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一切皆有因果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言笔下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以佛教的“六道轮回”理念为内在建构的基础,记述了自1950年的土地革命一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五十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以主人公西门闹几世轮回成牲畜的手法,刻画了西门一家三代的发展历程以及背后所映射的中国农村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起起伏伏。
  关键词:六道轮回 因果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讲述的山东西门屯自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至新千年这五十年以来,三代人之间生死纠缠的故事。第一代家主西门闹因继承家田,翻值三倍而发迹,成为高密东北乡的首富,娶妻白杏儿而无所出,后又纳婢女迎春为二妾,生了一对龙凤胎取名为西门金龙和西门宝凤,后再纳吴秋香为三妾。1947年,地下党员洪泰岳借土地改革之名,命佃农之子也是当时的民兵队长黄瞳枪毙西门闹,并将其家产田地充公。
  西门闹的离去直接导致了西门家的败落。迎春改嫁家中长工蓝脸,并于1950年生下一子蓝解放,而吴秋香改嫁黄瞳,生下双胞胎姊妹黄互助和黄合作。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长大成人,西门金龙和蓝解放分别娶了黄家姐妹,前者无嗣所以十分宠爱养子西门欢,并与庞抗美私生一女庞凤凰;后者有独子蓝开放,却因有了第三者而导致家庭的破裂。这最后一代男女皆为同一祖母——迎春所出,却阴差阳错相爱结合,更于新千年到来之际产下先天有怪病的大头婴儿蓝千岁。“六道轮回,大气磅礴。半个世纪,乡村中国。”《生死疲劳》扉页上以短短的十六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整部小说的关键思想。小说以轮回转世作为主线,讲究“六道轮回,一切源于因果”,紧紧围绕“轮回”这一基本框架而展开,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因果轮回的思考。
  从文章的行文结构来看,小说以地主西门闹含冤而死后,先后转变为驴、牛、猪、狗、猴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生命历程为主线,围绕土地改革、入社、四清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重要时期,谱就了一曲由丰沛充盈的生命力所演化而出的篇章,展示了在历史浪潮中人的生存状态、情感经历、价值观念,以及人生历程,将美丑对立,善恶交织的复杂人性揭示得淋漓尽致。其原始的自由精神、野性激情迸发出的生命活力,令人心驰神往。
  小说的开篇主人公西门闹出场便是以鬼魂的形式存在,冤死后的他,被阴差架着去见阎王。在与阎王的谈判后开始了他的轮回之路。也正由于他是一个灵魂的存在形式,一个超越当下人类所能感受到的艺术形象,所以能在轮回后仍然保留着前世的记忆,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可以俯瞰众生的上帝视角。
  轮回的第一世:《驴折腾》是西门闹第一次被阎王投入畜生道之后转世为驴。从驴的视角阐述了1950年至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几件农村大事——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此时化身为驴的他对前世还有着深刻的记忆,还对前世人们对他不公正的审判心怀怨恨,因此作者选择了与这个脾气相对应的驴作为西门闹的第一世,有着典型的驴脾气,性格急躁、怨恨冲天。通过驴的视角,展现了西门闹死后的命运:几个老婆都已改嫁他人,捡来的蓝脸翻身成了他原来家里的主人;另外,作为一头驴,他又深深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好。出于对自由的追求,对摆脱束缚的渴望,他甚至希望能够和心爱的母驴一起私奔,但是到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大饥荒的时候被饥民打杀,成为饱腹的美食。莫言给本章取名“驴折腾”,既符合驴子本身精力充沛、逃离羁绊的生物本性,又与上一世西门闹冤死时的心境相对应,生前的因造就了死后的果。
  第二世,投胎转世为牛的西门闹,通过牛的视角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前期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初期的中国农村,这一部分的叙述已经由蓝脸变成了他的儿子蓝解放,同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由”成为一种奢侈的幻想。蓝脸因为不愿入社、坚持单干,被全村人孤立和敌视,到最后甚至连家人都与他分道扬镳。而作为蓝脸唯一的伙伴西门牛,则是选择默默地陪伴着蓝脸,这一世的西门牛在经历了上一世的生命之后,对于冤死的仇恨大大削减,此时的他慢慢地开始转向了对普通生活的向往,前世的遭遇慢慢磨砺着他的棱角,他并不敢奢求自由,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老实耕种、勤恳收获,不被时代浪潮卷走。但在当时狂飙突进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注定要为自己的独立付出惨重的代价,西门牛最后还是惨死在西门金龙的手中。
