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向前冲

来源 :新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听说铁岭市银州区第七小学的六年一班很有特点,慕名去拜访班主任陈红老师。“其实我不怎么管理学生,咱班49名同学,我也就管12个。”陈老师语出惊人。
  原来,陈老师是用分组评比方式管理班级。先挑出班里12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即一号组员,每组必须有一名在学习上最需要帮助的四号同学,二三号组员自由组合。每学期在卫生、纪律、学习多方面对12个小组进行考核,最优秀小组将得到奖励。
  这样的分组管理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从六年一班的日常片段中,也许能找到答案。
  组长的心愿
  要想小组评比优异,不光组长成绩好,还得团队表现好。卫生纪律啥的都好说,如何帮助组员提高成绩,各组组长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动脑筋。
  第四组组长朴秋宇发现李宸宇经常死记硬背不理解文意,就想到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夸张地用肢体语言提示来记忆内容。大家经常笑作一团,背诵起来有趣又有效。
  第六组组长祃继宇讲题时喜欢当场检验“教学成果”。“怎么求平行四邊形面积?”讲完题的祃继宇提问。四号王润东很快回答:“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祃继宇追问。 “平行四边形里面有正方形,不对,有三角形……”王润东犹豫着说。
  陈老师说过:听明白的题,一定能给别人讲明白。要是讲不明白,说明还没有真正明白。看来王润东并没有真正听懂,祃继宇决定请出教学工具。他取出一把绿色塑料棒,在桌子上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我在这里放一根小棒,是不是分出了一个三角形?”王润东点点头。“我要变魔术了,”祃继宇故作神秘地说,“把这个三角形补到那边,会发生什么?”
  王润东看到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眨眼间变成了长方形,又通过几次亲手操作,转化图形到演算推导结果,终于弄清楚了公式的来历。他不仅给组长讲得仔细明白,连第二天对老师的提问都表达得清清楚楚。
  能帮助组员取得进步,带领小组冲击优秀,不就是每位组长最大的心愿吗?
  用心换真心
  一个小组的排名是否领先,成绩是否优异,很多时候是由学习相对薄弱的组员决定的。在团队的关照下,四号组员往往用加倍的努力,回报着伙伴儿们的关爱。
  姜金杉是第五组的第五号组员,也是全班唯一一个五号。有一次考古文,姜金杉没有背好。到中午开饭时间,组长孙晨瑞发现他人不见了,便出去找了一圈儿。原来姜金杉一直在走廊尽头端着书低声背诵古文。
  “吃饭了,咱组把饭都给你打好了。” 孙晨瑞招呼道。
  “等我背好的。”姜金杉头也不抬地说。
  “不差这一会儿,先吃饭!”组长下令。
  “背不下来我不吃饭,我不要拖咱组后腿!”姜金杉斩钉截铁地说。
  感动之余,孙晨瑞看他翻来覆去地读着《小石潭记》,却还是记不住那些拗口的词句,耐心点拨道:“‘往来翕忽’不好记,你可以想成——往咱班张敏来那边一吸一呼……”姜金杉愕然,很快便心领神会。组长的窍门果然好用,十几分钟后,完成了背诵任务的姜金杉回到教室,开心地享用起午餐。
  谈起组员情况时,第十一组组长宫镶琳深有感触:“我组四号闫枫只是贪玩儿,其实思维灵活、悟性很高。遇到我头疼脑热时,他会照顾我,帮我打饭接水。他转走的时候,我感觉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我还选择你
  六年一班的12个组,一学年调整一次。第一组组长于佳鑫就是由二号组员提升的。说起来还有这样的插曲:
  五年级的一次体活课,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做游戏,只有第一组的四名同学留在教室。组长张天亮(化名)对埋头赶作业的吕天爵催促道:“快点儿写,就因为你,我们都玩儿不成了!”
