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蹲起活动的运动生物力学

来源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 KA)后中远期患者膝关节的高载荷高屈曲度活动进行运动学特性和力矩分析,以评估U KA疗效、指导术后康复进程和预期并发症.方法 本研究是临床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初次单侧内侧间室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患者,纳入经影像学诊断Kellgren&Lawrence分级1或2级),排除下肢创伤、肿瘤、身体质量指数(BMI)≥26及有并发症(假体松动、感染、对侧骨关节炎进展)等病例,术后定期(12、18、24个月)随访复查并筛选功能康复状态稳定患者26例入组.应用VICON T40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AMTI压力反馈系统测量UKA患者自然下蹲动作模式下的运动学和力矩参数.同时入组健康人群22例作为对照组,双尾t检验比较UKA术后与健康肢体的蹲起模式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4±1.5)个月.术后一年期UKA患肢膝关节最大内翻角度(21.20±2.30)°,最大胫骨内旋角度(16.90±1.80)°,伸膝力矩峰值(0.310±0.040)N/kg,内旋力矩峰值(0.020±0.008)N/kg,均较健侧肢体和健康人群有明显降低(t=2.6,P<0.05),而内翻力矩峰值(1.220±0.050)N/kg较健侧肢体和健康人群有明显升高(t=7.9,P<0.05).结论 活动平台UKA在改善患侧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和伸膝力矩的同时对健侧肢体的生物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术后早期患肢深度屈曲时伸肌力矩减少,内收肌力矩增加.随康复时间增加U KA患膝的活动度和伸肌力矩趋近于健康肢体,对中、长期理想的康复结果有积极的预测意义.
其他文献
线粒体疾病受线粒体DNA和核基因组的双重调控,对线粒体DNA的变异解读一直充满挑战,本文将美国贝勒医学院临床医学遗传诊断室于2020年发表的线粒体信使RNA(mRNA)变异分类标准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线粒体mRNA变异解读的最新依据。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1、2、3、7 d的SOFA评分,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通过诊断试验分析不同时间点SOFA评分对重症肺炎ARDS患者及不同年龄段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纳入88例患者,最终存活42例,死亡46例,病死率为52.27%。死亡组年龄明显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被动抬腿试验(PLR)前后颈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和校正血流时间(FTc)预测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PLR实施前后,利用超声监测颈动脉VTI和FTc,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膜透析(腹透)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和常规手术置管3种手术方式在腹透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3日至2020年2月14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终末期肾脏病行腹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下置管组(23例)、经皮穿刺置管组(29例)和常规手术置管组(35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腹腔出血、腹直肌出血、切口疼痛、渗漏、导管移位、腹膜炎)和远期并发症(导管移位、腹膜炎、疝气、胸腹瘘、腹透管阻塞)发生率的差异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择期单侧THA患者,排除多发损伤、病理性骨折等.以术后住院时间>6d为延迟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6d为对照组.收集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数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诊断、术前活动能力、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长、麻醉方式、术中补液、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是否输血、术后镇痛方法、Clavien-Dindo分级、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和下床时间.分析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
膝骨关节炎(KOA)是以软骨退变及关节间隙变窄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骨密度(BMD)是指单位体积或面积的骨矿物质含量,是临床上用于反映骨质量的重要指标.全身BMD和膝关节BMD与KOA的分级,疼痛,生活质量及术后效果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膝关节BMD对于KOA的早期诊断、发展和预后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且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膝关节BMD测量方法尚未统一,成为制约研究二者关系的瓶颈.本文对膝关节BMD与KOA的关系重点阐述,简要回顾并对比了近年来有关膝关节BMD测量方
目的 评价关节腔内(IA)和硬膜外注射(IE)吗啡镇痛对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并追溯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应用IA和IE途径注射吗啡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排除镇痛药物含有其他配方麻药,或纳入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术前服用镇静、镇痛药物的相关试验,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而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疾病是一类在骨科疾病中比较少见的疾病,该类疾病病程进展迅速,早期各类检查与一般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并无差异,但是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髋关节的严重破坏.因此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导致延误病情诊疗.国内目前缺少系统分析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疾病诊断及其特点的文献.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疾病好发于老年女性,多单侧发病,病情进展迅速.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生物应力改变、软骨下不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破骨细胞异常活跃和药物毒理反应等学说.该病主要以病史和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依据,实验室检验多为阴性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7只3月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2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10 min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二甲亚砜4 mL,姜黄素组经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用4 mL二甲亚砜溶解)。每组随机取其中15只大鼠,于术后2、12、24 h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二胺氧化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RA)和传统手工(CM)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威科集团下的Ovid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共5个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使用机器人辅助和传统手工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提取相关资料(纳入比较机器人辅助和传统手工手术的随机临床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RCTs文献,共686例全髋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