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兹方:用双脚助人生一臂之力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老板,我家有一些核桃,请帮我代卖一下。”“小陈,这几十斤自然酿造的土蜂蜜,还得请你帮我卖卖。”“我也想在家里开一个网店,你教教我吧?”……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一间临街的店面,人气十足。店面上面挂着“陈兹方铺子”的小招牌,店主就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兹方。
  说话时,陈兹方的嘴角始终带着微笑,一脸阳光。然而,细一打量他,会发现他高高的个子有两只空荡荡的袖筒。原来,他没有双臂。身板略显单薄的他用双脚快速敲打键盘与客户沟通,并熟练自如地操作视频剪辑软件。



  残酷的上天赋予他残障的肢体,却不能限制他的精神,没有让他沉沦。命运剥夺了他的双臂,他却依然坚强地为梦想插上翅膀,选择用双脚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最终,命运对不服输的他又是“眷顾”的。
  以脚代手的他能游刃有余地自理生活,踏平坎坷,演绎不屈的生命奇迹,刷新成长高度,成为脱贫致富的网红,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带火大山深处的山货,赢得人们的尊重。

“现在能站起来,将来一定能跑起来!”


  1989年3月,陈兹方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三岔溪的一个土家族人家。在农村,生男孩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看到襁褓中没有双臂的“肉疙瘩”,父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先天没有双臂的陈兹方一出生,左邻右舍议论纷纷,好些人劝他的家人早点将小兹方送人,好扔了这一“包袱”。母亲抱着儿子决绝地说:“就是个血疙瘩,他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的孩子,我来养,穷有穷的过法,但我不能扔,再苦再累我也要把他养起!”尽管愁眉不展,但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女人有着传统劳动妇女的勤劳、朴实和倔强。最终,母亲的坚持让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谁料灾难在小兹方9个月大时再次降临,一向健康的父亲又突发脑中风离世,让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支离破碎,雪上加霜。这时,孩子“克父”的流言蜚语在村里不胫而走。有人又劝陈兹方的母亲把他和哥哥交给亲戚抚养,母亲又一次断然拒绝。她说:“我们三母子一起过日子。我吃饭他们吃饭,我吃糠他们吃糠。我有饭吃,他们就有活路;我没有饭吃,饿死了,就管不了他们了。”母亲坚定的决心,打破了邻里的风言风语。倔强的母亲没有再嫁,独自带着时年12岁的哥哥和他相依为命。
  寒来暑往,母亲一边背着小兹方,一边干农活,忙碌的时候,“晾”在一边的小兹方东倒西歪,经常被摔得头破血流。哥哥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辍学,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家。陈兹方感慨地说:“我的母亲很不容易,把我和哥哥拉扯大。也是母亲和哥哥的爱,成为我走到现在的依靠!”
  随着一天天长大,陈兹方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看到别的孩子跑跳追逐、打闹嬉戏,产生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的强烈欲望,但首先得让自己努力站起来。



  面对泰山压顶般的困难,顽强的陈兹方勇敢地向命运发起挑战。4岁那年,陈兹方趁着母亲和哥哥不在家,拼尽全力,自己练习站立、走路。每一次练习起身,他都是坐在地上,用脚支撑上半身,吃力地往上爬。一个站立,他不知道练过多少次,头上、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不知道哭过多少回,甚至恨过自己的无能,但每每看到母亲充满期待的眼神,他就好像有一种力量,给了自己站起来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有一天,母亲听到儿子大声呼喊:“妈,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了!”母亲欣喜若狂地跑过来,果然看到儿子摇摇晃晃地站在床上,很快又因体力不支倒了下去。她扶起小兹方,泪如泉涌,嘴里唠叨着:“我的兹方真厉害!现在能站起来,将来一定能跑起来!”



