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之美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u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是清初蒲松龄以毕生心血奉献给人间的一部光怪陆离的佳作,其中狐、鬼是书中的常见形象,尤以婴宁形象光彩夺目,不但博得了读者的青睐,更打动了作者的心。《婴宁》章末,异史氏(作者自称)激动地赞曰“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何尝憨耶”,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婴宁之美,美在哪里?
  婴宁之美,美在出身。婴宁为狐所生,为鬼所养。其父秦氏原配吴氏早亡,秦氏与狐结合生育婴宁。婴宁尚在襁褓之中,其父秦氏去世,狐母为秦氏族人驱遣,走投无路,迫于生计,遂将婴宁托于秦氏之原配吴氏鬼母,吴氏鬼母待婴宁如亲生女儿,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多年。后于上元节邂逅吴氏妹妹的儿子王子服,子服深恋婴宁,遂至鬼所与鬼姨母相认,鬼姨母遂托婴宁于子服,人、狐、鬼交织,其乐融融。如果说,秦氏族人驱遣狐母与婴宁,充斥着封建家族世俗观念的冷酷无情,那么鬼母与毫无血缘关系的狐女情深意笃,则彰显着人性的光辉。狐母不能将婴宁托付给秦氏的家族亲戚,却可将婴宁托付给秦氏前妻吴氏,这种包容与信任人世所无,但在鬼域狐界却是那样自然地存在着。婴宁出身之奇、经历之奇在让人啧啧称叹的同时,透溢出人世难得的人性之美。
  婴宁之美,美在笑容。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婴宁的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在园内“含笑拈花”,见子服时“笑不可遏”,见子服母时“浓笑不顾”,行婚礼时“笑极不能俯仰”。婴宁的出身是悲苦的,狐生鬼养,不为家族所容,但婴宁却笑对这一切。也许是经历狐、鬼、人界,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唯有以笑面对“天下可笑之人”,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统统打破。“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婴宁的笑,赢得了王子服的爱情,赢得了身边众多女子的友情,赢得了王子服母亲的疼爱。婴宁的笑,实际上就是作者内心所深切渴望的、人性中至真至纯至善之美。
  婴宁之美,美在聪慧。表面来看,婴宁被很多人归入傻大姐之列,其实在其憨直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极其聪慧的心,正如异史氏所评“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当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便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地走了。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丢的是爱情信物。婴宁再露面,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婴宁追问:“存之何意?”王子服说:“以示相爱不忘也。”婴宁戏说:“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不得不说:“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从婴宁与王子服的爱情表白中,可看到婴宁天真率直中有一颗聪慧的心。
  婴宁之美,美在情感。人鬼殊途,鬼域不是人常处之地。婴宁给吴氏鬼母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但那不是婴宁的幸福人生,鬼母深知此理,却机会难遇。偶遇外甥王子服之后,鬼母终于为婴宁找到了人生的归宿。虽恋恋不舍,但终须阴阳两隔,鬼母目送婴宁,婴宁一步三回头,“至山坳回顾,犹依稀见媪倚门北望也”,此种情感远超出人间的离愁别恨,让人感觉凄美迷离。婴宁到夫家后,子服母子待之甚厚,在尽享天伦的时候,婴宁却哭了,她哽咽着倾诉了自己的愿望,婴宁念念不忘的是,让鬼母与其夫秦氏合葬,免得做孤魂野鬼。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善良的愿望,在爱笑的婴宁的晶莹泪珠中人们看到了婴宁美丽的心灵。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
期刊
一、问题搭台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读”的遍数不少,但没有得到教师必要的点拨,学生仅仅是被动、机械的接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书只有过程而没有效果或质量不高,使学生产生厌读,甚至不动口朗读,长此下去就挫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更不可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形成启发性思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深有感触,面对此“情”此“境”,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读”的质量,就成为
期刊
语文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语文教学是美的教学,语文中处处有美,文体美,字词美,句子美,结构也美。学习语文不光是学习知识,更是发掘美、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美的体验。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美的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美的教学,这是由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的。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专门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
期刊
一、综合性语文学习的特点及性质  1.性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环节,学生往往对语文学科不具备应有的重视,存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极为不利,并且在其它学科的冲击之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更加不受重视了。随着综合性语文学习在广大师生之间的深入发展,将自然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其中,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的眼界大开,完全摒弃了过去语文教学中仅仅学习音形义的模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作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学习、发展”的重要,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客观基础仍在“人”的完整性。这告诉人们,语文教学不应脱离人类,脱离社会。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探索人生、探索世界的精神,胸怀一种人类观。也就是要将语文教学与人的各种需要结合起来,做到“以人为本”。  一、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  1.课程标准从理念上将语文学习定位
期刊
思辨也就是思考与辨析,更严格地讲,就是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英文中的批判(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批判性思考。在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理念,从充满思辨智慧的《柏拉图对话集》到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直至近代的黑格尔、罗素等哲学家的批判思想,可谓源远流长。社会学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这种思辨精神孕育了西方的哲学与科学。  在今天
期刊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执行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缓执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难以达到缓刑的真正目的,确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应结合我国的司法实际,采用暂缓量刑制度,以暂缓量
期刊
流水澹澹,风烟茫茫,苍茫大地之上,自古不乏任性之人。或独立于世,不随波逐流;或隐居幽处,存志于心;或誓死不辞,奉献生命。而现如今,我们仍要任性。而当今应有的任性又是什么?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一定要有真性情,随性而为,用适合自己的腔调谱写自己的人生,方为任性。有钱就是任性吗?多少富二代、纨绔子弟将金钱视为“粪土”,豪花海奢,亿万豪宅,天价套餐层出不迭
期刊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冒着清晨的寒冷,去迎接一次又一次新的挑战了。络锦对于这样的考试已经麻痹了。她不知道未来又是一次怎样难堪的失败,她只知道如果没有成功,只能证明自己还不够努力。因此,在这样一个阴冷漆黑、飘着冬雪的清晨,络锦裹着厚厚的棉衣出发了。  门口卖煎饼的大爷,已经在那里叮叮当当地干起来了。络锦踩着妈妈刚给买回来的雪地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大爷小摊前,“大爷,来个煎饼!”“要辣椒吗?”“少来一些吧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疑 ,努力优化课堂提问,以问题为中心,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使课堂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三要”。  一、提问要简单有效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的针对性强,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提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