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3.2%,网民规模达7.31亿人,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由于网络用户不断增加,软件外包需求持续扩大,推动了软件外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软件外包市场已达近万亿元规模,而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拓展市场空间
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告诉记者,传统的软件研发服务模式已经延续了数十年。尽管近些年出现了各种新型的软件服务模式,包括软件众包平台模式、兼职或者自由职业者平台模式、技术合伙人模式等,但尚未对主体软件外包市场形成真正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软件外包服务的痛点愈发明显,软件外包行业的变革,尤其是软件服务供给侧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联创工场作为一家互联网技术服务型公司以及用户的“技术合伙人”,已经先后完成上百个项目的技术研发服务。对这场服务模式的变革,刘猷韬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行业变革极有可能从乱象丛生且项目失败率极高的中小体量软件项目开始。”
谈及联创工场的发展过程,刘猷韬说:“2015年4月,我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这个企业,以‘技术合伙人’的模式切入创业创新市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创业与业务拓展,联创工场逐步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的整个软件外包市场体量接近万亿元,中小体量的软件外包项目市场规模据估计在数百亿元到一千亿元左右,目前国内这方面的需求痛点明显,但供给侧无论在质量还是成本上都没有得到满足。”
细分供需两端
刘猷韬表示,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现状,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来看。在供给端,有各种类型的软件外包企业,甚至还有兼职与自由职业者,以及众包平台等。这其中,大中型软件外包企业具备项目管控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溢价幅度大等优势,目标客户的项目体量多集中在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之间。据他分析,软件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率偏低,尤其是在软件定制开发服务比例较高的企业,净利润率更低。由于管理和运营成本高,大中型软件外包企业如果去实施中小体量的项目,很难盈利,还需要整个行业精细化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而小型软件外包企业则具有效率高超、成本低廉等优势。刘猷韬指出,这类企业数量众多,是中小软件开发项目的主要供给方。而且随着创新创业、“互联网+”等热潮的涌現,市场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软件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倾向于互联网化。
但是,刘猷韬认为,小型软件外包企业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他说,一个典型的互联网项目,从产品规划、原型设计、视觉设计,到开发、测试、运维等环节,涉及多种技术角色,而大多数小型软件企业员工人数大多在5人~20人之间,常常会在多个技术环节方面存在短板,而且小型软件外包企业员工忠诚度较低,客户需求不稳定,议价能力差,规模化管控能力弱,这些都导致中小软件外包企业项目烂尾率较高。
接着,刘猷韬又说,除大中型和小型软件外包企业之外,在欧美国家,兼职市场、众包市场和自由职业者也非常活跃,出现了很多类似Upwork和Gigster等兼职和自由职业者平台。近来,国内也出现了猪八戒、一品威客、实现网、码市等众包平台。但是,灵活往往与弱小伴生。刘猷韬指出:一方面,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另一方面又因受制于国内一线城市IT人员生存压力巨大——多数时间,甚至是业余时间已经被工作占据——同时由于中小软件项目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大量不同角色的人力甚至众多团队间的密切配合,所以,这类平台很难满足中型甚至小型软件项目开发的需要。在目前的业态下,兼职个人或团队、自由职业者、众包平台等,更适合完成较为碎片化的软件项目。
讲清了供给端的情况之后,刘猷韬的话锋转向了需求端。他认为,需求端的结构比较清晰,无非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在刘猷韬看来,政府和传统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软件外包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他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反腐力度的日益深入,传统的软件外包采购需求、招标过程和验收标准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把互联网产品当做传统企业信息化系统来做的情况越来越少。因此,新型软件服务模式、具备互联网软件服务能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刘猷韬认为,机会就在于,随着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大量的传统企业都从信息化道路走上了互联网化道路。这些对熟悉行业、资源充沛但不懂互联网专业技术的传统企业来说,往往会选择软件外包来加快改造和发展速度,并以此来降低风险。
在业务模式清晰之后,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往往是创业者最先考虑的要素。但令刘猷韬最感痛惜的事情,就是很多创业公司止步于“就差一个技术合伙人”的情况之下。
解析服务模式
说到软件外包的服务模式,刘猷韬简直如数家珍。他说,目前,国内外都已具备一定数量的规模化软件企业和上市公司。传统软件外包企业服务模式,通常有三种:
承接大项目是最为理想的模式,这是传统软件定制服务企业的首选,软件定制开发公司能承接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项目,就可以迅速扩大公司规模,进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选择大客户也可以降低客户维护成本、业务理解成本和技术管理成本,以及运营和人力管理等成本。