  第三次轮回成猪的西门闹所处的正值“文化大革命”年代,在当时大搞养殖的时代里,猪的地位达到了顶峰,整个村子都搞起了养猪。在政府的领导下,人性中最灰暗的贪欲、堕落和扭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政治热情的驱动下,人人仿佛都进入了狂欢的状态。群猪中基因最为优良的西门猪却选择出逃,远离这荒诞的世界。但是,老天仿佛早已洞察一切,故事的结尾又将西门猪的命运和西门家的第三代结合起来,为了拯救一众小孩,西门猪牺牲了自己。
  猪死后,到了第四世的西门闹又变成了一条狗。此时他已经远离了土地,成为一只混迹城市的狗。虽然他混得“颇为明白”,当上了风光的狗协会会长。成为当时的一代狗王,管理着麾下众多小狗。从狗的世界观中展现当时那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日益深化,贪污、腐败、婚外情等相继出现。人们对生活突然失去了目标,浑浑噩噩,整日混吃混喝,无所作为。连狗都过上了奢侈享受的生活,成天吃喝玩乐,成为丧失生命活性和灵气的空虚的狗。作为目睹这一切的西门狗则选择追随自己的主人蓝脸埋在厚厚的黄土地下。历经了四世生命的西门闹早已将最初的怨恨发泄干净,这几世的生命体验让他渐渐地平息下来,开始感受精神层面的体验。
  第五世投胎成猴之前,阎王对西门闹说了一席话:“我将让你在畜生道里再轮回一次,但这次是灵长类,离人类很接近。坦白地说是一只猴子,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希望你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把所有的仇恨发泄干净,然后便是你重新做人的时候了。”所以这一世的他只是为了让心中最后所残留的怨恨来个彻底的告别。西门猴这一世被西门金龙的一对儿女所养,一世沿街卖艺,最后被蓝脸的孙子蓝开放打死。   轮回的最后一世,西门闹终于在经历五次畜生道之后投入人道,成了蓝开放所生的先天患有疾病的蓝千岁——大头婴儿。而小说也正是通过他的口吻,以倒叙的手法阐述了前面几世的体悟和感受。
  整部小说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轮回”这一思想。“轮回”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观念来源于佛教。佛经中曾记载:“一切众生,沉沦三界之内,由其所造作之罪业不同。因而轮回六道之中。”指的是主体或生命在不同的存在领域中流转,是描述其情欲去来往复,犹如年轮之回旋。轮回的范围有六大类,佛教称之为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而“六道轮回”就是指凡夫俗子在灵魂升天后,各依所作善恶因果,一直在此三界六道之中生死相依,历经痛苦。西门闹经历六世,终归人身,并以此肉身回看自己的历与劫,这所有的一切仿佛早已注定,冥冥之中自有其因果报应。
  “六道轮回”的出现是因为有情众生起心动念,所谓一念心生则入三界,一念心灭则出三界是也。“六道轮回”的实质就是因果的循环、因果的相叙、因果的转变,即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六道轮回”实际上就是佛教关于人生的生存境遇的一种哲学化的思考和救赎方式。
  据莫言所言,他其实是一位反神论主义者,对于佛教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和研究,而之所以用轮回的方法来写作仅仅是由于某次在承德参观一座庙宇时,偶然间看到了有关于“六道轮回”的雕塑,突发灵感。感觉到轮回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的体现,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写作手法,所以也就有了用这种特殊手法写成的皇皇巨著。
  虽然《生死疲劳》中的“六道轮回”理念与佛教中的并不是完全一样,小说中的主人公西门闹经历了六次轮回,前五次都被投入畜生道,最后一次才入了人道,所有的投胎都仅仅是在畜生道和人道这两个界别中徘徊,与佛教的依前世造作轮回于六道之中有所区别。但是,在莫言看来,“西门闹在畜生道里托生为五次畜生,我们说他在‘六道’里轮回也没有错,这只是逻辑上的问题,大概念、小概念的问题”。
  纵观整部小说,以轮回为经线,以因果为纬线,横纵交织构成了完完整整的六世生命,伴随着因果的西门闹不断地转世轮回,其目的由最初的满怀怨恨、企图报复,慢慢地变成了追求平凡、自由,渴望精神上的满足。在佛家眼中看来,一切早有定数,人世间的诸多纷争都毫无意义。凡事要想开,一切皆有因果。人生短暂,不过百年而已,何不淡定生活,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恐怕也是作者的意愿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耀宗.轮回·暴力·反讽:论莫言《生死疲劳》的荒诞叙事[J].东岳论丛,2010(11).
  [2] 刘伟.“轮回”叙述中的历史“魅影”——论莫言《生死疲劳》的文本策略[J].文艺评论,2007(1).
