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渔文化,打造“乡土型”语文课堂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象山有着丰富的渔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语文资源。本文提出,在语文课中引入渔文化资源,不仅让语文课堂内容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是对地方文化的弘扬,是最有效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渔文化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虽然,我们的每一个课堂都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的县级技工院校,就需要不断在课堂里渗透地方文化和乡土部分情节,从而让学生在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民俗风情同时,树立起“我以家乡自豪”的意识,强化学生扎根家乡、报效家长的意愿,更好地发挥技工学校服务本地经济的职能。因此,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课程,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这个重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语文课为载体,着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乡土课堂,让浓浓的乡土气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亲近家乡之情,使学生回归家乡,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象山是一个半岛,三面环海,海岸曲折,港汊密布。象山人的生活与海息息相关, “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一首清代古诗勾画了象山古城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文化特色。象山的渔文化历史久远醇厚,本人试着结合渔文化,谈谈如何打造渔文化乡土课堂。
  一、融入地方资源,丰富阅读课堂资源
  在阅读课堂中,有些内容离我们生活较远,引入身边的渔文化地方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离太阳最近的树》中“30年前的阿里”,当听说人们去挖红柳,作者毕淑敏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四个对不对说得理直气壮,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最终那“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有着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巨大根系的红柳訇然倒下了。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直至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
  对于沙漠化的环境问题,我们的同学没有切身的体验,笔者于是想到象山的休渔期。听老一辈人说,以前的大黄鱼有四五斤重螃蟹多如蚂蚁,都是一大锅一大锅煮来吃的,海蜇飘在海面上,到处都是,捞回家腌起来,如同腌咸菜一样平凡。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四五斤的大黄鱼,螃蟹也因稀少,餐桌上只能用养殖的螃蟹取而代之,海蜇的价格也上升到了每斤50~60元每斤。这种变化,感受最深的是应该是世代打鱼的渔民,就有了三个月的休渔期,让海洋生物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今天的渔业资源尽管不如从前却依然丰富。在阿里高原,当毕淑敏发出“烧火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的疑问时,得到的是一声质问和漠视,而今天的渔民不但意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并切实地付诸行动。
  象山人对大海充满敬畏之情,出海之前都要祭海,祈求丰收平安,感恩大海的馈赠,更懂得对大海的保护。理解了大海,当然也能理解大山,理解草原,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就不难理解了,对如何避免《狼图腾》中的悲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结合孟子对梁惠王的提议“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写了《像大海那样思考》,提出更好地让大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写得很有深度。
  阿里高原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用如此具体可感的生活现实一链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主题。而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又促进学生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或许,这是阅读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结出的一枚小小的果实。
  二、关注身边人物事,抒发作文真性情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大难题。每每看见他们写作时两眼呆滞,眉头紧锁,读着他们语言乏味、不知所云的文章,非常痛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老舍写了他热爱的北平,莫言写了生他养他的山东高密。那些优秀的作家,正是因为他善于描写他土生土长的环境中的人和事,才有了优秀的作品。所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写作素材,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一个有效途径。
  渔民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也给了学生丰富的习作素材。金黄的沙滩,浩瀚的大海,码头上的钢制渔船,马路上的运鱼卡车,海上的捕鱼生活,水产城的鲜活交易,休渔时的修船织网,出海前的祭海请神,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对这些,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为这是他们周围的环境,是他们父辈的生活。他们应该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学生对这些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反而挖掘不到其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教会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了《我的母亲》 《好雪片片》 《卖白菜》这些写人的范文,笔者便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渔民,写写渔民的生活、情感。将渔民这个特有的地方资源作为作文素材,从海洋中去打捞文字,书写海边人家的生活。
  比如卖鱼的镜头,观察一下码头卖鱼和街上卖鱼的区别。码头卖鱼,是整船整船地卖,一个月出海打鱼,着急回家呢,大着嗓门喊;而街上卖鱼的人是生意人,生意人赚钱靠的就是积少成多,所以尽管不失乡下人的爽快又多了一份精细。这样一点拨,学生就议论开了,有轻声交流的,有大声嚷嚷的,完全没了那种长吁短叹,咬着笔头的无奈状,而是积极讨论,思维处于紧张的运作中。
  正是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作品《海一样的父亲》、《海边的岩石》等尽管稚嫩,却不乏情感与思考。
  三、走进街头巷尾,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说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语文实践活动则是可以真正走进大街小巷去探寻的。
  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特色之一的是乡土语言,为此,笔者开展了一个“探寻象山鱼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渔区百姓中不少的生动语言多与鱼有关。他们中的老一辈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形容词,然而在生活中他们的比喻和形容却是十分到位的,让你一听就明白。
  有年轻人脸形长得比较长,在北方有可能被冠以马脸的称号,在渔村便被叫了一辈子的“带鱼头”,一个人身体虚弱就说他像“虾孱”一样。真是形容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还有谚语,美不胜收。“人凑人群,蟹钻蟹洞”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沙蟹命,劳碌命”村民们常常形容自己像沙蟹一样“吃吃壮,爬爬瘦”,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多大发展。“蟹有蟹路,虾有虾路”是指做事各有各的门路。这些谚语用渔民熟悉的鱼虾蟹的生活习性来比喻生活,无不透着渔村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感悟。
  还有鱼故事,如《九月九望潮吃脚手》,是讲望潮有个习性,天气一冷,便躲在洞里不出来,吃自己的脚手,吃完就寿终正寝了。由于这个习性,就有了一个《墨鱼和望潮》的民间故事,借望潮的习性将懒人的行径抨击了一回。
  象山渔文化博大精深,笔者将渔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已有六七年头,丰富的渔文化资源让笔者的课堂精彩纷呈,笔者也乐此不疲。
  这些有着醇厚乡土情怀的渔文化精髓将滋养、丰富、激励着我们学生,让学生有丰厚的精神家园,温暖而不空虚。
  参考文献:
  [1]奇山.潮烟人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卫星.传承地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然追求[J].辽宁教育,2014(21).
  [3]中共象山县委党史办公室.象山浪涛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象山县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如果以省为统计单位的村均债务超过100万,一定会引起整个社会的惊讶与不解。一个村,1000多名村民,一年负担的税费总额还不到10万元,怎么可能有百万元以上债务?如何承担得起百万元
(一)在改革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选拔制度上的探索1、乡镇人大代表直接提名乡镇领导干部候选人。1998年,四川省绵阳市选择了11个乡镇进行试点,将乡镇长候选人改为代表直接提名,并确定
期刊
由于笔者兼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缘故,经常去翻阅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杂志,最近在《小学语文教师》08年第1期上看到了贾光远的《没见过晚霞和星空的孩子》一文,大吃一惊,现在的孩子
摘 要: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专业建设目标、准确设立专业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优质的就业平台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模具制造技术 专业建设  据笔者了解,广西很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出现了招生严重萎缩的现象,不但影响了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乡土知识是由区域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产生、传递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地方性、整体性和口头性的特点。乡土知识教学是中小学增强与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实际
“孝”是一种已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解释“孝”是“善事父母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女敬爱奉养父母的行为。改革开放后,传统道德,包括“孝”的涵义也得
经唇下鼻中隔入路垂体瘤手术12例。痊愈10例,遗轻度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不全2例。与术前功能状态及肿瘤大小有关。文中介绍手术改良方法使鼻中隔与外型得到良好的保护。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持续旺盛,然而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如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非常紧缺。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高职旅游管理建设的改革措施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管理建设改革
期刊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建于1962年,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高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校就着力从自然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三方面入手创建和谐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