但是,理想的状态并不常有。那么,人力外包就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模式。采取这种服务模式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输出的人力,在技术管理和业务理解上,倾向于把更多的权利交给客户,企业只专心做好客户的HR。
前述两类采用的都是极重的运营模式,基本上都把数百万元的大项目作为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支撑各部门的运营、管理等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承接中小项目很难赚到钱。如果打够了成本,在客户看来价格就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第三种服务模式,那就是产品化和解决方案化。这类软件定制服务企业,通常依托已有的客户和项目,完成自己的产品化积累,通过销售成熟产品和推出解决方案,辅以个性化服务,降低边际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降低边际成本原因在于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预先设定,因此对定制化需求较强的客户不大适用。 那么,这类企业如何生存呢?刘猷韬辩证地讲,一方面,它们无法通过承接大项目或输出人力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适合它们的中小项目客户也无法进入那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软件外包企业的视野,这就使得这些中小型软件外包企业有了一定的固有市场空间。可是,这个空间虽然相对固定,但也相对狭小,不利于企业的成长。目前的中小软件项目外包企业,虽然也占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却极度分散,甚至连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品牌都没有。不过,这在刘猷韬眼里居然也成了一个优点——正因为目前这个市场极度分散,一旦出现一个具备规模化能力的品牌,就一定能成为巨头公司。是孤军奋战,还是组团出击,全在企业的认识与选择,“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刘猷韬的话听来底气十足。
准备变革条件
其实,整个软件服务产业的变化早已开始,各种各样的软件众包平台、IT兼职或自由职业者平台、技术合伙人等新兴模式也都应运而生。刘猷韬认为:“所谓变革,不只是提出新思想,或者有新的模式实践,而是让整个软件行业一定份额市场的服务模式发生改变,只有深入和规模化才谈得上真正的变革。”
鉴于目前市场总规模已达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而这一变革一旦完成,足以支撑数家独角兽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业务复杂程度不高,技术复杂程度又有限,刘猷韬直言:“这一变革,必然从中小软件项目开始。”
而要完成规模化变革,至少需要
创业创新 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平台化的实施和管控是带有前提性的条件。刘猷韬表示,规模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交付,传统模式下没有做到的事情,只有依赖技术手段和工具,依靠平台化的管控才能实现。
整合资源,解决认知上的不对称,是基础性的条件。刘猷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100%定制化的软件需求是极少的,有30%以上的软件需求可能都是高度类似的,塑造一个中心,“避免重复造轮子”,该中心只要能够同时完成业务和代码级别的整合和复用,就可以极大的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研发成本。面对这种情况,既要解决需求和供给端信息的不对称,也要解决客户和供给方认知和沟通的不协调,然后才有合作的基础。
有利于供需双方,这是必备的条件。刘猷韬说,供给端的生存依赖于需求端的发展,而供给端(特别是企业)往往处于不进则退的逆水行舟之势,不发展就无法生存。由此,两端成为生死与共的伙伴,一方过度挤压另一方,对自己来说也未必是好事。这不仅是软件外包行业的规律,也是其他各行各业都要正视的规律。供需双方结成联盟,达成合作,既可以让客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也能使软件外包企业或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得以改善。
刘猷韬告诉记者,除这些之外,还需要有正确的商业模式。要设计出好的商业模式,通过需求端的投入,让正确的人买单,在实施交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积累和变革,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目的。让刘猷韬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程序员社区或开发者服务平台,这些社区和平台希望从最需要挣钱的技术人员身上去赚钱。
期待行业进步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总体市场规模已接近万亿元。刘猷韬预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创业创新的冲击,中小规模的软件外包需求,尤其是互联网研发需求,会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技术体系和服务流程将无法满足这些服务诉求。
他认为,对于需求方而言,自建團队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极高,且又难以找到好的中小软件外包供应商。即使找到又不懂得如何管理,很容易造成项目烂尾的结果。而软件外包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中小软件外包团队,生存状态不佳:一线城市生存成本高企,竞争激烈,员工归属感不足;二线城市客户质量不佳,技术水平落后,市场容量不足。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经济、自由职业者、远程协同等模式逐渐被认可,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挟高效率低成本之优势,将软件外包需求和中小型团队整合起来。
好的商业模式,加上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可以大大降低交付时间、交付成本和交付风险。对于这一点,刘猷韬毫不怀疑。在他看来,软件外包的需求方可以获得弹性服务;而供给方将变得越来越小而精,只做最专业、最擅长的事情,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使自己的生命力越来越顽强。