  [3] 周妮.《生死疲劳》的欲望与轮回——试论视野变换下的生命体验[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作 者:何博,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三学生;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摘要:端木蕻良是生长在东北旷野之上的一位忧郁诗人,其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的语言特色就是由传统文化熏陶、西化语言借鉴,以及东北方言融入等三方面构成的。  关键词: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语言特色  1939年巴人在《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中,称端木蕻良为“拜伦式的诗人”,还提出了一个公式:“莎士比亚的华丽 拜伦的奔放 道斯托以夫的颤鸣=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①。郑振铎后也对《科尔沁旗草原
摘 要:本文以容与堂本《拜月亭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语言特色展开分析,从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化用诗句,运用歇后语和连绵词等写作手法分析其对剧作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拜月亭记》 语言特色 修辭手法  《拜月亭记》被誉为我国“四大南戏”之首,本文旨在从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上展开尝试性的研究,试分析其对剧作呈现效果的影响。  一、顶针的修辞手法  【踏莎行】瑞兰。兰蕙温柔,柔香肌体,体如玉润宫腰细,
摘要:《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最著名的剧本,讲述了一个老推销员威利一事無成的阴郁生活。他渴望成功和社会的认可,不断地活在幻觉和梦境之中。本文结合戏剧理论:“情境”“人”“动作”“行动”,分析林达这一女性形象,以及她在家庭中的他者地位。阿瑟-米勒为我们揭示了美国梦破灭后,它的余波渗透到小人物的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最深刻也最为撕裂的矛盾。  关键词:阿瑟·米勒情境论 女性他者《推销员之死
摘 要:云南女诗人李含章在清中期闺阁诗人中颇负盛名,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其亲属诗中的真情书写值得探究。近年来,李含章研究裹足不前:或诗料难寻,少有原诗精析;或将其放入群体研究特征化、地域化,简化了对其诗的阐释,忽略了回归其诗歌本身。笔者“求全”,首次列出其亲情诗篇目,并举例分析其书写对象、细化题材、情感内涵、艺术特色等,或可一窥此“闺阁大才”之创作风貌。  关键词:李含章 亲情诗  李含章(1744
摘要:黑戈壁历来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吸引无数学者相继探寻的神秘之地,而关于黑戈壁之上的黑喇嘛的传闻众说纷纭。但随着杨镰先生《黑戈壁》一书的问世,终于为世人揭开了历史的谜团。这部书是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并在实际考察的路途中写作而成。它的一大特点是将写作技巧与作者真挚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体,笔者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分析与鉴赏。  关键词:黑戈壁 写作技巧 情感  黑戈壁,是介于新疆、甘肃与内
摘 要:孤独,是鲁迅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话题和主题之一。鲁迅的《孤独者》写的就是“孤独”。借用作品中的话写的就是“受伤的狼”似的孤独者的孤独。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孤独的成因以及孤独者如何扛起孤独的旗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的孤独。  关键词:《孤独者》 孤独 成因 旗帜  鲁迅曾经说过:“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1}《孤独者》表达了一种灵魂深处的孤独、寂寞乃至绝望,且与鲁迅独
摘 要: 对沈从文《萧萧》与铁凝《孕妇和牛》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成长历程和成长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两篇作品中出现的“学生”“石碑”等意象的文化象征意义所指。  关键词:《萧萧》 《孕妇和牛》 女性成长 文化象征  沈从文《萧萧》写于1929年,铁凝《孕妇和牛》发表于1992年。汪曾祺评价《萧萧》说:“我很喜欢这篇小说,觉得它写得好。但是好在哪里,又说不出。我把这篇小说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看得我
摘 要: “母性”作为一种母亲性质,是区别于“男性”和“女性”的,是一种性别意识的“第三性”,萧红作品中的母性与以往我们所认知的母性存在巨大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母性是带有光辉的,萧红作品中的母性却从另一个视角来叙述,呈现给我们残酷且陌生的母性形象,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萧红笔下的母性,对母性价值进行深刻反思。笔者对《萧红全集》的母性进行了全面的解读,通过对母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发现萧红作品中母性形象比女
摘 要:“无何有之乡” 和“广莫之野”是庄子逍遥精神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对庄子精神中的逍遥境界将通过“小大之辩”和“无用论”两方面对庄子精神中独与天地相往来、自由自在的逍遥精神(“无所待”和“无用”)进行论述,并就如何进入这一境界以及这一境界所蕴含的哲学价值加以阐述。  关键词:无何有之乡 广莫之野 无所待 无用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庄子提出的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的思想,体现了庄子本人的意
摘 要: 柳永《满江红》词写词人船行桐江严陵滩,见山川秀美、村落恬静、渔人欢快的生活,引起词人羁旅漂泊的厌倦而起回程、归隐山林的念头。但在词的结拍词人又产生了矛盾,究竟是归去呢还是像王粲那样建功立业。其实柳永的归隐只是旅途寂寥凄清的一念而已。柳永这首《满江红》流传甚广,后来睦洲当地人赛神时,把它当作迎神歌曲来唱,可见在民间影响之深。  关键词:柳永词 《满江红》 羁旅 建功立业 归隐田园  暮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