  陈兹方为了更好活下去,活得有尊严,活得让别人瞧得起,开始学习一些生存技能。他学着用脚洗脸、刷牙、吃饭、穿衣服,甚至劳动。刚开始练习用脚夹筷子吃饭时,怎么也夹不住,碗打翻了一次又一次,一顿饭吃完,汗水湿透衣裳,饭菜洒得到处都是。学穿衣服,脚勾成30度,用牙咬着配合,先将衣服套在头上,再用双脚拽住衣角往下拉,然后用脚趾扣上衣扣。洗脸、洗澡和梳头时,就用脚夹着毛巾屈伸到后背和头顶。回忆起这些,陈兹方说:“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对无臂的我来说,都是一道‘鬼门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兹方逐渐把笨拙的双脚练得像灵活的双手,用双脚上厕所、剥鸡蛋、穿针线、换灯泡、修插座、干农活,甚至第一次“上脚”就能轻松使用油锯锯柴。
  其实,于他而言,学会自理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因为练习一些自理的生活动作,脚上的许多伤疤至今依稀可见。在一段视频里,有他熟练用油锯锯柴的细节。只见他用左脚大拇指和食指打开开关,用右脚大拇指和食指拉动拉绳,启动油锯。随后,用左脚大拇指和食指夹住手柄,把油锯提起来,用右脚大拇指和食指扣住扳机,调整锯条的方向和着力点。陈兹方说:“别人看着觉得办不成的事,我要把它办成!”如今,陈兹方不但无需母亲再为他操心,还让母亲为他骄傲。

“上天夺走我的上半生,我要改变下半生”


  7岁那年,望着身边同龄的伙伴们都背着小书包上学了,陈兹方羡慕不已,就在家里用脚趾夹着木棍练字。练习写字过程中,脚趾丫夹破了皮,发炎后溃烂,伤口稍一好转,又开始练习,最后脚趾丫长出厚厚的茧子。   可以写字了,9年那年,陈兹方便向母亲提出上学的想法。母亲也认为,孩子不读书就没有出路。于是,母亲带着儿子来到许家湾小学。学校负责人看到他的身体情况,表示学校不敢接收他。陈兹方没有放弃,在第8次到学校恳求入学时,当着老师的面用双脚穿衣、脱衣、喝水、写字,最终打动了老师与学校负责人,同意他报名,还安排同学轮流照顾,并给他定制了课桌。
  上学第一天,同学们一见陈兹方就喊他“怪物”,他吓得躲在母亲身后。可想而知,陈兹方的求学路有多么坎坷。从家里到学校有近4公里山路,翻山越岭,崎岖难行,陈兹方经常摔得鼻青脸肿。上小学一年级那个冬天,陈兹方上学时一不小心掉进水沟,鼻子撞到石头上,血流不止,挣扎了半晌,才爬出来。回家后,母亲抱着他哭了一晚上。陈兹方说,那个时候,他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未笑过。这种艰辛没有压垮陈兹方,反而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决心。
  在学校,陈兹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做作业时,他只能把本子放在地上,先用左脚压着本子,用右脚拇趾和食趾夹着笔,写字速度很慢,因为心里着急,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同学们下课玩耍去了,他还在教室里用双脚“赶”作业。异于常人的艰辛,数倍于别人的困难,没有压倒陈兹方。旁人口中的“遭孽娃”陈兹方,不仅战胜了没有双臂的生活不便和内心自卑,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而且学习成绩优秀,成了小学老师教育学生的“活标杆”。
  一晃到了2005年下半年,进入初中二年级的陈兹方辍学了,毕竟自理能力实在有限,家里也实在太困难,加之初中所在学校较远,他提前结束了求学生涯,开始用双脚探寻人生之路。
  他曾练习用双脚夹刀夹斧上山割草砍柴:起初,草没割多少,脚划得到处是血口子,血染红了脚,也染红了草。类似的一些生活或劳动,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不厌其烦地以脚代手,向生活挑战,他的双脚做事已近乎“随心所欲”。
  后来,陈兹方报名参加湖北省残疾人运动会,并在田径100米项目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也是继小时候被人贩子拐出去后,陈兹方第二次走出大山,而这次无论是比赛成绩,还是比赛时遇到的人或物,都让陈兹方找到了自信。此外,他受邀代表巴东参加湖北垄上牛人大赛,依靠灵巧的双脚完成穿针写字,一举成名。“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自己不是废人,还有价值。”
  從那以后,微笑是陈兹方脸上最常见的表情。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天下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辍学不辍心,陈兹方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想尽一切办法,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探索自己人生的各种可能。
  陈兹方一家三口,哥哥外出打工,母亲体弱多病,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曾经有人告诉他,凭你这个样子,你就赖在村委会或者镇政府不走,要政府给你救济。的确,他完全可以凭借残疾人身份去获取国家补助。他思来想去,虽然自己身体残疾,但心态不能扭曲,不能活成别人眼里的“废物”,等靠要丢人现眼,既不能摆脱贫困,更不会发家致富。
  母亲和哥哥没日没夜地干活,陈兹方就在家里做家务、烧菜做饭,但他并不满足,“我不能成为靠母亲和哥哥养活的闲人”!苦难,让他比同龄人更懂得不屈服的意义。“很多次,我都会幻想,也许一觉醒来,手臂就会长出来了,可直到今天也没有长出来……”
  靠山吃山,陈兹方最开始想到的就是上山挖草药。没有手,他就用脚一点一点地刨。一年365天,他的那双脚新伤叠着旧疤,没有一寸地方是完好的。可是血汗交织,一年不过450元的收入,对于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实在杯水车薪。