作为这一变革的倡导者,刘猷韬表示:“联创工场会始终致力于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演进,践行软件外包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在未来构建一个完整、高效、健康的软件服务生态。”
拓展市场空间
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告诉记者,传统的软件研发服务模式已经延续了数十年。尽管近些年出现了各种新型的软件服务模式,包括软件众包平台模式、兼职或者自由职业者平台模式、技术合伙人模式等,但尚未对主体软件外包市场形成真正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软件外包服务的痛点愈发明显,软件外包行业的变革,尤其是软件服务供给侧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联创工场作为一家互联网技术服务型公司以及用户的“技术合伙人”,已经先后完成上百个项目的技术研发服务。对这场服务模式的变革,刘猷韬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行业变革极有可能从乱象丛生且项目失败率极高的中小体量软件项目开始。”
谈及联创工场的发展过程,刘猷韬说:“2015年4月,我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这个企业,以‘技术合伙人’的模式切入创业创新市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创业与业务拓展,联创工场逐步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的整个软件外包市场体量接近万亿元,中小体量的软件外包项目市场规模据估计在数百亿元到一千亿元左右,目前国内这方面的需求痛点明显,但供给侧无论在质量还是成本上都没有得到满足。”
细分供需两端
刘猷韬表示,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现状,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来看。在供给端,有各种类型的软件外包企业,甚至还有兼职与自由职业者,以及众包平台等。这其中,大中型软件外包企业具备项目管控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溢价幅度大等优势,目标客户的项目体量多集中在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之间。据他分析,软件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率偏低,尤其是在软件定制开发服务比例较高的企业,净利润率更低。由于管理和运营成本高,大中型软件外包企业如果去实施中小体量的项目,很难盈利,还需要整个行业精细化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而小型软件外包企业则具有效率高超、成本低廉等优势。刘猷韬指出,这类企业数量众多,是中小软件开发项目的主要供给方。而且随着创新创业、“互联网+”等热潮的涌現,市场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软件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倾向于互联网化。
但是,刘猷韬认为,小型软件外包企业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他说,一个典型的互联网项目,从产品规划、原型设计、视觉设计,到开发、测试、运维等环节,涉及多种技术角色,而大多数小型软件企业员工人数大多在5人~20人之间,常常会在多个技术环节方面存在短板,而且小型软件外包企业员工忠诚度较低,客户需求不稳定,议价能力差,规模化管控能力弱,这些都导致中小软件外包企业项目烂尾率较高。
接着,刘猷韬又说,除大中型和小型软件外包企业之外,在欧美国家,兼职市场、众包市场和自由职业者也非常活跃,出现了很多类似Upwork和Gigster等兼职和自由职业者平台。近来,国内也出现了猪八戒、一品威客、实现网、码市等众包平台。但是,灵活往往与弱小伴生。刘猷韬指出:一方面,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另一方面又因受制于国内一线城市IT人员生存压力巨大——多数时间,甚至是业余时间已经被工作占据——同时由于中小软件项目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大量不同角色的人力甚至众多团队间的密切配合,所以,这类平台很难满足中型甚至小型软件项目开发的需要。在目前的业态下,兼职个人或团队、自由职业者、众包平台等,更适合完成较为碎片化的软件项目。
讲清了供给端的情况之后,刘猷韬的话锋转向了需求端。他认为,需求端的结构比较清晰,无非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在刘猷韬看来,政府和传统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软件外包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他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反腐力度的日益深入,传统的软件外包采购需求、招标过程和验收标准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把互联网产品当做传统企业信息化系统来做的情况越来越少。因此,新型软件服务模式、具备互联网软件服务能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刘猷韬认为,机会就在于,随着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大量的传统企业都从信息化道路走上了互联网化道路。这些对熟悉行业、资源充沛但不懂互联网专业技术的传统企业来说,往往会选择软件外包来加快改造和发展速度,并以此来降低风险。
在业务模式清晰之后,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往往是创业者最先考虑的要素。但令刘猷韬最感痛惜的事情,就是很多创业公司止步于“就差一个技术合伙人”的情况之下。
解析服务模式
说到软件外包的服务模式,刘猷韬简直如数家珍。他说,目前,国内外都已具备一定数量的规模化软件企业和上市公司。传统软件外包企业服务模式,通常有三种:
承接大项目是最为理想的模式,这是传统软件定制服务企业的首选,软件定制开发公司能承接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项目,就可以迅速扩大公司规模,进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选择大客户也可以降低客户维护成本、业务理解成本和技术管理成本,以及运营和人力管理等成本。
但是,理想的状态并不常有。那么,人力外包就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模式。采取这种服务模式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输出的人力,在技术管理和业务理解上,倾向于把更多的权利交给客户,企业只专心做好客户的HR。
