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鼠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y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的出血动物模型常表现为血压波动范围大,脑组织损伤有限,因此本研究试图用大鼠建立一个无明显血压波动的长期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方法 将10 mL注射器空筒固定在外科手术板上方47.58 cm的位置作为储血库.大鼠麻醉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利用压力差使血液自动放出到储血库,以此诱导休克.休克过程中上下轻微移动注射器空筒调节注射器内的血液水平来控制平均动脉血压(MAP).28只雄性SD大鼠按不同复苏方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休克持续3 h,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各组大鼠的生理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在休克前后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 各组在3 h失血性休克期间,MAP可以准确地维持在31~35 mmHg范围内;在3 h休克结束时各组大鼠均能存活,未复苏(RN)组7只中有6只在休克结束后的2 h内死亡,复苏(RB和RR)组在复苏后3 h内均可存活;与休克前相比,各组休克后血pH值显著下降,血乳酸显著升高;失血性休克后20~30 min出现最大失血量,且最大失血量和最终失血量非常相近;病理结果显示所有大鼠海马神经元均有明显损伤.结论 采用注射器空筒储血技术,能准确控制MAP,防止明显的血压波动,有助于建立持续性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这种失血性休克模型能诱导可靠的脑损伤、有高度重复性、既可定压又可定容,因此可用于研究失血性休克的病生理变化和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NNN-链接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收治的12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NNN-链接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时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行走、上下楼梯
目的 比较月桂酸钠损伤内皮法与微球栓塞法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的差异,探索稳定、可用于疾病发病和药物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月桂酸钠组和微球栓塞组,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0.2 mL的月桂酸钠(1 g/L)或栓塞微球(40~120μm,1000个),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24 h再次麻醉动物测定相关指标处死取材.结果 月桂酸钠组可见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心肌细胞损伤,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酶指标与假手术比较未见差异.微球栓塞组可见微球栓
目的 探讨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M5)小鼠模型白血病疾病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U937细胞株沉默HO-1的表达,采用不同处理组的U937细胞皮下注射NOD/SCID小鼠的腋下,建立模型,分为空白组及实验组(U937组、沉默HO-1组、空载体组).鉴定模型构建成功后,比较不同组小鼠的肿块形成时间、肿块体积
目的 探索去氢木香内酯(DHCL)对胃癌细胞SGC-7901自噬、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分为DHCL 0μmol/L组、DHCL 10μmol/L组、DHCL 20μmol/L组和DHCL 40μmol/L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Western b
目的 建立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探讨其相对于传统皮下异位肿瘤移植模型的优势.方法 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开腹接种于SCID-Beige小鼠左侧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并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4、21、28天取瘤组织,与传统皮下异位移植的肿瘤比较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组织病理等指标.结果 注射相同数量肿瘤细胞后,原位移植鼠成瘤率在3个取材时间点均为100%,而皮下异位移植鼠成瘤率在3个取材时间点分别为33%、67%、78%,原位移植瘤成瘤率高于皮下异位移植瘤.接种肿瘤细胞的第14、21、2
目的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糖原贮积症0(GSD0)型斑马鱼疾病模型,研究该病的发病进程和机制.方法 针对gys1和gys2基因各设计一个靶点,进行基因编辑和突变体筛选;利用qPCR技术检测早期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基因表达情况,通过PAS染色技术检测糖原累积情况.结果 获得了gys1和gys2基因各两种有效突变类型的F2纯合突变体,成功构建了GSD0型斑马鱼疾病模型.gys1--纯合子F3早期胚胎发育迟缓,48 hpf内全部死亡,而gys2--纯合子发育正常.基因表达分析显示,野生型
目的 研究芹菜素(AGN)对MPP+诱发的帕金森细胞模型中自噬、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CCK-8筛选AGN有效浓度,SH-SY5Y细胞分6组:①对照组;②MPP+组;③A组:AGN浓度10μmol/L;④B组:AGN浓度20μmol/L;⑤C组:AGN浓度40μmol/L;⑥D组:AGN浓度100μmol/L.确定AGN有效浓度后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MPP+组及AGN+MPP+组.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Bcl-2、Bax、LC3-II、LC3-I、Beclin-1、ULK1蛋白
目的 制作一种用于小鼠后肢针灸的简易固定装置,为针灸实验操作提供经济实用、便利高效的工具.方法 按照设计图制作小鼠后肢固定器,由4位实验员A、B、C、D分别使用布制鼠衣和小鼠后肢固定器固定小鼠,针刺后肢足三里穴,观察固定所需时间、小鼠后肢回缩次数、针具脱落次数、小鼠体重以比较二者在针刺操作中的固定效果及对小鼠应激反应的影响;此外通过热辐射痛阈检测、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不同固定方法对小鼠痛阈、认知、情绪等的影响.结果 小鼠后肢固定器制作简单,与布制鼠衣相比,对小鼠体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小鼠后
目的 探究2,4-二胺-6-羟基嘧啶(DAHP)对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Feeney法制备脑外伤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AHP组、NOS激活剂组(四氢生物蝶呤(BH4)组))、DAHP+BH4组,每组12只,另选取12只大鼠仅打开骨窗不采取打击器打击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2 h,DAHP组尾静脉注射0.5 g/kg的DAHP,BH4组尾静脉注射0.3 mg/kg的BH4,DAHP+BH4组尾静脉注射0.5 g/kg的DAHP与0.3 mg/kg
目的 构建符合人类慢加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病理特征的大鼠模型.方法 在牛血清白蛋白诱导建立免疫型肝纤维化大鼠基础上,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模型,从肝、肠粘膜组织病理学,肠粘膜组织超微结构方面评判,是否成功构建符合人类慢加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病理特征的大鼠模型.结果 大鼠34 d内间断经皮下多点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乳化液后,88%产生牛血清抗体,予以尾静脉进一步注射6周后,肝组织病理学证实形成明显肝纤维化表现,再予以一次性腹腔注射LPS100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