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2005--2008年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硕士
  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批评研修班
  2012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在读博士
其他文献
青绿山水于工笔中自成一格,观其妙者,应既展工笔整饬,复得江山悠旷,此犹艺道两端,不可偏废。制线造境,非技法谙娴者不能擅场,而巧似衍度极易流于妍好,俚气顿滋,故惟有艺巧而格高者堪称佳构。艺巧毋庸多论,格高尚待诠解。以鄙管见,青绿品格之高下全赖醇雅古意之有无。  学兄浦均,淮夷人,朴茂有古风,去岁入研究院同室问学。曾负笈金陵七载,从教数年。浦兄研习工笔山水有年,居随园时笔底状貌初具。游踪写生,驻足忖思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11月  受访地点:上岛咖啡  受访人:梁 健  采访人:山 己  SHMJ: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接触到“岩彩”绘画?  梁健:一直以来我都在画“水墨”,记得在天津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临摹“敦煌壁画”的课程,2008年我就和几个同学来到敦煌考察了半个月时间,当在现场观看“敦煌壁画”的一刹那我就被彻底打动了。以前接触“敦煌壁画”是在画册、媒体、文艺作品中,当真正融入到现场去感受
期刊
借求学之缘,我和陈川相识于广西南宁,后又在北京相逢,平日对饮畅谈,引为知己。其为人稳重敦厚,谦和恭谨,刚毅中不乏温和,严肃中深藏智慧,予人一种文质彬彬的儒雅印象。  古人云“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此似已为公理。当然这并不是说,人品高、修养深就都可以成为大文人、大画家,但反过来说,人格低俗,修养乏善者绝不可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出多远。正如郭若虚所言:“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人游艺,深
期刊
杭州画院副院长,杭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水墨画协会理事。  1980年组画《女娲补天》获瑞士国际艺术邀请展银杯奖。1991年水墨画《狐狸》获法国拉尼翁国际美术邀请展第二名。1996年水墨画《远秋》获日本国际水墨画展金奖。1992年水墨画《樱桃时节》获加拿大国际水墨画展枫叶奖。1995年工笔画《女娲补天》获美国世界妇女视角艺术展优秀奖。1993年工笔画《洛神
期刊
诗大序有这样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仪(原名励国仪)的画,非但有诗情,更有歌的旋律和舞的韵味。她的画是她“情动于中”而形于画的表征。她借着传统中国绘画的语言,巧妙地结合了工笔与写意,细腻与豪迈的对比效果。这种独特的风格,非但充分显现了她个人朴质柔和的气质和不让须眉的
期刊
宛如一首首动人的民谣,又如低低的柔声倾诉,我们面前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女性天地。在这里回旋萦绕的,是一颗灵慧、敏感的心灵自然流露的清音。  在古仪的这些画作里,你会渐渐体会到情意真切而又感觉微妙,一种如同朝雾般轻柔而又抒情的感觉,一种典雅、细腻又含着一股高贵、脱俗的气息。阅读这些画作一点也不费力,它们既不宣讲深奧的哲理,也无意作某种布道,作者绝不想让你作一次疲惫的视觉旅行,也没有为你预备了丰盛的视觉
期刊
主持语:A12T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力量的发展,发掘最具潜力的艺术新星,通过展览展示、跨界整合助力中国当代艺术新生力量的成长。在A12T,艺术品不是拯救世界拯救灵魂的超级英雄,它是与你一起生活的朋友、知己。艺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闪耀智慧,带来愉悦,让我们思考,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一个更为开放和平等的时代,收藏艺术品不再是一种特权,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品味欣赏艺术品,因此A12T通过“艺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11月  受访地点:上岛咖啡  受访人:郑慧元  采访人:李 恺  郑惠元:我本科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国画、油画……我都涉略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负责为韩国的交流活动做翻译,前后大概两年左右,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彼此国家的绘画艺术很不一样。从国内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国画更像是西画,咱们传统的国画注重钩、染等技法,得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以供画家们来对应使用。  SHMJ:历史上提出
期刊
主持语:在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怀揣小小的梦想在自己的圈子努力前行,生活中也会遇到挫折和考验,对于积极的人,考验会化为动力。本期为大家奉上一个不断奋斗而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两位年轻人从对话中回忆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奋斗、他们所追求的文艺之梦,他们也曾经历彷徨、失落,而今他们经过踏踏实实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从他们的脚步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梦想始终在他们的生活中若隐若现,最终他们将理想释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研究中心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教师。从事中西比较诗学,经学解释学及中西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有《快乐学哲学》、《西方哲学导论》、《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等多本译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