前述两类采用的都是极重的运营模式,基本上都把数百万元的大项目作为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支撑各部门的运营、管理等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承接中小项目很难赚到钱。如果打够了成本,在客户看来价格就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第三种服务模式,那就是产品化和解决方案化。这类软件定制服务企业,通常依托已有的客户和项目,完成自己的产品化积累,通过销售成熟产品和推出解决方案,辅以个性化服务,降低边际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降低边际成本原因在于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预先设定,因此对定制化需求较强的客户不大适用。 那么,这类企业如何生存呢?刘猷韬辩证地讲,一方面,它们无法通过承接大项目或输出人力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适合它们的中小项目客户也无法进入那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软件外包企业的视野,这就使得这些中小型软件外包企业有了一定的固有市场空间。可是,这个空间虽然相对固定,但也相对狭小,不利于企业的成长。目前的中小软件项目外包企业,虽然也占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却极度分散,甚至连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品牌都没有。不过,这在刘猷韬眼里居然也成了一个优点——正因为目前这个市场极度分散,一旦出现一个具备规模化能力的品牌,就一定能成为巨头公司。是孤军奋战,还是组团出击,全在企业的认识与选择,“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刘猷韬的话听来底气十足。
准备变革条件
其实,整个软件服务产业的变化早已开始,各种各样的软件众包平台、IT兼职或自由职业者平台、技术合伙人等新兴模式也都应运而生。刘猷韬认为:“所谓变革,不只是提出新思想,或者有新的模式实践,而是让整个软件行业一定份额市场的服务模式发生改变,只有深入和规模化才谈得上真正的变革。”
鉴于目前市场总规模已达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而这一变革一旦完成,足以支撑数家独角兽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业务复杂程度不高,技术复杂程度又有限,刘猷韬直言:“这一变革,必然从中小软件项目开始。”
而要完成规模化变革,至少需要
创业创新 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平台化的实施和管控是带有前提性的条件。刘猷韬表示,规模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交付,传统模式下没有做到的事情,只有依赖技术手段和工具,依靠平台化的管控才能实现。
整合资源,解决认知上的不对称,是基础性的条件。刘猷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100%定制化的软件需求是极少的,有30%以上的软件需求可能都是高度类似的,塑造一个中心,“避免重复造轮子”,该中心只要能够同时完成业务和代码级别的整合和复用,就可以极大的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研发成本。面对这种情况,既要解决需求和供给端信息的不对称,也要解决客户和供给方认知和沟通的不协调,然后才有合作的基础。
有利于供需双方,这是必备的条件。刘猷韬说,供给端的生存依赖于需求端的发展,而供给端(特别是企业)往往处于不进则退的逆水行舟之势,不发展就无法生存。由此,两端成为生死与共的伙伴,一方过度挤压另一方,对自己来说也未必是好事。这不仅是软件外包行业的规律,也是其他各行各业都要正视的规律。供需双方结成联盟,达成合作,既可以让客户体验更好,成本更低,也能使软件外包企业或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得以改善。
刘猷韬告诉记者,除这些之外,还需要有正确的商业模式。要设计出好的商业模式,通过需求端的投入,让正确的人买单,在实施交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积累和变革,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目的。让刘猷韬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程序员社区或开发者服务平台,这些社区和平台希望从最需要挣钱的技术人员身上去赚钱。
期待行业进步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总体市场规模已接近万亿元。刘猷韬预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创业创新的冲击,中小规模的软件外包需求,尤其是互联网研发需求,会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技术体系和服务流程将无法满足这些服务诉求。
他认为,对于需求方而言,自建團队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极高,且又难以找到好的中小软件外包供应商。即使找到又不懂得如何管理,很容易造成项目烂尾的结果。而软件外包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中小软件外包团队,生存状态不佳:一线城市生存成本高企,竞争激烈,员工归属感不足;二线城市客户质量不佳,技术水平落后,市场容量不足。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经济、自由职业者、远程协同等模式逐渐被认可,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挟高效率低成本之优势,将软件外包需求和中小型团队整合起来。
好的商业模式,加上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可以大大降低交付时间、交付成本和交付风险。对于这一点,刘猷韬毫不怀疑。在他看来,软件外包的需求方可以获得弹性服务;而供给方将变得越来越小而精,只做最专业、最擅长的事情,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使自己的生命力越来越顽强。
作为这一变革的倡导者,刘猷韬表示:“联创工场会始终致力于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演进,践行软件外包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在未来构建一个完整、高效、健康的软件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