  2008年开春,家里的母猪下了13个小猪仔。母亲准备卖掉猪仔,却被陈兹方拦住:“我来养!”当时,他一边养猪,一边挖野草药补贴家用。由于市场不景气,猪出栏时肉价恰好下跌,养猪辛苦一整年,反而亏了3000多元。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加之找不到销路,乡亲们嘲讽,“一天就想瞎搞”。
  没有谁天生坚强,陈兹方也一样。命运不止一次向他亮起红灯,他也不止一次在深夜痛哭,但是自己的人生,不能指望别人帮你调换。其实人生之窗,除了自己,没有谁能替你打开,上天也不能。
  2009年,好心人送给他一只山羊,他如获至宝,加倍呵护,悉心饲养,母羊繁殖后,羊群逐年扩大。到2015年,山羊发展到35只,当年卖羊赚了1万多元。这是他人生中赚到的第一桶金。后来,他还学着种过天麻与烤烟。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这依然不是他想要的。自己家是扶贫对象,但他一直认为要靠自己养活自己,靠自己脱贫、致富,还要找机会做那种既能帮助自己、又能帮助别人的事情。
  陈兹方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不需要别人帮助。可因为没有双臂,他还是只能待在老家封闭的环境里,不能像哥哥一样外出打工赚钱。哥哥理解他对外面世界的向往,2012年初用打工挣来的钱给弟弟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慢慢地,陈兹方开始摸索,玩起了QQ、微信、微博。正是这部手机,成为打开陈兹方世界的钥匙,一个命运的拐点出现。
  2015年底,陈兹方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巴东县在全县开展扫网盲活动,并鼓励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于是,他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巴东位于鄂西山区,盛产土豆、柑橘、茶叶、苞谷酒、菜油、土鸡蛋、猕猴桃、核桃、天麻、野蘑菇、蜂蜜、腊肉、豆腐乳等农特产品,但由于山高路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好东西很难运出去。怎样让这些山珍“飞”出大山?为什么不利用互联网做点事呢?
  “那是文化人干的活,你干起来困难会很多的!”听了他的想法,哥哥直摇头。陈兹方却不服输:“我脚趾连割草砍柴的活都能干,用手机、电脑开网店也一定学得会!”要开网店,首先要学会用电脑。从一个一个脚趾头练习“敲”键盘,到两根脚趾、三根脚趾、四根脚趾,最后十根脚趾能熟练打字,处理图像、视频,陈兹方学会了用电脑。“用电脑比用手机难多了,最初我连电脑的开关机都不懂。我用脚打字只能慢慢练习,每天练得脚趾发酸发软,有时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好在经过两三个月努力,终于学会了。”   因为手上当时没有余钱,最初没人肯把山货给陈兹方卖。“那时,我只是拍些家乡的风景照或相关视頻,传到网上。不过,有时候在野外拍摄画面时,三脚架也支不稳,手机极易摔倒,经常碎屏。在网上晒多了风光照,慢慢地吸引了一些人关注,后来有人主动找我购地方特产,我才跟进顺便卖些一些农民富余的东西。”他说,我没有双手,但有双脚,不能放弃自己,我要首先从精神上站起来,从经济上站起来。



