与体育活动而设立的专门运动会。特奥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夏季和冬季交替举行。
  提起特奥会,不能不提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女士。她的故事是我在纽约听一位记者讲述的。
  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女士是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她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胞妹。肯尼迪的父母共育有9个子女,长女即施莱佛女士的姐姐罗丝玛丽.肯尼迪,先天患有轻度智障并进行了脑手术。手术失败后,她的智障程度加深,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住在“特殊孩子”医院。1957年施莱佛女士接管了肯尼迪基金会,开始了为智力残疾人谋求公民权利的公益事业。1963年,她组织35名智力残疾人参加了在自家后花园举行的以体育运动为内容的历时3个星期的夏令营活动,使包括罗丝玛丽姐姐在内的所有智力残疾人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喜悦。施莱佛女士因此深受感动和启发,将这一活动逐年扩大并延续下来,终于使其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2006年11月10日,上海特奥会系列宣传活动的当天,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的施莱佛女士欣然来到会场,坚持参加了全部活动后才
  离开。
  2004年3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率领的国际特奥会代
  表团。
  胡锦涛对国际特奥会多年来为推动智力残疾人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胡锦涛说,中国政府重视并支持上海承办2007年国际特奥运动会。我们相信,通过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将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施莱佛女士流与合作。
  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西·施莱佛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特奥运动发展领先的国家。通过承办2007年国际特奥会,中国会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
  
  特奥运动员全球领袖乔美丽的故事
  
  在旧金山机场转机时,一个身着白色运动衣的女孩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的个头不高,两手抄兜,有些驼背。我问她:你是那个媒体的记者?她的回答令我吃惊:我是全球特奥运动员领袖乔美丽。说实在的,我们平民百姓,很少能见到领袖,更难在公开场合见到没有任何保镖,可以自由行动的领袖。从此,我对这个女孩刮目
  相看。
  乔美丽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父亲下肢残疾,母亲下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她由于早产,出生时吸入羊水一度窒息,在妇产医院住了7个半月才回家。7岁了,她连红黄蓝绿都不会辨认。上小学时,她只会写阿拉伯数字1和2,不会写3。每次考试,美丽总是最后一名。父母不得已把女儿送到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就学。在这所学校,老师特别有耐心,同学都很单纯可爱。特别是“我运动、我快乐、我自信”的特奥理念和实践帮助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05年2月,刚满15岁的美丽到达日本长野,参加第8届世界冬季特奥会“全球青少年高峰会议”。一天,她和来自很多国家、地区的特奥运动员坐在会议室大厅,这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发出邀请:“谁愿意与我交谈?”一个美国运动员毫不犹豫,第一个迎了上去。美丽在老师的鼓励下,礼貌、大方地主动与克林顿握手,并开始用英语与其交谈。“你非常棒!”事后克林顿夸
  赞道。
  由于种种出色的表现,乔美丽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特奥运动员中脱颖而出,当选“全球特奥运动员领袖”。与3年前相比,现在的乔美丽像是换了一个人:能够自信地微笑、自由地表达、流利地用英语自我介绍、无障碍地接受采访......对于一个智商低于40的人来说,这多少让人有些难以置信。她用艰苦的努力完成了惊人的质变,在特奥舞台上找到了自我的价值。“一切苦难都会过去!如果我们本来是不幸的,那么就不能让自己更加不幸。我们要跟普通人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快乐地生活。”
  
  联合国刮起上海特奥风
  
  11月10日,由上海市新闻办公室、上海2007年特奥会组委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国际特奥会,以及联合国相关机构联合主办的2007年上海夏季特殊奥运会大型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奥会的系列宣传活动,在联合国历史上还是第
  一次。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副秘书长陈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国际特奥会创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女士、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中国特奥会主席王智钧、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焦扬,以及著名影星章子怡、主持人杨澜等在内的众多嘉宾出席了系列活动。当地的许多侨界人士也应邀出席。
  10日的主题论坛会场掌声不断。中国特奥运动员乔美丽与来自美国和乌干达的两位特奥运动员代表所有智障人士在论坛上共同发出“你行,我也行”的呼吁时,全体与会来宾起立为他们长时间鼓掌喝彩。据联合国一位资深官员介绍,平时在联合国各个会场很少听到这样的掌声。宣传活动期间,这样热烈的掌声为推进特奥运动、促进和谐发展多次在联合国
  响起。
  全球特奥亲善大使、影星章子怡的出现让全场一阵骚动。章子怡用英文介绍了特奥委会的发展历程及特别意义。她说,自己能担任全球亲善大使,非常荣幸,她将为上海做好代言工作,尽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特奥委会,吸引更多的民众关心及爱护残障人士。在上海特奥委会宣传部长焦扬的协调下,与会嘉宾一同在上海市民设计的“爱心树”上签名,并留下爱心字句,鼓励残障人士勇敢面对未来。
  2007年上海特奥会是世界夏季特奥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也是继爱尔兰之后唯一一次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举行。美国百人会发起人、百人会文化协会主席、著名华裔“民间大使”杨雪兰认为在上海举办2007年特奥会让许多美国人也感到惊讶。她说:这让世界人民都了解到中国为世界的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特奥——和谐中国的一缕阳光
  