  陈老师规定,小组全员抄完复习题可以上体活课,但凡有一名成员没有完成,整个小组都得在教室陪着。看着窗外愉快玩耍的同学们,张天亮突然烦躁地大喊:“啊——我受够了!”大家都吓了一跳,却不知该说什么,教室里的气氛一时间非常尴尬。
  本来越急越写不快的吕天爵停下笔,身体晃了晃最后还是坐在原位,一声不吭地奋笔疾书,任汗珠掉在作业本上。二号组员于佳鑫打破沉默,走到吕天爵身旁说:“来,我给你念题,你写。”吕天爵感激地冲她点点头,总算在下课前赶完了进度。
  又一学期开始了,张天亮表示自己不喜欢管理别人,不愿再担任组长。于佳鑫升为组长。选择组员时,吕天爵对她说:“你有耐心,讲的题我也能听明白,我还想和你一组。”
  于佳鑫装作为难的样子,趁机提出条件:“那你写作业得快点儿,写字不能太烂,我讲题时必须听我话。”
  “都听你的!”吕天爵高兴地满口答应。
  因为组员可以自由选择,本以为每组的四号变动最大,结果却出人意料:任二号和三号怎么流动,绝大多数组长和四号组员从来没有分开过。大家都说:在帮学的过程中,摸清了彼此的脾气,已经产生感情,不想换人了。
  老师管理组长,组长带动组员。正是这样的分组管理班级的方式,让陈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六年一班也因此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班级的纪律、卫生、各项活动自不必说;每人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并摘抄积累佳句;每人每周完成三篇日记,当堂作文练笔手到擒来;全班在三年级时都已掌握“小学必背75首诗词”,到五年级下学期已经把“初中61首必背古诗文”背诵完毕。
  “小学阶段重要的事情一是积累,二是习惯。把这些在小学培养好,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是陈老师的追求。实际上,六年一班全体同学在组队冲击优秀的过程中,已经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其他文献
皮影匠,胡子长/古老故事里面藏/灯光下,掐嗓唱/手中影人晃又晃/拿大刀,去打仗/阵前杀敌名声响/张灯结彩喜洋洋/乡土文化放光芒!《爷爷是个皮影匠》这首童谣,出自凌源市实验小学六年八班的崔涵硕之手。别看她只有13岁,去年凭借这首童谣荣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一等奖,与全国知名作家和教师同获殊荣,成为凌源人的骄傲。  谈起这首童谣的创作,还要从崔涵硕和姥爷的故事说起。姥爷在世的时候是个皮影迷,每周都带
期刊
“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呀?我都想您了。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快乐儿子,你在家照顾好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等疫情结束后,爸爸就回家。”  “孩子,看妈妈的新隔离服好看吗?元宵节快乐!”  “妈妈,您什么时候下班啊?我今天帮姥姥洗菜和擦地了。”   这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一家人通过视频通话中的部分对话,说话的孩子是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三年七班的学生,名叫张柏源,他的爸爸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妈妈
期刊
2019年,新疆、西藏的同学们再次来到辽宁。如果说参观游览开阔了视野,那民宿活动就是温暖了心窝——他们在辽宁小伙伴兒家中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爱,这也让大家于分别时刻怅然若失。  一放学,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校四年二班的尤艺霖便蹲在地图前丈量新疆和辽宁的距离,她盼望着参加民宿活动、进行家庭体验的新疆小伙伴儿来家做客。在此之前,她刚刚把填好的“结对子”报名表,认真地收在书包里。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迎来
期刊
2019“民族一家親”辽宁·新疆·西藏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为三地的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期刊
出自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四年八班周子杰之手的“儿童防疫绘本”成了网上爆红、被家长们争先转载的作品。这本“网红”绘本由彩铅绘制,共分九个章节,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冠狀病毒的样子、危害性、得病的症状,如何防控以及告诉小读者们前线的医生正在辛苦付出,我们听话地“宅”在家里就是为祖国作贡献。插图轻松幽默,语言准确严密又接地气,小孩儿大人都喜欢看。
期刊
苍茫的沙地,浩瀚的星空,其间有一座人烟寥寥的村落——乌粮。八年前,少年砂粒在县城读书,因自己的鹰不被接纳而驾鹰出发,走向草原深处。从此少年绝迹,鹰独自归来。八年后,一个名叫星尘的少年与观星团走散,迷失乌粮之际为砂粒的父亲砂爷所救。   此时,狼群也在窥伺着乌粮,砂爷和星尘惺惺相惜。一位失去孩子又爱管“闲事”的父亲,一个暗藏心事却向往自由的观星少年与清高孤傲的鹰,梦想凌空飞翔的公鹅组成“护羊战队”
期刊
惊鸿心爱的蓝宝石不见了!他十分确信自己把它放在了床头,现在却不翼而飞。  惊鸿回望四周,试图找到蛛丝马迹,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门挡处,什么东西在反光!  惊鸿走到门口一看,果然是自己的蓝宝石。“不对,有蹊跷!为什么会在这里?”他放下蓝宝石,偷偷藏到书桌下面……  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从门后走出来,用力地推着蓝宝石,试图把它推到门后。  “嘿,你这个小偷,快放下我的蓝宝石!”惊
期刊
瓷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在这张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美名片上,镌刻着国人的智慧、文化的内涵、民族的骄傲。   在英文中,“China”一词代表中国,那么当字母C小写后,“china”这个单词的另一层含义是什么呢?先卖个关子,看到后面你就知道啦。   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光辉灿烂,我们很难在有限的篇幅内作以详细的介绍,那么透过几个关键词简单了解一下吧。  “瓷器”在
期刊
何润泽刚到的那天,我和他手拉著手一起站在礼堂的舞台上。他的手很烫,因为路途太远,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发着高烧。带队老师建议他不要继续参加活动,回酒店休息做进一步观察。我很担心他,但也好想让他住到我家,希望能够照顾他。润泽自己选择坚持参加,老师被他的精神,还有我和妈妈真诚的期待打动了,我们的“友谊之旅”就此开启。  在妈妈的照顾下,润泽的烧很快退了,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我们一起吃饭、看书、下棋、骑车;
期刊
在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宁山娃们通过视频、书法、绘画、手抄报等形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老师们也都大显身手,为全民战“疫”助力,美术老师齐敬手绘了宁山路小学的形象娃娃——寧宁和山山面对疫情如何防范,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居家防疫身心疲,体育老师来帮你!战‘疫’不乱窜,宅家常锻炼!”体育组王心蕊老师编排录制的居家锻炼视频,带全校师生及家长一起跳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