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与自由--马克思自由伦理观的当代阐释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价值旨归。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考察人的自由,并在伦理关系中通过克服束缚自由的社会条件的方式来实现人的真实自由。生活时间是马克思对自由进行伦理思考的重要维度,这使得休闲成为马克思自由伦理观的重要表征。面对当代人对劳动效率和商品消费的过分追求造成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撕裂状态,休闲作为马克思自由伦理观具有重要价值与启示:克服对效率的片面追求,实现劳动与休闲的融合;批判消费主义对自由伦理的悖反,复归休闲消费的人本样态;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关系,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休闲幸福感。
其他文献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定价(平装):58.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19)》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7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科技等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国外读者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的尖端科技,为人从生命必然性的循环劳作中解放出来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超级智能的自我衍生通过迅速改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人的观念意识,但也为人类本真的生存发展带来潜在威胁:其一,人工智能在普遍日常化的过程中对主体生活的全面占有具有神圣化风险,成为智能化时代操控人的行为准则、秩序规范的"新神";其二,人工智能作为信息化时代高效率、高回报率的新工具,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功利化风险,成为助长工具理性、泯灭价值理性的新形式;其三,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技术垄断与
1986年,曾在国际马克思学界引起巨大波澜的苏联学者Н.И.拉宾的著作《青年马克思》出版了第3版。在这一版中,拉宾依据MEGA2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巴黎笔记所呈现的最新文本样态,对"巴黎手稿"群进行了详细的考究,对巴黎笔记的写作阶段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的三个收入来源的分析是从哪一个来源开始的、"穆勒评注"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本的写作顺序等文献学问题给予了展开式讨论,并在论据上对自己早先在这些问题上得出的结论予以补
随着时代课题的展开和当代政治哲学议题的介入,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兴趣也空前高涨。由于现代性意识形态及其主导的知识样式的巨大遮蔽,唯物史观在政治哲学中的贯彻面临着种种障碍。最主要的障碍来自意识形态的神话学,这种神话学以现代性的观念或范畴(特别是"正义""平等""自由"等)作为整个理论的立足点。与此相反,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决定性根基不是观念世界之任何一部或全部,而是社会-历史的现实。唯物史观的立场在批判地占有黑格尔现实概念的同时,将立足于"神圣观念"的抽象普遍性揭示为一种超历史的幻觉,即"原
契约论是近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通过"公意"为国家的合法性提供有效辩护。然而,黑格尔通过对"任性"和"意志"、"共同意志"和"普遍意志"的区分限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即它能够为市民社会中主体活动提供辩护,但不能证成国家的合法性,因为他的有机国家论的理论基础统一了普遍的实体性的客观自由和基于个人知识和他追求特殊目的的主观自由。马克思对契约论的批判是彻底的,他一方面论证了基于契约论的国家本质上是"虚幻的共同体",另一方面证明了以契约论为基础的市民社会仍然是人的异化和不平等的根源。因此,马克思通
中央编译局编译出版日期:2019年12月定价:23.00元《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是列宁论述布尔什维克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战略和策略、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策略的重要著作。
通过借助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解读马克思,早期柄谷行人引入了"非对称性他者"这一方法论原则对形而上学及古典经济学进行解构。伴随着对马克思理论立场理解的转变,后期柄谷致力于重建共产主义这一积极主张。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隐含的理论困难使其无法为此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柄谷转向了康德哲学试图对其加以克服。但是,柄谷的维特根斯坦式解读路径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根本的局限性,这使其遮蔽了马克思方法论深刻的理论内涵。
澳大利亚学者阿伦·盖尔提出,以往的辩证法在思辨方面缺失了一种文化总览意义上的宇宙融贯性和思维综合性的充分表达,所以主张将辩证法拓展为一种思辨,形成所谓的思辨自然主义辩证法。这种辩证法主要以"思辨自然主义"为基本立场、以"宇宙的自创性"为叙事基础、以"思维的综合扩展"为核心内涵、以"跨文化总览"为方法论视野。不可否认,这种辩证法对于人们较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有其重要意义,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只有辩证看待思辨自然主义辩证法才能更加科学地对待辩证法,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态文明建
今天我们为何要重访列斐弗尔?因为我们遭遇到四种殊为不同的列斐弗尔形象:一是被遗忘的列斐弗尔,二是被误读的列斐弗尔,三是被再生产的列斐弗尔,四是包含着许多思想与实践潜能的列斐弗尔。换言之,首先是被结构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敌托邦"抛弃在一旁的列斐弗尔,其次是被后现代主义化、后马克思主义化的列斐弗尔,再次,是都市化全球化的列斐弗尔,最后,重新回到马克思问题域的21世纪新辩证法的激进的列斐弗尔。关于他的思想潜能,本文仅以其《空间的生产》一书为例说明,把三元空间辩证法视为该书的核心观点,其实是一种后
齐泽克认为,谢林的神智学叙事是关于上帝创世及其作为绝对主体之创生的寓言。在上帝创世或创生之前,只有驱力的漩涡的疯狂运动,这是在上帝之中但又不是上帝的原始根据,这在谢林那里属于非时间性的"永恒的过去",亦即拉康意义上的"真实域"。世界(现实时间)始于原初的"分离-决断"行动对驱力的旋转运动("永恒的开端")的否定。这种分离-决断之行动创造了世界(时间),但它本身却不在世界(时间)中,因而它是无意识的。从另一方面说,谢林式的自由主体之自由是体现在主体的行动中的,是原初的/永恒-过去的原始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