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创新之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研究工作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个重点工作,但是文学研究的学术性创新严重缺失却成为了我国文学领域的诟病,从而在西方文化以及文学研究成果的入侵下,使得我们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与“学术失范”症,本文将对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创新之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研究;跨学科研究;创新之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1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严重,我国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萎缩在自我建立的价值世界当中,从而影响了文学研究价值的发挥,封闭了自己的前进之路。为此只有做好文学跨学科研究创新之路的探索,才能够为文学发展提供提条光明大道。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创新之路是当前社会发展理念影响下,人们对文学研究提出新看法、新常态。不过对于快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首先有人认为文学跨学科研究就应该立足于文学,认为他是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过于单纯,缺乏独立性。其次是认为跨学科研究不应用于文学研究之中,认为这会让文学泛滥,成为无根之作。最后一种则认既然跨学科是文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那么就必须满足于学科本身对文学的限制,即必须跨越文化体系,不能将所有与文学有关的跨学科都理解为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在跨越文化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是立足于文学的研究。
  受到闭关锁国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虽然在近几年逐渐地吸收了西方及外界的大量文学研究成果,但是自身的文学研究创新能力依旧不足,并且这种缺点的存在正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著名文学学者曹顺庆先生就认为我国现有的文学研究体系就是照搬西方的结构,从而让西方跨越式文学研究方法独霸中国文学领域,反而让我们自身失去了话语权,成为了文学领域学术界的“聋哑人”。
  该言论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文学大咖的认同,并一致认为我国文学研究领域严重缺少创新性、跨越性的研究能力。正是由于我国文学研究长期照搬照抄西方思想观点以及研究体系,才导致了我国疏于本国文化的创新研究。导致文学研究出现一种贫瘠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前学术界大搞文学大跃进,所有人都在搞科研、都在出论文,每年的论文发表数量正在成几何的方式递增。另一方面,在进行文学的研究中都是照搬照抄先人观点,丝毫没有创新性的观点与思想出现。正是由于我们对文学研究认知的匮乏,才让我们在拥有在全世界最人数最多的文学队伍的同时却无法做好文学质量的提升。正是由于文学研究缺乏创新性、缺乏高质量成果,才导致我们的文学领域受西方影响巨大,此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基于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学术创新进行分析,就是指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前人所不曾获得的。一般来说,首先是先人已经在该领域做出了一定的成果,接着我国后人通过基于相关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所取得新成果。其次就是先人并未踏足该领域,后人在这个空白的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学生跨学科性的创新。不仅如此在研究中,我们必须熟悉学科发展史与研究领域的问题史,要明确所要研究领域已经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在文学研究中,应重视对历史所产生的结果分析,要重视对文学问题研究者本人论点的研究,在研究中要立足于文学材料的基础上对所有研究过该问题的人所取得成果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文学学术的跨学科创新研究,推动文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在现实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学与其他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做好其他学科的研究有助于梳理文学研究工作。其中文学与画的边界问题 、文学与音乐的联系都属于跨学科研究,但是他们却存在紧密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研究自古至今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在当今社会细致化的分化下,其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但是文学跨学科研究已经是当今社会文学学术研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他是文学研究分支合并的一个必备过程,做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有助于突破相关顽固问题,所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具有巨大的创新应用价值。
  在进行文学跨学科创新的研究中,应做好文学与各学科之间的接触、融合。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应积极地开展文学学术以及其他领域学术联合研讨的方式,创新文学研究的研究模式,为文学跨学科研究提供宝贵的交流空间。从而让不同文化、理念能夠得到交流,创新交流模式、打破单一的文化内部循环交流的壁垒,破除文学研究边缘化的现象,让中国文化逐渐的走向世界文化交流的霸权领导中心,为文学学术的热点交流模式进行重新的构建,通过与西方各国进行文学与文化的交流,改变大众对文化故步自封的审美看法,增加文学研究的课题、打开文学跨领域研究的大门,从而加速世界范围内文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的能力,提高文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的冲击力,激活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能力,为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创新之路的建设铺平道路、奠定基础。
  总之,文学跨学科研究创新之路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对当前文学学术性成果匮乏的现状,只有对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好自身的文学跨学科创新研究,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学领域学术性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军荣 国内文学研究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述评 学习月刊 2013年24期.
  [2]姚连兵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跨学科思想探赜 当代文坛 2015年01期.
  [3]王宁 场外征用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再识——答张江先生 清华大学学报 2015年02期.
其他文献
津政办发[2017]57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商务委《关于我市商贸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7年4
本论文主要希望以莫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对莫言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卓越之处,同时可以充
摘 要:优秀的作家不仅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所刻画的城市也是淋漓尽致。老舍作为“京味儿”作家的代表,在其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还原了老北京城的风情。李碧华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作家,其笔下的北京城又是另一种形象。通过两位作家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和《霸王别姬》,我们试图将这两种不同的北京城市刻画放在一起比较,从城市景观、城市风俗和城市性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老舍的“京味儿”,同时也使
摘 要:洛夫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他在超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诗歌的意象规律。洛夫在后期创作的组诗《无声》由十首小诗组成,其中的审美意象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其诗歌的美学特征。组诗《无声》中的审美意象具备极强的故事性,洛夫通过《无声》中的审美意象表现出他自身对死亡的想象,又同时生发出时间永恒的感慨。  关键词:洛夫;《无声》;审美意象  作者简介:刘丽平(1991-),女,山东临
苏童历来是一位营造意象的好手,解读苏童作品中的核心意象无疑是阐释其作品的关键.“绳索”是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中反复呈现且寓意深刻的意象.它的直接对照是“捆绑”.“
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常说不要硬作文章,写不出时不要硬写,此话绝对正确。以此照看目前某些养生版(上海已进入老龄社会,不少报纸均有养生版),常常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硬做
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s,CMEs)作为电化学传感的基础,是当前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十分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药物分析领域中的一个
摘 要:池莉,我国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小说创作颇丰,以冷静客观的角度讲述武汉的不同故事。她笔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形象从不同的方面折射出池莉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和她自身对女性的思考。  关键词:池莉;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丁亚琴(1990-),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延安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
摘 要:1956年以后在文学史上出现的写人情与人性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在在情爱叙述方面有了突破,在人性方面有了进一步探索。例如,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讲述了知识分子李克和农民出身的妻子张英之间的婚姻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故事;宗璞的《红豆》直面生活,揭示了革命与爱情之间的冲突;茹志娟的《百合花》演绎了“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论文将通过这三篇小说,走进当时作家一面用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去创作,大胆干
《萧萧》是沈从文写作前期的一部作品,从这部作品的写作中,可以窥探出其试图构建湘西世界的特点。小说从乡村的一个普通少女入手,描写了整个山村人的简单生活,展现了乡村人简