  这期间,如何与买家沟通、如何在后台处理订单信息、如何配货发货、如何与快递公司协调,这类技艺陈兹方慢慢学会了。他向乡亲们收土特产,试着放到网上卖。渐渐地,每天接到的电话多起来,发货量也一点点增加,小赚了一把。他没想到这些山货备受消费者青睐,乡亲们也乐意把各种特产交给他推销。
  在社会各界帮助下,陈兹方注册了“陈兹方铺子”,圆了电商梦。不到半年,陈兹方铺子的天麻、豆腐乳、土腊肉、榨广椒等土特产已接到订单2200多份,这增强了他创业的信心。陈兹方的母亲说,没有双臂的儿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虽然先天无情,但我脚下有路。”这是“陈兹方铺子”网店背景上的宣传语,也是陈兹方的座右铭。
  在县残联帮助下,陈兹方成为巴东县首期“云客服”培训班学员。通过学习,他成为首批阿里巴巴“云客服”正式员工,网销技能越来越娴熟,经验愈来愈丰富。2016年,陈兹方接到订单8000多份,网销土豆7万多公斤、菜油1000多公斤。2017年,通过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支持,“陈兹方铺子”顺利从水布垭镇迁至野三关经济开发区,实现年营业额120余万元,纯利润约6万元,成为残疾人自立自强、脱贫致富典型。有了这么多人关心与支持,陈兹方信心更足了。有了网络,他视界更开阔了。
  陈兹方视频直播用脚削橙子皮,他还曾在抖音发布无人机操作视频。为了在网络上展现橙子的鲜美画面,在拍摄时,他抬高脚,一遍遍地调整相机参数,等参数调好,他又反复拍摄十几遍,直到画面达到他认为比较好的效果。“人家拍一个视频,可能就半个小时,而我要三四个小时,我要来回用双脚去调机位等等。”靠着这种坚持,陈兹方在抖音拥有100多万粉丝,成了网络红人。命运似乎为他打开一扇窗,让人看到他那双隐形的翅膀。“上天夺走了我的上半生,我要改变我的下半生。”他坦言,没有电商,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人生就是这样,你强了,所有困难就弱了”


  “一路走来,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自己富了,也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陈兹方说。为在农户家里收到最纯正、最新鲜的农副产品,然后以最快速度包装发货,他决定把当地的贫困户召进店里帮忙,实现双赢。
  茂草坪村村民董某一家5口,父亲患肺结核多年,妻子得了糖尿病,本人脊椎骨质增生,问病吃药欠下10多万元债务。迫于生计,他借贷23万元,办起董氏酒厂,苞谷酒年产量可达3万公斤。因为苞谷酒品质好,陈兹方与董某建立供销合作关系。为缓解董某办厂的资金困难,陈兹方先后借出5.9万元,用于买苞谷、置酒罐。董某15万元的银行贷款要到期了,陈兹方承诺帮忙还上。每年“陈兹方铺子”帮助董氏酒厂销售苞谷酒,货款从不拖欠。



