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情感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以声乐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文章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相关研究发现,音乐具备发掘并且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功能,是培养并提高人类的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必须树立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切实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利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怎样利用教学改革在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以声乐教学为例,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教”
1. 声乐教师必须树立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要想使得教学得到创新,广大声乐教师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前沿,掌握最新的发声理念与方法,了解当前最新的声乐作品。并且在教学思维方面必须勇于创新,由于教学对象之间的思想、个性、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声乐教学当中,不能用相同的、单一的刻板的程序与模式,必须通过音乐教师的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鼓励他们标榜自我、张扬个性。
2. 创新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娴熟。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各种基本的技术要领以及音乐表现方式,还需要注重启迪学生的灵感,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声音训练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分析、多对比,通过运用这种突破了惯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十分有利,从而改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更好地呈现声乐二度创作的价值,对于深入研究歌唱心理的深层次理论非常有利。例如在演唱歌剧片段的时候学生应当利用与角色相关的服装以及道具,从而更好地融入到角色中去。
3. 深入研究各种年龄段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环境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所选择的声乐教学方法并不相同,低年级的学生在声乐知识方面往往是一片空白,对歌唱发声的基本技术犹如一张白纸。因此,这个阶段的声乐教学应当采取传授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应当采取启发式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针对声乐主修生以及器乐辅修生,由于器乐辅修生进校之后才开始接触到声乐,有不少问题都无法理解,并且进行声乐练习不太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是应尽可能将这两类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不但对器乐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有利,对于他们在课后进行练习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并提出问题甚至一道解决问题十分有利。声乐教学的对象各种各样,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文化层次千差万别,理解水平也有高有低,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学的侧重点也不能千篇一律。
4 . 建立互动协作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是一门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集合了技术以及艺术性的课程,它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相互协作,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维方式、身心状况等综合情况,尽可能指导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构建互信合作的良性互动的氛围,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可以获得科学、规范的声乐技能训练并且切实掌握声乐的基本技术。除此之外,学生应当正确意会教师的真正意图,并且敢于尝试模仿与实践,切实按照教师进行训练。所以,教学双方的互信合作就显得特别关键。
二、创新“学”
创新是声乐艺术发展的前提与动力源泉,声乐演唱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与传递,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行为,通常要求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歌唱发声以及二度创作指的是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演唱之前必须对声乐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色,民族风俗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同时,需要设计并安排好怎样演绎作品的文学思想、音乐特色等,在演唱过程中,增加情感想象,从而使得歌唱的二次创作能够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更加适合作者的创作作品的初衷与真正意图。
至于“创新”并非是一定要将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大师或者作曲家,而是不断提高的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因此,创新并非深不可测,创新教育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确立科学的理念,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就有可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进一步改革,真正推行创新性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他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关欣.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2]赵娜.关于高师音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艺术研究,2011(03).
[3]姜爱华,孟福强. 浅析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发展与创新[J].电影评介,2009(17).
(作者单位:杨 晨,九江职业大学;魏心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声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相关研究发现,音乐具备发掘并且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功能,是培养并提高人类的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必须树立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切实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利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怎样利用教学改革在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以声乐教学为例,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教”
1. 声乐教师必须树立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要想使得教学得到创新,广大声乐教师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前沿,掌握最新的发声理念与方法,了解当前最新的声乐作品。并且在教学思维方面必须勇于创新,由于教学对象之间的思想、个性、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声乐教学当中,不能用相同的、单一的刻板的程序与模式,必须通过音乐教师的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鼓励他们标榜自我、张扬个性。
2. 创新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娴熟。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各种基本的技术要领以及音乐表现方式,还需要注重启迪学生的灵感,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声音训练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分析、多对比,通过运用这种突破了惯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十分有利,从而改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更好地呈现声乐二度创作的价值,对于深入研究歌唱心理的深层次理论非常有利。例如在演唱歌剧片段的时候学生应当利用与角色相关的服装以及道具,从而更好地融入到角色中去。
3. 深入研究各种年龄段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环境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所选择的声乐教学方法并不相同,低年级的学生在声乐知识方面往往是一片空白,对歌唱发声的基本技术犹如一张白纸。因此,这个阶段的声乐教学应当采取传授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应当采取启发式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针对声乐主修生以及器乐辅修生,由于器乐辅修生进校之后才开始接触到声乐,有不少问题都无法理解,并且进行声乐练习不太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是应尽可能将这两类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不但对器乐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有利,对于他们在课后进行练习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并提出问题甚至一道解决问题十分有利。声乐教学的对象各种各样,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文化层次千差万别,理解水平也有高有低,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学的侧重点也不能千篇一律。
4 . 建立互动协作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是一门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集合了技术以及艺术性的课程,它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相互协作,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维方式、身心状况等综合情况,尽可能指导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构建互信合作的良性互动的氛围,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可以获得科学、规范的声乐技能训练并且切实掌握声乐的基本技术。除此之外,学生应当正确意会教师的真正意图,并且敢于尝试模仿与实践,切实按照教师进行训练。所以,教学双方的互信合作就显得特别关键。
二、创新“学”
创新是声乐艺术发展的前提与动力源泉,声乐演唱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与传递,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行为,通常要求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歌唱发声以及二度创作指的是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演唱之前必须对声乐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色,民族风俗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同时,需要设计并安排好怎样演绎作品的文学思想、音乐特色等,在演唱过程中,增加情感想象,从而使得歌唱的二次创作能够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更加适合作者的创作作品的初衷与真正意图。
至于“创新”并非是一定要将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大师或者作曲家,而是不断提高的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因此,创新并非深不可测,创新教育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确立科学的理念,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就有可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进一步改革,真正推行创新性教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他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关欣.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2]赵娜.关于高师音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艺术研究,2011(03).
[3]姜爱华,孟福强. 浅析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发展与创新[J].电影评介,2009(17).
(作者单位:杨 晨,九江职业大学;魏心芹,九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