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重大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些体会与认识。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性人格的养成,离不开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会有思想的自由驰骋与潜能的自由发挥。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胆质疑、积极思索的空间。
  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决定于学生的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能够创造性地“学”,即“会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其创造性思维。
  第二,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主动走近学生,寻求共同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尊重、关爱、理解、体谅他们,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及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去影响、感化他们,铸造“向师之心”,逐渐与他们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形成强大的情感凝聚力,使他们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宽容之心、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及他们学习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对学生是否存有良好的期待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在课堂上,要多使用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采用生硬的态度和伤害性的语言批评学生。另外,对于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认识的偏颇,多采用讨论的方式,用温和的态度、正确的观点加以说明、引导,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坚持“精、深、新”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在大学里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在校的大学生一度感到十分疑惑,认为是浪费时间。因为这段历史,他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一遍,高中又学过一遍。如何解除学生的疑惑,端正其学习态度,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3]学习历史,不仅可以知兴衰,还可以启迪人的思维,使人明智。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用历史知识本身的深邃与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一,要“有的放矢”,摸清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需求。首先,要认真研读中学历史教材,与中学历史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调整“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处理好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合理衔接与递进,避免老调重弹。其次,在上第一节课时,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难易结合,既要有基于中学历史学习的基础历史知识,又要有以学生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如,“洋务运动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近代中国为什么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等等。通过考察,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知水平,还可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改变其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再次,以问卷形式或利用课下与个别学生交谈的方式,做一个小调查。如,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你感觉哪些内容比较熟知”“哪方面内容比较薄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最想知道的问题有哪些”“最感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等等。通过调查,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有个总体把握,以便更具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第二,精选教学内容,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到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是在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突出讲授有助于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有关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4]据此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精心编写教案,做到重点章节重点讲、展开讲,非重点章节讲重点,而与之关联不是十分紧密的,则可以从简或从略,布置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为了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全景式的把握与认识,应将其置于国际大背景下,紧密联系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格局进行铺陈,以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其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大历史观的教育下引导他们正确地探究与认识历史。此外,适当补充一些反映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典型材料,让历史丰满、灵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其创造性思维。
  第三,将精选的内容讲深讲透,突出历史的深度与厚重。通过调查得知,学生虽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但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尚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一些重大历史是非问题也还缺乏深入地了解,并存在许多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上下功夫,要从对历史知识点的传授上升到对历史理论与历史规律的把握,引导学生透过史实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不为历史现象所迷惑,不为议论家捉弄”。[5]对于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及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如“告别革命”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怎样评价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能回避,要按照“纲要”课的教学要求,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论从史出,以理服人,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第四,教学内容要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素质,教学内容必须随时调整、常教常新。其一,教学内容要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历史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在不断深化,发展很快。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开拓进取的精神,要深入钻研基本理论,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及时把反映学科前沿的新成果、新观点充实到教学之中。其二,要关注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熟悉史学界的主要争论点,适时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反思和审视书本上的内容。其三,要注意联系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述。如在讲授历史上的土地改革运动时,可以结合今天的“三农”问题;在讲述两次国共合作时,可以联系当今的台湾问题及海峡两岸的合作与发展前景进行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充满新意与生机,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往往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群集优势,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与有效地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积极的思考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课堂小演讲
  每次课前抽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请一名同学就即将讲授的相关知识作一次简短演讲。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由大家合作完成,然后推选一位同学上台演讲。为使演讲不流于形式,教师在课前需做认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材料来源,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鼓励学生制作课件。学生演讲过后,首先请同学进行点评,然后再由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与总结。实践反馈证明,课堂小演讲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现代的大学生非常渴望表现和展示自我。而小演讲则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演讲者而言,不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许多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其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而演讲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锻炼。它需要演讲者有充足的自信、勇气、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气氛调动能力等。可以说,做好一次演讲对演讲者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此外,通过演讲还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和知识面,使大家接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涉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演讲后的点评,则为更多同学提供了自由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与空间,同时也使演讲者既了解自己的优点,又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2讨论式教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巧妙布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创造性地质疑问难,不同于一般性的提问,设计的问题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或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不宜过多过滥,而且要表述准确、难易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如在讲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思考“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在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中,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各抒己见,俨然一派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某些学生观点与认识上的偏颇,教师不应予以简单的批评与否定,那样会扼杀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可以在归纳总结环节,将理论与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地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入侵既没有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而是使中国一步步迈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建构。讨论式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行结合。而实践性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良好教学方式。本校所处的安徽,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遗址、遗迹及纪念馆等,如李鸿章故居、渡江战役纪念馆、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等。在“纲要”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并布置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再查找相关资料,自行确定主题,撰写实践论文。此外,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设计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实践教学选题(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计选题),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对于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结合课本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所在村镇为调查区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农村教育状况、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等进行调查。为提高调查质量,教师应在调查前讲清调查目的及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递交的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进行认真评阅,将其纳入期末总成绩中,同时将部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供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学习。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及社会的实际感知,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学以致用的史学功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纲要”课教学的新境界。
  
  参 考 文 献
  [1]吴兆雪.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胡锦涛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发表讲话[DB/OL].http://www.people.com.cn.
  [4]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旭麓.陈旭麓学术文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1 工程概况rn建设地点:重庆市南岸区天文大道288号.rn建筑面积:17.3万m2.rn建筑高度:62m.rn建筑层数:地下1层,地上14层.rn建筑功能:地下1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1~5层为门诊和
期刊
生物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英语以及相关生物学基础课程学习后的一门后继课程。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英文讲课及讲座,提高专业英语书刊、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技巧,能熟练阅读与该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培养学生撰写英文论文摘要的能力,达到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  目前,生物
教育部颁发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把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倡导个性化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然而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必然削弱甚至忽视教师的作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明确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所扮演的角色就显
一前言    机械专业英语是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分支。ESP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而言的,其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1977年,Strevens提出了其著名论点:ESP包括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2]对于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在于为将来工作作准备,因此
一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互动交往,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养成思想品德、增强体质的教学活动。[1]因此,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层面予以审视,它理应包括有效的师生互动、合理的自我建构、优化的教学环境等若干方面。其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基础,合理的自我建构是关键,终身发展的理念、优化的教学环境是保障。    一基础性指标:有效的师生互动    情景教学理论认为,参与社
一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全国多数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类专业都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而且大多是专业必修课,但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修完该课程后在做设计时,更多从美学和功能方面考虑,生态意识体现不明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急需整合  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目前还没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是医疗数字图像数据通信的国际标准协议。DICOM标准使得医疗数字图像及各种相关信息在不同的医疗成像设备间的传
专业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该专业三大实习中最为重要的实习。这次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教学之前,有利于学生带着感性认识去学习专业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该实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我校的石油石化背景,我校装控系学生专业实习都安排在石油化工企业进行,一般以参观为主。专业实习包括对动设备、静设备以及DC
空调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控制优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在以通信机房为主的无人场景,节约能源和提高控制品质是重点优化方向;另一方面在以家庭、办公室为主的有人
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活动是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也是影响其行为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消费者在寻找、购买和使用商品与劳务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受到各种心理机能或心理要素的支配。它的实质就是客观现实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动态反映。  置身于纷繁的商品世界中,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商品包装、广告等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消费者,向他们传递着各种消费信息。消费者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加工、贮存,从而形成对商品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