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别有一番洞天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可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品质,使语文教学学习别有一番洞天。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传统教学忽视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严重扼杀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重视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容器”式的灌输,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火炬”。鉴于此,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鸟语盛会,各显音色”———探究性学习兴趣的激发
  著名的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而我们的课堂就好像是森林的鸟类进行音乐比赛场景,成千上万的鸟儿汇集一堂,每一只鸟儿都以圆润的歌喉,婉转动听的歌曲打动听众,让听众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所以教师授课时,要把学生看作身怀绝技的高人,给他们表演的平台,尽可能的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动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表现课文所反映的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相应的学习氛围。其目的在于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根据第一自然段讲“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悼念他”这个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当你看无数个花圈、无数对挽联、大人、学生、老人,各界人士都来悼念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时而讨论,时而沉思,时而疾笔如飞,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2.创设氛围,培养探究的态度
  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本保证,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也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如教学李白《静夜思》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
  二、“抛香诱鱼,满池花开”———探究性学习开展的品质
  教书就好像垂钓一样。钓鱼者面对满池的静水,应该怎样钓鱼呢?我以为,垂钓者必须根据鱼儿的生活习性、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选择垂钓地点,并配制香喷喷的食饵吸引鱼儿,激起满池的涟漪,诱发鱼儿满池开花的局面。“抛香诱鱼”的实质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1.鼓励质疑,培养探究好奇心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表现出一种好奇。好奇,使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在课堂中随时抓住注意力,学习起来不觉得疲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的“竞技状态”。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不会思考,不会怀疑,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进行正确的启发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浓厚的好奇心不仅能给优等生的智能“锦上添花”,还能给后进生的智能“雪中送炭”。
  2.给予成功体验,培养探究自信心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教师要善于“授人以渔”,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从而拥有掌握学习方法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使这种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和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记得学生在做《称象》这个实验时,一开始由于各种原因,竟做了4、5次都没有成功。老师对他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相信他一定能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这对孩子的鼓舞是相当大的,不久这个实验就取得了成功,学生便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去。我们先不去评价这个实验的结果,单是孩子在实验过程的表现就让我们值得深思。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切切实实地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使他们不仅在课堂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老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探究性学习的天地大得很,新课标大力倡导各科要以学生为本,探究性学习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门窗,它将给语文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机遇。只要潜心思考探究性学习,它会让我们别有一番洞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出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新气象来!
其他文献
纠缠源亮度和品质直接决定其作为量子信息处理资源的应用价值,研究参量转换过程中纠缠对的产生效率和品质随泵浦激光强度的变化关系对制备高品质纠缠源具有基础意义。利用参量
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 .笔者最近曾数次参与课件制作评比工作 ,观摩了不少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公开课 ,有两点体会 :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
摘 要:朗读能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以及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朗读是指学生发声的阅读,在朗读过程中逐渐理解文章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大对小学生朗读的重视力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能力,而且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主要阐述了朗读的涵义,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不断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是“半壁河山”,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对提高语文成绩尤为重要。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存在教授时间长而收效慢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每当写作文时总是愁眉苦脸,怨声载道。为此,我总结出来了一些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每当接过七年级新班,第一节
摘 要:存在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素材. 它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 本文以2014年高考中典型的存在性问题为载体,通过实例分析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几种求解策略.  关键词:存在性问题;特殊值;推理验证;等价推断;构造函数  存在性问题是研究具有某种性质或符合某种条件的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 它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问题设置形式,特点是对题目的结论以不确定
国内外概况rn国外概况.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1908年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先驱弗兰克·帕森斯(F.Parsons)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为标志,至今西方国家的职业规划理论已经相
原题:竖直平面内有一圆,半径为R,从圆顶点A作两条弦AB、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一小物体由静止开始分别从A点沿光滑弦轨道AB、AC下滑,求到达B、C点所用的时间? 分
在准连续情况下,通过求解低双折射光纤中含有拉曼效应的右旋与左旋圆偏振光所满足的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着重研究了低输入功率和高输入功率情形在加入拉曼效应前后,有效偏振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引入Benson真有效意义下的集值映射的共轭映射及Benson真有效次梯度,建立了Benson真有效意义下的共轭对偶理论,证明了强、弱对偶定理和鞍点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