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管理之道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64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之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做人之道,也可以是管理之道。因为管理也是一个管理者进行由内而外,由己到人的一系列心智和行为的活动过程。以“修身”为界,前四者属于管理者的自我道德修养之道,即自我的内管理,后三者则是管理者对外管理行为。外管理是以内管理为本的,故《大学》的管理之道是以修身为本。
  关键词《大学》管理修身
  《大学》作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古至今都受到了众多学识之人的追捧。儒家也作为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学者更是紧扣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和创新儒家哲学的精华思想。由于儒家的伦理学不仅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从宏观上看,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也与儒家的伦理思想密不可分。儒家的政治哲学,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均体现于它的实践伦理上,因此研究儒家思想毫无疑问是当今管理学界的一大热点,发掘儒家哲学的管理思想是有利于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出现的管理现象及问题,尤其在中国特殊的现代化进程当中。《大学》是中国“四书”之首,而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第一大基石,一句“治国平天下”引来的是无数君王政治家的青睐,而其中的道理更是折服了不少远见与睿智并存的管理者。
  一、《大学》之道与管理
  《大学》无外乎“格物”“至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语。为何说《大学》是“四书”之首,北宋的二程认为《大学》是“初入德学之门”的要籍。因为它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了“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由己达人的行为与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发扬其内在的光明德性,当然这种德性是儒家所倡导的人性与心性,而后通过自身来影响别人,即“新民”的过程,最后达到“至善”的境界。吾人认为此“至善”的主体是多元性的,或是多样并存的,可以是他人,心灵,道德和事理等。而管理也是一个由内而外,由己达人的行为与过程,因为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行为,是管理者在组织系统中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因此有人说管理就是决策,也是一个不断做出一系列决策的过程。德鲁克指出:“管理的主旨是在研究如何组合人与事为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以达致企业目标。”在一个组织内,一个系统内,管理者的工作离不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大学》之道的管理思想就是启示管理者如何“明德”与“亲民”,最后使组织和目标达到“至善”,这就要求管理者的心智活动和行为举止都离不开“德”。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每样事物都有本和末,每件事情都有始和终,由“知”到“得”,也是要分清本末,知道先后的程序,才能慢慢找到规律。管理亦同,最终想得到组织的“德”,管理者光有“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虑”来统筹策划,方能在心定而临危不乱。因此管理主体的心智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由“知止”到“心定”到“心静”再到“心安”循行渐进的过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在管理的角度上看,“格物”、“至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包括了内管理与外管理两个方面,以“修身”为界,之前属于管理者的自身内管理范围,或者是管理者内在伦理的体现和发展;“修身”之后的属于管理者对外管理的范畴,是管理者内在伦理的外在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此排序不可混乱或倒叙而谈,也就是说儒家哲学强调的是“内圣外王”,管理者要实现外管理,是以内管理为基础的,否则管理这一行为与实践是无法进行下去的,这也就是《大学》之道强调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不难看出,《大学》的管理之道,是管理者通过由内而外,循行渐进的“明德”与“新民”,最终实现组织和目标的“至善”,而关键在于“修身”。管理者加强自身的修养,通过内管理而作用于外管理,也是历代君王贤士所推崇的政治哲学。但是国家社会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管理者的内管理与外管理之道理应注意时代的需求与因素。
  二、内管理
  所谓内管理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即蓄德储仁以修身养性。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道德与修养更必不可少。儒家提倡人们去寻找知识,努力做到穷其理达其致而近道,于是便有“格物而至知”。天下的大事小事都有其中的规律和道理,我们要用自身的感官和认知能力以及已有的经验去探究新的,未被发现的知识。渐渐地认识到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廓然开朗,与道同存,与理并在。当然,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天下万事万物是的道理不可能被穷尽,因此,“格物”方能“至知”。对于管理者而言,更需要行“格物”之道,只有认识越多事物的规律与道理,才能“心明”,只有对更多事物的“贯通”才能在决策时更好的统筹把握。现代的不少管理者除了对自身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之外,也不断的学习本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以求融会贯通而更好的为管理服务。在知识与科技愈来愈发达的今天,管理者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整合新旧的知识,才能提高实际管理中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此所谓格物致知。
  而然仅仅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面上,这不是儒家所认同的“人才”。君子应以德为本,古代所流传的“泱泱大国”之称,不仅是因为国家地大物博更是因为人们德礼并存。只有做到意念真诚,内心才能端正。谁不希望自己的管理者是一个真诚正心的人呢?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了。如何做到“诚意”“正心”,《大学》里给予的答案是“勿自欺也”,即不欺骗自己,做到表里如一,即便在独处的时候。所谓“诚于中,形于外”,管理者自身的“诚意”对于管理对象和管理实践的作用是潜在而无法估量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视为中华美德,很大程度上,有了这个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才有社会大和的存在。可以说中国的“仁”文化推广的很好,但是相对伦理来说,侧重心智的“诚”文化却没那么注重。而当今社会的商业道德危机很大部分与企业管理者的“诚”心有关。他们欺骗了消费者,也欺骗了自己的良心,在欲望面前不懂如何坚持“诚意正心”,因此,管理者自身做人的根本不能忽略“诚”,这样建立起来的道德才会坚如磐石而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继而才能“明明德”,“亲民”。   三、外管理