  一开始卖苞谷酒的时候,“陈兹方铺子”差点被快递公司拒绝。“刚开始,老乡为了节约成本,装酒的塑料瓶不是特别好,包括抗震各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最后发出去漏了。后来有的快递不让我发货,有的让我签约,如果污染了别人的快递,就必须赔付。我改进了包装,才得以继续这方面业务。”他花近一周时间琢磨苞谷酒新包装,终于在苞谷酒桶外侧包上一层可防震、减震的充气包装膜,几经实验,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泄漏问题,快递小哥再也没有拒收他的货件。
  鸡蛋是易碎品,也一度给陈兹方带来快递上的困扰。有一次,快递出几十枚鸡蛋,结果只有一枚完好。从这一个未破的鸡蛋中,他看到窍门,调试、改进包装,此后所有鸡蛋未出现破损。这就是陈兹方,能从失望中找到希望、从迷途中找到出路。
  2018年7月,许家湾村贫困户杨某1500多公斤土豆滞销,陈兹方听说后,前往他家,把3000多元现金送上门。2018年10月,西流坡村覃某1万多斤脐橙滞销,陈兹方短短几天时间,就将橙子销售一光,解了乡亲燃眉之急。“真得感谢陈兹方。”覃某高兴地说。
  麻沙坪村贫困户郭某,44岁还是单身一人,以前靠打零工,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2018年7月,陈兹方受邀到村里讲述脱贫致富故事,郭某被陈兹方的精神打动,“他身体残疾都做得那么好,我一个正常人,哪有做不到的”。从此,郭某告别麻将桌,租了3亩地种辣椒,当年收入8000多元,后来辣椒种植面积达到7亩。27岁的张某,家住顾县坪村10组,小时候因摔伤致左腿截肢,残缺的身体把他困在了家里。陈兹方得知张某创业的想法,便让他到陈兹方铺子学习客服、打单和收款,每个月1000元工资。
  陈兹方为240多户农户销售土特产品,带动贫困户147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坚强的心,自己放弃自己。我没有双手,也能依靠双脚,从精神上站起来,更从经济上站起来。”陈兹方说。
  身体的不便,限制了他的活动空间与生活圈,但是他思想十分活跃,想法很多。他利用老家几亩地,做可视化农场,根据网民订单生产产品,全程无污染,可由网民在线实时监控。他梦想在家乡建设更大的农产品基地,发展可视化农业,让家乡经济能够好起来,这样村里的年轻人多回来一些,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少一些。
  陈兹方是个热心肠,闯出一条脱贫之路后,便积极帮助乡亲们往这条道路上走。“我的那些老乡,他们吃的苦,我曾经感同身受,我有能力,就应该帮助他们。”他组建团队,建成电商运营中心,借助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更多的形式,帮助老乡们的山货走出山外。他经常忙到深夜,用双脚打字与客户交流。“身体有残疾,但心态不能残。人生就是这样,你强了,所有困难就弱了。”这是陈兹方多年打拼悟出的真谛。
  2019年,陈兹方主动申请加入县残联主办的扶贫下乡巡回演讲队伍。通过现场演讲分享创业故事,给大家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发展,讲解互联网创业经验,传授电商技巧,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的“中华红血橙”严重滞销,不少果农眼看血本无归。中央电视台牵头组织社会各界人士,为助力湖北经济复苏,开启“为湖北带货”行动。响应号召,4月8日,陈兹方也在线上发起电商带货直播,1000万网友加油助威,10吨红血橙瞬间秒光。他还接受委托,承诺负责将其中3.6吨血橙捐赠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历经36个小时不间断采摘、挑选、打包,4月15日,他将血橙顺利交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让白衣天使们在辛苦之余尝到甜味。
  这么多年,陈兹方不因身体残疾而气馁,而是以微笑面对困境、以坚韧迎接挑战、以感恩回报社会。2016年,他被评为巴东县“十大道德模范”、获恩施青年五四奖章;2017年,被评为恩施州“脱贫攻坚榜样”,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被评为“感动恩施”年度人物、湖北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如今,当地政府以及在巴东县定点扶贫的国家电网公司都在帮助陈兹方扩大经营范围。他成立“陈兹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一些农户加入,帮助他们销售土特产,带动村民增收,振兴乡村。凭着诚信经营,平台营业额与日俱增,帮助老乡们的山货“走”得更多、更远。
  不走近他,很难相信那个当年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的无臂孩子,如今不仅挺立于天地之间,而且用脚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成为家人乃至当地村民可以依靠的大树。永不服输的陈兹方,不向命运低头,以自己的方式,以一己之力,回报曾经滋养过自己的地方。
其他文献
在涵洞里躲避随时会降临的枪弹炮火,提心吊胆地施工避开高山滚石,在海拔四五千米极度缺氧的高原上修建铁路,在大山底下开凿隧道……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惊心动魄,正是中国建设者在海外的真实写照。  自2 0 1 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中国建设者走出国门,奋战“一带一路”建设一线,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期刊