  “特奥——和谐中国的一缕阳光”,是中国残联副主席、理事长汤小泉在会议上发言的标题。听了她的发言,我对中国的特奥事业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汤小泉副主席在发言中说,中国智力残疾人数量庞大,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往往处于困境和无助之中。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后,中国智力残疾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近年来特奥运动在中国也走出了一条有特色、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87年起至今,中国已举办过四届全国特奥运动会,1996年举办了首届亚太区特奥运动会,组团参加了五届夏季、四届冬季世界特奥运动会,2000年5月,举办了有国际影星施瓦辛格参与的中国特奥世纪行活动,在古老的长城点燃了特奥的圣火。到目前为止,特奥运动已覆盖全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特奥运动都在蓬勃地开展。
   汤小泉说:2000年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05年底,全国参加特奥运动的智力残疾人由5万发展到50万。经过几年努力,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在全球225万特奥运动员中,中国特奥运动员占了近四分之一。国际特奥会公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特奥运动发展最快的国家。我们已经制订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到2010年中国参加特奥运动的智障人士达到100万。
  特奥运动深刻地改变了智障人及他们家庭的生活,让他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感染和启迪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为社区和睦、社会和谐贡献着积极的力量。一位智障儿童的母亲告诉我,他的孩子从小自闭、腼腆,从不会主动叫爸爸、妈妈,也不爱与人交流。一次从外地参加完特奥比赛回到家里,把金牌给妈妈看,抱着妈妈喊:妈妈,我可想死你了!妈妈开心地哭了!
  中国的特奥运动员,成长为特奥领袖,有的见过美国前总统布什,有的见过江泽民、胡锦涛,有的见过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有的采访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自信地演讲,表达自己参与特奥的感受,呼吁大家参与支持特奥,每一个听过他们演讲的人都深受震撼。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特奥运动,把特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席胡锦涛把2007年上海特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列称为中国政府的三大赛事。中国特奥会及地方特奥会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特奥发展,青年团体、妇女联合会、慈善组织在资金、人员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积极参与特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特奥运动中来。
  
  结束语
  
  2003年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人权奖”,2005年被国际特奥会董事会授予“特殊奥林匹克全球运动会杰出领导人奖”的全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得特奥会领导人奖的获奖者。在颁奖仪式上,他有一段精彩的致辞,权作本文的结束语吧。邓朴方说:
  特奥运动是人道的事业,它向世人宣示,不管你是否有缺陷,你的人格和尊严都应同样受到尊重。特奥运动是爱心的事业,它把相互关爱和帮助给了最需要的人。特奥运动是勇敢的事业,它告诉遭遇困难的人,你要有信心,你不是不能,你一定能。特奥运动是希望的事业,它使我们感到,真善美就在人们的心里,当我们每一个人把它充分展现时,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责编:邓树林于淼
其他文献
报道中国,如果新华社比外电慢  是很丢脸的事情    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和消息总汇,它的职责就是快捷、准确、高效地将全球,特别是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最新动态和海外读者非常关心的热点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从中国新闻对外报道来讲,新华社应该是海外对中国感兴趣的所有消息的总汇。因此,新华社人每人脑子中都有一根弦,“一定要抢先在其他媒体将消息第一时间传输出去,做到先声夺人”、“在所有重大国际国内事件
期刊
编者按: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非洲八国,分别与各国总统举行会谈。其间,中国与非洲八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胡锦涛主席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关系中又一件大事,访问的巨大成功将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境外媒体对此予以
期刊
译/李淑娟郑涛    编者按:62年前的中国,布满了伤痕,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但凡是生活河流淌过的地方,必将激荡起晶莹的浪花。这虽是美国大兵写自六十多年前中国战区的家书,但正如他的夫人洛蒂坚信的那样,由于“每本书都暗含着一个缘由,一段故事,一样期望,一种鼓励,不管等多久,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结集出版的”,因为这里有对生活对亲人无边的爱和无尽的感激。翻阅此书,一段段真实生动的文字,一幅幅可爱的小画插图
期刊
编者按:中国外文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2006年,外文局以11种文字出版了2104种图书,以9种文字出版了24种期刊。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与新中国的脚步同行,为中国的对外宣传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外文局强大的外宣领军人物,如著名翻译家、作家杨宪益、叶君健、冯亦代、徐迟,著名战地记者萧乾等扬名海内外,并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老一辈外宣工作者逐渐淡出工作岗位
期刊
文/本刊记者 雷向晴 本刊特约记者 赵丽      与中国结缘    《对外大传播》: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年新年招待会上与你相遇时,你流利的汉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你的中文名字就是“永远爱中华”的意思,而且你的两个女儿也在学习汉语。你在中国工作多长时间了?可以说一说你与中国、与汉语的“缘”吗?  贵永华:我的汉语水平马马虎虎,不是太理想。我是1986年在法国的大学学习中文的,1988
期刊
>>>《人民日报》    国家版权局公布十大网络侵权盗版案  为期4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2月8日,国家版权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06年网络侵权盗版十大典型案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随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盗版活动,并呈泛滥趋势。这些活动严重侵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大量的权益冲突和纠纷。  为此,200
期刊
德国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所有人都知道德国正处在失业高峰期。接受失业救济的人绝对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德国的自动控制与设计公司要在罗马尼亚成立分支机构?管理人员解释说,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罗马尼亚有他们所需要的工程师。像汉诺威石油勘探设备制造公司,有20个职位空缺无人问津,积压的订单早已排到下一年。该公司的CEO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增长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合格的工人。”德国人将推动竞争的公司称为“
期刊
编者按: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
期刊
The Real China Emerges from Clichés and Propaganda     编者按: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
期刊
满头白发,根根记录着你的寿长,  标志着你的业绩受到众多的赞扬。  你兼有诸家的同能……  你学识渊博,对中西文化,  最有资格比较衡量。  你潜心学海,成绩辉煌,  探及骊珠,千秋万岁放光芒!  ——臧克家    这是同为智者、学者和诗人的臧克家先生,饱含深情送给与自己有着几十年“老而弥笃”友情的季羡林先生的诗句。  著作等身,译作等身。对于当代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熟悉了。融会百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