  如果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管理者“身修”的个人品德修养范畴,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疑是管理者在群体中的对外管理的行为过程了。此时管理者的管理对象不是自身,而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乃至属于他的“天下”。在《大学》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然而修身,不仅仅是要做到以上的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更是要理清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关系,并履行自己位置上的责任与道德,所谓“正人先正己”。只有以这样的“修身”为前提,长辈在管理家庭,君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才会更有说服力,只有得到君民的首肯,统治者才能巩固天下。故《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社会的五伦都有其特定的伦理准则,故进行外管理的过程中是绝对不可忽视管理主体与客体各自的伦理关系,可以说,管理者的外管理也是其内在伦理的外在体现。
  关于“齐家”与“治国”,二者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范围是不同的,为何“齐家”是“治国”的基础,不可本末倒置呢?这里不可不提一个伦理准则:孝。儒家非常提倡以孝做人,以孝治国。首先,孝是符合人心人性的一种德行,父子关系做到父慈子孝,是儒家伦理哲学中一种家庭的理想状态。在国家和社会形成之前,人们是以血缘为纽带首先形成的是家庭关系,做到家庭中的父慈子孝才能让这个家族在竞争中生存和兴旺。然后才有国这个大家。其次,当父子伦理中的“慈”与“孝”搬到君臣关系中时,便是“仁”与“忠”了。君仁臣忠,是父慈子孝的在社会中外在化和扩大化。故,孝是本,齐家是本。所谓爱民如子,也透露着儒家管理的一种民本思想。对于管理者而言,无论管理的是一个家庭式的组织,还是社会中的群体,首先在管理过程中找到某种内在的本质与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还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以及处于这个位置上的责任与义务。
  “平天下”,相信多数是管理者最终的外管理目的。“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治国者只有行絜矩之道,便得人心,得天下。“所恶于上勿使以下”,这里的上下以及前后、左右都是强调人际关系。而在实践中,处理这些关系的普世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管理活动中,要做到具体的为他位之人着想,才是仁政之道,也就是所谓的絜矩之道。一个以身作则的管理者,是将自身之仁而推己及人的,这样便无形地提高了对管理对象的激励力。这种激励是物质提供不了的,而且比物质激励更有说服力。只有善为人想,方能得人心。因为天下属于人民的,不是某个统治者的,一个组织是因为全体共有而存在的,而不是某个管理者所拥有的。
  四、结语
  《大学》的管理之道,修身是基础,强调了管理者的自我内在管理是外管理之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本末倒置,始末乱语。而内管理要求管理者首先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顺利的进行外管理。内管理之所以能作用于外管理首先在于管理者能清楚认识并做到自身所在位置所规定的伦理之“德”;其次,此“德”性要符合管理主体与客体的人心人性以及所在群体的文化,管理过程便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伦理规范的德性应该是对应的,因为所有的人际关系也是相对而言的。如父慈子孝中不能只谈孝而忽略慈,君无仁,臣不忠亦是仁。故在管理的过程中,明确自己位置来发挥德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大学》中这种由内而外,推己达人的哲学思想无不充斥着人本管理的思想。管理者不仅要对内发挥着人的德性,对管理客体也看作是社会的,群体中的人来实行仁政。如果把儒家的自我管理发挥到极致时,那么管理者完全可以在这个组织中做到“无为而治”了。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管理之道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王国轩,张燕婴,蓝旭,万丽华译.四书[M].中华书局.
  [2]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3]成中英.文化·伦理与管理[M].东方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2014年和2015年,中俄两国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青年们的互动交流,将带来两国间友谊的新见证.rn翻开史册可见,在中俄(包括前苏联)现代关系史上,最早公开组团赴苏访问的
摘 要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具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一味的将企业的战略管理应用于公共部门中,公共部门是非营利性的,因此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还有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也不能和企业战略资源管理一概而论。本文主要从过程和趋势两个方面来讨论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关键词 战略管理过程 发展趋势 公共部门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一)发展初期共识、明确战略理念  在初期发展共识,明确战略理念时可以采用纳特·巴
葡萄酒拍卖作为葡萄酒投资的一个特殊渠道,对葡萄酒投资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拍卖是一种古老的葡萄酒销售手段。  几个世纪之前,英国人就开始从波尔多进酒自己消费。由于波尔多酒具备优秀的陈年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表现很好,这才使得葡萄酒收藏成为可能。当人们纷纷爱上收藏波尔多老酒的时候,葡萄酒拍卖应运而生。也可以说,正因为有了波尔多酒,才有了葡萄酒拍卖。1766年,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Chri
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中,有两大系统常常出现问题,那就是暖通空调的通风系统(简称风系统)和暖通空调的冷热水系统(简称水系统).就冷热水系统中很少出现的故障,空调水
【摘要】收音机教学是我校电子技术课程中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不但要求学生学习好每一部分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收音机组装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边学边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专业课带来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技能;培养;专业课;  收音机是由机械器件、电子器件、磁铁等构造而成,用电能将电波信号转换并能收听广
不是所有人都会来到这里,但从没有人来过就会忘记.墨西哥是个包容欧美风情却又恰当地保持本色的国度.这是一个人声鼎沸的地方,但也能找到文艺静谧的岸边.如果你爱美食、美景
期刊
化工行业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随着化工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企业的规模和产量也越来越大,工作人员便逐渐开始关注保持生产效率等方面,而使用化工机械维修保
美日印“马拉巴尔”海上军演6月10日在日本开启.有外媒指出,这正是美日印三国联合向中国施压.军事专家在接受央视《今日关注》采访时表示,美日想拉印度一起向中国施压,制造美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