郭健脚步密实,最忙的时候,小半年都在出差,飞往不同城市、不同国家。平日里,公司发展、投资会议、商务会谈等安排紧张有序。不久前,他去往新疆、河北等地,同当地企业负责人商谈合作机遇。因为工作节奏颇快,他常常忙至深夜。在外打拼多年,他始终保持早起的习惯,笑言:“想要轻松生活,那就不要创业。”  一身西装,干练中多了几分儒雅,讲起话来语速颇快,言语直接,可见决断。2010年,原本从事律师行业的他,转身投入
期刊
“我们的工作,有点像医生给病人拍CT,医生通过片子能更清晰地了解人体构造,为治疗提供证据。我们给地层拍片子,是为石油勘探打前站,寻找哪里有石油。”秦宁常常这样解释这份在别人眼中神秘的工作。  秦宁所说的拍照片是“物探”,也就是她所从事的工作。给地层拍照片,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之后呈现出一张完整的照片,为勘探人员寻找石油提供依据。  秦宁,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首席
期刊
2020年,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3683万吨,占据全国比重的20.44%。这里之所以粮食产量高,和“黑土地”的功劳密不可分。中国的土地分为南红土、北黑土、东青土、西白土和中黄土,这其中最肥沃的就属黑土。“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栽上柴火也开花”,就是对黑土地最大的褒奖。  黑土一般分布在温带地区,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为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科学测定每20
期刊
熊熊烈火中,只有他们迎着危险向前冲。他们是逆行者,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始终一往无前,用行动证明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承担整座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的他们,时常被误解,却从没有怨言。他们,就是消防员。  其实,消防员也是普通人。每一个赴汤蹈火的消防员,家里也有等他们回家的亲人。  电影《烈火英雄》中,尤勇饰演的救火总指挥吴晨光有一句臺词:“你们太不了解消防员了!”那么,消防员究竟什么样?第25届中国青年五
期刊
初春的北京,微风和煦,暖意盎然。走进位于北京海淀区增光路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大而醒目的“和谐”雕塑,绿意盎然的校园内,一左一右矗立的两棵古松向人们诉说着这所院校的悠久历史。办公楼是一座苏式建筑,沉稳厚重,一砖一墙都颇有岁月感。  记者在会议室采访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  他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学者,更是把中国劳动教育研究带到新高度的学科领军人。谈
期刊
这个五一,对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区分公司上海路揽投站投递员徐龙来说,着实有些梦幻,在人民大会堂,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仅仅三天之后,他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一名平凡的投递员,徐龙13年来4000多个工作的日日夜夜,驾驶邮车累计行驶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10圈,累计投递各类报刊邮件40余万件,零差错,零投诉。当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身处武
期刊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坦言,“这份荣誉从脱贫攻坚中来,不是个人荣誉,其背后凝聚的是千千万万扶贫人的心血。站在台前,展示的也不是个人,而是脱贫攻坚为村子和村民带来的翻天巨变”。  三个月前,李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颁奖。那一天,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戴着英雄带,接过奖牌时
期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解决贫困问题高度重视,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作出了不懈的减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
期刊
202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灯光灿若繁星,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举行。  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奖章、证书、奖牌。  这是35岁的杨晖第一次走进这神圣的红色殿堂。此刻,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之一,他感到,这是至高的礼遇、崇高的荣耀。“特别触动,中华民族和绝对贫困永远地说再见了。我能和脱贫攻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