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过程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简结转新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贯穿着问题,着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因此,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认为在化学课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可遵循以下流程:
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我们要趁此机会,趁热打铁实施问题教学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下面具体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在学生中的印象,让学生记得更牢。创设问题情景的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此学生充满好奇心,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方法很多。如:在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中,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做深呼吸。然后问做呼吸时,既吸入了空气也呼出了气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区别和联系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课中,送给学生一份礼物,学生很兴奋,可打开一看却没发现有“东西”,此时及时设疑“真的什么都没有吗?”这时学生会豁朗开朗,原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在第一个环节—问题情景的刺激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了,是引入正题的时候了。即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实施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可结合课本具体内容设置悬疑,引导学生预习,围绕所设问题去进行思考与学习,并提出假设。比如:(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都一样吗?(3)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都分别由什么气体组成?它们各气体的含量是否一样?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对本节内容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预热作用。
预习完毕,接着下来就是提出问题与假设。如: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假设:(1)吸入空气中氧气多,呼出气体中氧气少;(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多(3)吸入空气是氧气,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4)呼出气体温度较高。
三、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3)各小组互相交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直接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但问题教学法提倡的是体验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得出结论进行小组交流时,让学生进行当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时适时适度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简结转新
简结转新就是在小结笨节课内容后,引导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即将前面的问题进行延伸、深化、形成新的探究问题。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课,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延伸以下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否只有一套?(2)能否将它改进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呢?(3)你能在课外自己动手用日常用品制作一套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吗?
总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每个环节都贯穿“问题”,贯穿“疑”,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只要我们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那么化学教育一定会更有新气象,与时具进。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栗木中学 550100)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过程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简结转新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贯穿着问题,着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因此,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认为在化学课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可遵循以下流程:
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我们要趁此机会,趁热打铁实施问题教学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下面具体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在学生中的印象,让学生记得更牢。创设问题情景的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此学生充满好奇心,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方法很多。如:在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中,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做深呼吸。然后问做呼吸时,既吸入了空气也呼出了气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区别和联系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课中,送给学生一份礼物,学生很兴奋,可打开一看却没发现有“东西”,此时及时设疑“真的什么都没有吗?”这时学生会豁朗开朗,原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在第一个环节—问题情景的刺激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了,是引入正题的时候了。即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实施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可结合课本具体内容设置悬疑,引导学生预习,围绕所设问题去进行思考与学习,并提出假设。比如:(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都一样吗?(3)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都分别由什么气体组成?它们各气体的含量是否一样?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对本节内容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预热作用。
预习完毕,接着下来就是提出问题与假设。如: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假设:(1)吸入空气中氧气多,呼出气体中氧气少;(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多(3)吸入空气是氧气,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4)呼出气体温度较高。
三、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3)各小组互相交流,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直接把实验结果告诉学生。但问题教学法提倡的是体验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得出结论进行小组交流时,让学生进行当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时适时适度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简结转新
简结转新就是在小结笨节课内容后,引导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即将前面的问题进行延伸、深化、形成新的探究问题。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课,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延伸以下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否只有一套?(2)能否将它改进为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呢?(3)你能在课外自己动手用日常用品制作一套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吗?
总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每个环节都贯穿“问题”,贯穿“疑”,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只要我们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那么化学教育一定会更有新气象,与时具进。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栗木中学 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