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学教学中的“小实验”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on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教材中,新增加了许多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在建构知识时,需要一个新旧知识的链接口。如果这个链接口寻找得恰当,那么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心设计的小小实验因其结果往往有意外、惊讶、疑惑等情感效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极强的求知欲,从而能起到很好的链接作用。如在教学与摩擦力有关的知识时,我就借助一个小实验来引导。在上课前,我拿出一副崭新的扑克牌,告诉学生:“任意抽出一张牌,如果放在我的头上擦一下再放回去,我只要用手掌敲一下扑克牌,这张牌就会自动跑出来。”学生听说有这种事,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但心里又半信半疑。等我成功地表演了两次后,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这种情况下,我解释了实验成功是因为摩擦力的不同(扑克牌与头发接触后,由于沾上一些油脂而与其他牌的摩擦系数不同而产生)。这样,就可以顺利转到新课的内容上来。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注意力明显比以往集中得多。课后,我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与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也学会一个魔术。我想,学生在“表演”这个魔术时,肯定会联系到这节课的内容,甚至到以后看到魔术,也会想到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2、课堂教学,积极参与
  通过多年的传统教学,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被消磨殆尽。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很多不再是被学生所“体验”,而是变成了学生的“消费品”。学生的潜意识中已经知道每个实验都有老师所期待的一定的实验结果出现,他们对这样的实验已经丧失了应有的兴趣。如果老师还用传统的实验器材给他们演示常规的实验,只能是对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进行再一次扼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选择的实验器材出乎学生的意料,即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用品,学生便会在惊讶之余,深深地被吸引。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吸饮料比赛:有两种饮料,一种是纸盒装的,吸管插入饮料中,吸管与插孔较紧密。另一种是玻璃瓶装的,并换上了橡胶塞,硬质吸管插入橡胶塞后伸入饮料中。让两个同学分别来吸。结果是吸纸盒装的同学吸到了饮料,但发现在吸的过程中,纸盒凹进去了;吸玻璃瓶装的同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一点饮料都吸不到。(2)橡皮挂衣钩负重比赛:两个同学分别将两个橡皮挂衣钩压在玻璃上,比一比,哪个能挂更重的物体。(3)吃螺蛳比赛:有两份螺蛳各5个,其中一份剪去尾部,另一份没有剪去尾部,先不作说明。让两个同学来吃,结果是一位同学只用了1分钟就吮出5颗螺蛳肉;另一位同学一颗都吮不出。(4)每人1颗果冻,吃完后,看谁能把果冻壳吸在脑袋上。这些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并从实验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在平常的教学中,语言是主要的交流工具,学生活动几乎为零。这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能记住的内容与不同的活动方式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仅通过听,只能掌握20%的内容;仅通过看,只能掌握30%的内容;如果既通过听又通过看,就能掌握50%的内容了;如果通过学生自我叙述或向他人解释,则能掌握70%的知识;如果通过学生亲自去试验和完成,掌握率可高达90%。
  
  3、家庭实验,体验探究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在课堂的探究,而应当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一颗探究的心。实验也一样,只有让学生在课外、在家里也能进行实验,才能增强其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兴趣。传统的一些教学实验因为器材和药品的限制,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只能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来完成。而小实验由于器材简单易得的特点,使得它进入家庭在物质上成为可能。科学课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在家庭中去完成,或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一些适合学生家庭完成的实验。在教学完“溶液的酸碱性”内容后,我让学生测定一些生活用水的酸碱性。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没有酸碱指示剂。当然,我不可能发给他们每人一瓶指示剂。那怎么办?我提醒学生,很多植物花朵的汁液或浸出液都能作酸碱指示剂,而要确定其颜色的变化与酸碱性的关系,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已知酸碱性的食醋溶液和纯碱溶液。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醒,兴致高昂,很快完成了测定生活用水的酸碱性这一任务。在这实验中,花、食醋、纯碱等物品对学生来说是再普通不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懂得,做实验不一定要用实验室中那些“正规”的器材,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太多了,如用橡皮筋和粗细不同的吸管做弹簧测力计、用圆珠笔和泡沫橡皮条来完成物体的形变,等等。
  
  二、课后小实验的指导
  
  初中学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成长的过渡时期,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还不全面、不深刻,有些自我约束力较弱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去做课后小实验。因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和督促。
  
  1、鼓励学生建立实验室
  课后小实验贯穿三学年,所以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里找一个安静的、固定的地方,放上一张桌子,上面铺一块塑料布作为实验桌,再找两个大一点的木箱(纸箱也可)用于放仪器。这样,一个小小的家庭实验室就建成了。
  
  2、广泛收集生活中的代用品和自制仪器
  (1)医用一次性注射器可用于观察“空气占有空间”和“空气可以压缩”;可用于做“研究大气压有多大”和“研究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试验,还可制成精确、美观且易使用的量筒。(2)用一次性输液管做成U形管。(3)用装饰店割下的平面镜边角料,割成正方形,用于研究平面镜成像、反射及制作潜望镜等。(4)把废灯泡小心地摘去金属部分及中间的玻璃柱,装上水就可以当作凸透镜使用,用于放大物体、做凸透镜成像、会聚太阳光等实验效果都很好。(5)用较大一点的瓶盖作秤盘,配一个小木架等制作小天平。(6)用眼药水瓶、气门芯胶管、一次性注射器等组成仪器做潜水艇模型实验,研究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及停留的原理。(7)用鸡蛋壳和豌豆做种子发芽的实验。(8)用地球仪和乒乓球做日食和月食的实验。条件好的家庭还可收集到废旧儿童玩具上的发光二极管、小喇叭、开关、小电机等,用于研制电、磁学部分小实验。
  
  3、方法指导
  学生做实验,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不善于分析推理、研究其实质,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否则,实验会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取应该获取的知识,真正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呢?教师在布置课后小实验之前,要对下列问题作出指导:(1)实验用品的选择;(2)实验的原理;(3)实验操作中的要点;(4)安全注意事项;(5)观察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中发现的各种现象,自己推导出结论。
其他文献
一、正视现实问题——栅栏和距离长期存在“87%的同学坦言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73%的同学承认自己不喜欢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因为它空洞、枯燥、不能令人信服;81%的同学认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包括评估、计划、执行、评价四个过程。
本文对802.11n技术下WiFi无线覆盖做了简单的分析。首先对802.11n关键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在部署802.11n设备中频率规划和部署建议,分析同频干扰的影响。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
第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于6月28日至30日在泰州召开。本届大会将结合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江苏省、泰州市生物产业发展特点,以“培育健康产业链”为主题,联合政府部门、科研
我国的高校后勤改革,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历经24年,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如何正确认识高校后勤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看待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与
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全纳教育的思想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
目前,国内多家地铁采用的屏蔽门系统为地铁乘客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候(乘)车环境。本文对屏蔽门不同类型和车站类型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了屏蔽门与地铁车站类型的适用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ADIS对六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纯框架体系和框架填充墙体系的结构位移变化,并对位移情况进行了比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校本教研是课改持续深化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